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精益與敏捷組合應用分析

2008-9-18 0:3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前面已經指出,在精益供應和敏捷供應之間有很多共同要素。如果我們能全面理解和運用精益與敏捷的概念,就能使精益化企業和敏捷企業共存,提高市場競爭優勢。
  下面提供了三種方式,通過這些方法使不同的核心企業聯盟,共同合作,參與協同管理。這種組合戰略同時滿足了終端顧客的產品可獲性和有能力購買性的要求。
  (1)基礎需求和波動需求的分離
  一個成功的組合策略基于將需求模式分為基礎需求和波動需求兩種需求,如圖1(1)。一般來說,基礎消費是相對穩定的,如顧客對功能產品的需求和消費;而波動消費則和創新產品聯系在一起。我們可以通過歷史數據來預測基礎消費,運用精益化生產方式達到規模經濟,滿足顧客相對固定的消費需求;而波動消費一般不能預測,具有很大的靈活性,需要更高的成本進行處理和物流運作。從需求模式圖1(2)中我們可以看出,通過控制生產量對基礎生產進行轉換,平穩了全過程的生產進度。一般可采用空間(比如分離生產線)或時間(比如在淡季生產基本庫存)分離來處理基礎需求和波動需求,并聯系整個供應鏈戰略,來實現終端顧客的復合需求。
2)帕累托曲線(80/20法則)方式
  很多制造和銷售一系列產品的公司會發現帕累托法則可用來指導供應鏈策略。對企業的分析通常表明80/20法則適合于企業的生產、銷售和顧客的需求模式。下圖3表明了對20%的可測產品和80%的多變產品所制定的供應戰略。
  我們將整個產品分為A區和B區。A區代表20%的可測產品類型,滿足了顧客80%的需求,采用預測的方式進行精益化生產;B區代表80%的多變產品類型,僅滿足了顧客20%的需求,需采用定制方式進行敏捷生產。很顯然,運用帕累托銷售模式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產品類型,依據一定的標準,采取不同的生產、管理方式。這樣做的結果是將兩種不同的生產理念有效結合后,在降低供應鏈成本的同時提高了服務水平。
3)顧客需求切入點方式
  我們通常將供應鏈結構劃分為推動式和拉動式兩種。在推動式供應鏈中,企業根據對顧客需求的預測進行生產,能達到規模效應;其弱點是分銷商和零售商處于被動地位,企業間信息溝通少、協調差、提前期長、庫存量大、快速響應市場能力弱,且往往會產生供應鏈中的存貨數量逐級放大的牛鞭效應。拉動式供應鏈模式通常按訂單進行生產,由顧客需求來激發最終產品的供給,制造部門可以根據用戶實際需求來生產定制化的產品,降低了庫存量,縮短了提前期,能更好的滿足顧客的個性化需求,但缺點是生產批量小,作業更換頻繁,設備的利用率不高,難以獲得規模經濟。
  因此我們可以將推動式和拉動式供應鏈的各自優點進行組合,已達到規模化和柔性化。所謂顧客需求切入點是指企業生產過程中由基于預測的庫存生產轉向響應客戶需求的定制生產的轉換點,從生產流程看,應該用這一點來區分按預測驅動的生產和按客戶訂單驅動的生產這樣兩種基本情況。在切入點之前交付的產品是無個性特征的產品,按預測進行備貨生產,此過程采用了精益化生產戰略;在切入點之后的采購和生產要依據客戶訂單的實際要求而定,具有很強的客戶要求個性,并從這個點開始計算產品交付提前期,此過程采用敏捷生產方式,
  現在在很大范圍的工業生產中的組織用到了一個越來越多的概念“延遲”。通過運用延遲的概念,公司可利用精益化手段有效推遲分離點,即將客戶訂單分離點向生產過程的下游移動,分離點后采用敏捷方式進行生產。采取這種組合戰略后,增加了訂單生產中庫存生產的比例,減少了為滿足客戶訂單中的特殊需求而在設計、制造及裝配等環節中增加的各種費用。
  結論
  面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21世紀企業已由單純產品質量、性能方面的競爭轉向企業所在的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很顯然,競爭優勢來源于今天我們稱之為供應鏈的各種組織的結合能力,即敏捷反應能力。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