創新是發展的最大動力首屆現代物流科技創新大會10月舉行
2008-9-18 15:29: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實習記者 郭文珺
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信息中心主辦的首屆現代物流科技創新大會即將在10月中旬舉辦。據了解,本屆大會以推動中國物流科技創新,提升我國物流業競爭力水平為宗旨,為物流科技規劃與政策制定者、物流企業家和專家學者建立交流和應用展示的平臺。大會何以選擇在此時舉辦?大會的科技創新主題又如何在議題中體現?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信息中心主任蔡進。
“選擇現在這個時段召開首屆現代物流科技創新大會是會務組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決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信息中心主任蔡進開門見山地告訴記者, “一方面,現階段我國經濟正處于產業調整期,由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產業內部企業重組已經基本結束,比如說航空業在經過重組后,形成了現在空客和波音兩大制造商集團,F階段這個調整期內的競爭多發生于產業與產業之間,這種競爭的表現形式即是以供應鏈為核心的現代物流層面上的競爭。而在現代物流業中,科技創新是最需要的助力器。此時舉辦科技創新大會,是為現代物流技術在我國物流領域得到更加廣泛的實踐與應用;另一方面,迄今為止,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信息中心已經舉辦了五屆全國物流與采購行業的最高科學技術獎——物流科技進步獎的評選活動。這五年的物流科技進步獎評選活動也積累了一定成果。這也是我們舉辦科技創新大會的一個堅實的基礎!
此外,從世界經濟發展過程來看,物流的高度發展與工業化發展過程相一致。英國工業革命后 “世界工廠”的形成,日本經濟奇跡及其工業化進程都得益于先進的物流系統。國內外成功企業的發展經歷也告訴我們,建立或運用先進的物流體系,能更快地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如美國戴爾計算機公司、美國波音飛機公司、通用汽車公司和我國的海爾集團,無不借助先進的物流體系保證其核心競爭力。
蔡進認為,目前,我國物流信息化水平和國際相比至少差二十年。舉例來說,現在GPS在歐美國家已經基本普及,RFID(無線射頻技術)應用也很多,但在國內還不多見。據統計,國內物流信息化在物流行業所占比重僅為5%,顯而易見是超低覆蓋率,國內目前大中型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模式也是剛剛起步,這與國際水平的差距不言自明。
因此,只有高度重視科技創新,不斷促進科技創新,才能真正帶動現代物流的發展,舉辦首屆現代物流科技創新大會的重大意義便在于此。
為了讓本屆大會更加權威和貼近實際,會議將邀請國家發改委、國家科學技術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廣東省政府、深圳市政府的有關領導,同時也有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物流科技工作者,物流軟件供應商和權威物流專業組織的專家積極參與。首屆現代物流科技創新會務組負責人江志強告訴記者: “自從我們對外發布會議通知以來,咨詢報名企業就絡繹不絕。據保守預計,參會人數約在500人左右,這說明企業對科技創新的渴望度很高,迫切想要提升自身物流水平。”
談到會議內容,江志強說,會議將對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科學技術獎五年的工作做回顧和展望,也會請曾獲得物流科技進步獎的企業在會上做示范演講,為參會企業現身說法。還要針對具體行業的最新技術開展論壇,比如說煙草業最新分揀技術與成果;中小企業低成本高回報實現物流信息化的途徑和技術等。并專門對承辦方——深圳寶安區現代物流業發展目標、優勢條件和約束因素做具體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