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供矛盾 愈演愈烈
2008-9-16 11:5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7年6月,雅迪爾、宏耐地板等不滿百安居日益攀升的高扣點以及拖欠貨款等行為,一舉將百安居告上了法庭。
除訴諸法律手段外,壓抑太久的供應商甚至還采取了一些“過激”手段,如雅迪爾員工在百安居上海總部靜坐示威,之后幾家供應商亦相繼宣布向百安居停止供貨。
沖突以雙方庭外和解方式而暫告終了,然而這一事件的后發效應卻是驚人的,包括郎庭、韓麗等在內的多家百安居中小供應商紛紛“揭竿而起”,競相“討伐”百安居,這些呼聲時至今日仍未有了斷。
2008年年初,家電行業更是熱熱鬧鬧地上演了一出渠道商和廠商的較量戰。白電廠商在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壓力下要求產品漲價,而國美、蘇寧為了經營利益拒絕提價,事態一度惡化到部分供應商停止供貨,賣場針鋒相對地開出罰單才算告一段落。
而不久前家樂福員工的受賄案件則將零供沖突推向高潮。
2008年6月25日,北京市朝陽法院開庭審理了家樂福采購談判員劉某受賄案。在庭審現場劉某對受賄行為供認不諱,稱自己的主要工作“是和供貨商簽訂合同,另外還可以決定給哪家供貨商發促銷信息”、“供貨商都希望自己的貨能賣得多賣得快,所以他們給我錢”。據披露,劉某利用職務之便3年間累計收受供貨商好處費多達10余萬元。
零售行業專家李政權認為,這一系列典型事件高密度的發生開啟了零供矛盾新一輪激化的閥門,使得原本緊張的零供關系進一步升級。
他認為,盡管零供矛盾早已存在,但是隨著近年來外資零售巨頭的介入,零售商之間競爭和整合的加劇,零售渠道不再依靠規模和服務取勝,而是通過平價策略展開“血拼”,這使得零售商毛利整體攤薄,勢必要來擠壓供應商的生存空間。
“在這種壓力下,一直暗流涌動的零供矛盾隨時都有可能躍出水面。”他說。
在零供沖突中,拖欠貨款成為零售商向供應商施壓的主要手段。北京華亞北方塑膠營業部營銷總經理李長青稱,公司的產品自2006年10月正式進入百安居北京的4家門店,一年內向百安居累計共提供價值約27萬元的貨品,但直至2007年底尚未拿到百安居一分錢貨款。
“我們向百安居采購部協商時,對方總是推卸責任,甚至清場退出的要求都很難實現,采購部要求向各分店協調,而分店又聲稱自己沒有相應權限。”李長青說。
此外,名目繁多的各類費用也讓這些中小供應商不堪重負。成都某食品供應商陳剛同時向成都的5個大賣場提供商品,累計進場費一次性需要墊付20多萬元。而華亞在進入百安居時,前期也投入了近40余萬元。
這意味著供應商脫離零售商的成本代價將會極高。而一旦徹底決裂,不僅大部分貨款無法追回,供應商前期的投入也都將成為“水漂”。郎庭的遭遇也驗證了這一假設。從2007年末至今,盡管和百安居的貨款糾紛正式走上訴訟程序,但是半年多來郎庭的自身運營已完全停止。
“事實上,我們一直在尋找出口,但是就像開車上了高速公路,很多事情由不得你了,等到發覺后就為時已晚。”作為百安居長達3年的供貨商,郎庭總經理楊武對于停止和百安居的合作有苦難言。
“雙方資金、實力的巨大懸殊,注定了中小企業面對這些零售巨鱷時是耗不起的,要么忍辱負重繼續合作,要么徹底決裂。很多企業之所以不敢反抗就在于它們實在是拖不起。”馬一德說。
而李政權認為,此前供應商一度還可以將壓力轉嫁給消費者,但隨著去年下半年以來經濟宏觀環境的逆轉,勞力成本大幅上升、原材料價格上漲,供應商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
“目前零供矛盾已經惡化到無以復加,而今后無論是表現形式、破壞性,還是矛盾的普遍性,都將在目前的情形下延續。”李政權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