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走向牽動行業脈搏鋼價回暖打開 “機會窗口”
2008-9-16 13:19: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 王亞彬 李協商
多家機構研究表明,國家宏觀經濟形勢正在發生變化,下半年通貨膨脹程度有望控制在合理水平。作為與宏觀經濟聯系最緊密的鋼鐵行業及鋼材價格將受到哪些影響,本報記者采訪專家、學者,為您獨家解讀行業政策正在和即將發生的微妙變動。 ——編者
兩項重要的通貨膨脹水平監測數據—CPI、PPI在并肩狂飆了近一年之后終于出現了新變化。
9月10日,國家統計局網站公布了8月份的CPI、PPI數據,這讓許多專家大跌眼鏡。
這是近一年來,CPI首次回落到5%以下的水平。而同期PPI同比上漲10.1%,創12年來新高,兩者形成了巨大 “剪刀差”。
但形勢或將再次發生變化。多家研究機構認為,CPI的回落將成為趨勢,而PPI也有望在8月份攀峰登頂后,也進入下行通道。
作為與宏觀經濟聯系最緊密的鋼鐵行業無疑受到了CPI、PPI走勢的影響。
“調控小鋼廠的產能釋放已經成為政府控制通脹的一顆棋子。”天相投顧分析師王招華告訴現代物流報記者,在上半年PPI高企的背景下,政府放緩了淘汰落后小鋼廠的節奏,以平抑通脹。而在未來PPI不再高企的時機下,節能減排將重新成為政府主要的工作重點,落后產能淘汰的力度將會加大, “在需求增速下滑的同時,若供給增速下滑,四季度鋼價可能有所回暖。”
通脹下小鋼廠暫避 “淘汰劫”
“(鋼鐵行業)落后產能淘汰的力度在今年3月份起到8月份奧運會召開前,并沒有得到嚴格執行。”王招華對本報記者表示。
通過分析宏觀經濟形勢,他認為,中國政府上半年的工作重心依次是:控制通脹、保持經濟增長、節能環保。
政府一直將控制通脹作為首要問題來解決,而小鋼廠的產能恰恰是政府控制通脹的一顆棋子。王招華分析,由于鋼價是影響PPI的重要因素,因擔憂進一步推升鋼價, “在上半年,國家并沒有對小鋼廠采取嚴厲的落后產能淘汰措施,而高鋼價同樣延續了行業的景氣程度,制約了淘汰的進程。”
而在本輪通脹中,PPI上漲則主要源自2007年10月鐵礦石談判導致的鋼材價格上漲等因素。
王招華在其發表的行業深度報告還給出了此時全國鋼材產量的具體數據。這份報告收錄匯總了中鋼協每月公布的會員企業中同口徑的70余家鋼企的產量數據。他將大中型鋼企的粗鋼產量與全國粗鋼產量的差值作為小型企業的粗鋼產量,發現:自2008年3月份起到奧運會召開前,小型企業粗鋼產量占全國的比重恢復至前期高點,全國粗鋼產量強勁反彈,6月份日產量創歷史新高。
業內人士認為,鋼材產量在此時的強勁反彈為日后需求減緩下鋼價的 “大跳水”事件埋下了禍根。
據了解,上半年,在鋼價不斷上漲推升PPI,進而拉高CPI的情況下,多位專家曾建議政府放緩對小鋼廠產能的控制淘汰力度,以防鋼材總體產量下降,從而進一步推漲鋼價。
“在特殊的情況下, (淘汰產能)政策來得不是時候。”這是國內著名鋼鐵市場專家、中華商務網華瑞市場中心主任馬忠普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出于對通脹形勢的擔憂而表明的觀點。在他看來,在當時若大力淘汰落后產能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鋼材市場某些品種的資源供應量,會對鋼市產生階段性的影響。
而事實,政府在上半年也并沒有出臺相應淘汰落后產能的措施,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北京奧運會召開前夕。奧運期間鋼產量的控制也僅限于華北地區。
PPI見頂日正是鋼價回暖時
業內人士認為,國家宏觀層面的三大工作 (控制通脹、保持經濟增長、節能環保)的實施重點將在近期內出現變化。政府在控制通脹、保持經濟增長的兩個目標基本完成后,接下來會將重點放在節能環保上。
而政策調整的時機恰恰則是通脹水平回落、經濟增長下滑回升的時候。
多家機構研究表明,8月份CPI的回落主要源于價格食品價格回落,這顯示了在食品供給保障的情況下,CPI的高峰時期已經過去。
而天相宏觀分析師的判斷則更加樂觀。他們判斷,9、10月份CPI將繼續回落,PPI將在高位小幅回落。
業內人士同樣認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調整已使PPI上漲成為強弩之末,PPI高達10%左右的增速已經處于頂部區域。主要原因在于,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2007年四季度即開始明顯下滑,而從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降到PPI的傳遞需要約1年的時間,因此,其預計PPI將在三季度觸頂后,預計PPI四季度將緩慢回落。
而據天相宏觀預計,2008年全年GDP增速在9.8%左右,那么下半年增速為9.2%左右,基本完成政府調控目標。
形勢似乎很樂觀,政策調整可能緊隨其后,但目前的矛盾更多集中于行業需求和利潤的下滑。
市場上有一種悲觀的觀點,即根據90年代的經驗,通脹前期經濟高速增長,鋼價成本可以向下游轉移,鋼鐵產品利潤率受益,而后期通常經濟增速放緩,需求受抑,鋼鐵利潤率受損。有部分人認為目前可能處于通脹中后期,因此對鋼鐵盈利和價格走勢有些擔憂。恰恰在此時,8月份PPI和CPI兩者形成的巨大 “剪刀差”,也表明下游企業利潤受到了原材料成本上升和產品價格下跌的兩頭擠壓,陷入了尷尬的境地。而下游行業對鋼材需求的萎縮,則成為7月份以來鋼材價格的 “大跳水”事件的導火索。這也是對需求的變數眾多分析師不敢看多的理由。
“這種說法更多的是考慮了需求,而未結合考慮供給,如果在需求增速下滑的同時,供給增速也下滑,行業的利潤率并不一定會受到損失。”在王招華看來,鋼鐵供給增速的下滑一方面來自于政府前期對鋼鐵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的從嚴審批,另一方面來自對落后產能的淘汰。
“當PPI高位回落成趨勢以后,節能環保將有望代替通脹成為中國政府首要的工作重點,有理由相信,屆時落后鋼鐵產能淘汰力度將會加強,從而保證鋼鐵供給增速放緩。”王招華認為,政策調整將抑制河北以外地區的小鋼廠產量,促使鋼鐵行業內需增速回落的同時,供給增速也回落,從而保證經濟增長放緩的大背景下,鋼材價格也有可能出現回暖。
他預計,四季度粗鋼日產量將為150.3萬噸,供給顯著下降,介于3月份的144.7萬噸和6月份的156.5萬噸之間。他認為,這一方面是近期內噸鋼盈利惡化使得部分企業退出市場,另一方面是落后產能淘汰的力度將加大。
供給與需求重新實現平衡時,無疑將會為鋼價的調整帶來機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