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資金周轉案例——宏圖三胞的IT零售賣場如何成功
2008-9-10 12:4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今天,資金周轉率的競爭已經成為現代商業競爭的核心,所以你必須時刻清醒地知道:第一,你有多少錢每天躺在倉庫里睡大覺?庫存資金的有效利用率是多少?第二,你的資金每年周轉多少次?每周轉一次,你的收益有多大?
一句話:怎樣才能讓你的資金周轉得更快?這已成為一個歷史性命題。
7天一次的超高速庫存周轉,使其大賺鈔票;庫存超過7天,產品立即處理掉。“IT產品永遠在跌價。如果貨物3個月沒賣掉,那就是損失;如果7天賣掉,就能賣到最好的價格、最好的利潤。”
周轉講究的是速度。陸地上速度最快的是“磁懸浮列車”。
速度,也正是宏圖三胞最為誘人的絕殺秘技。成立僅3年、總部位于南京的宏圖三胞在華東擁有35家分店,營業額高達25億元,成為中國最大的IT零售賣場。2004年7月,創造了7天零售額超過1.2億元的業界奇跡!一騎絕塵,將所有傻了眼的競爭對手遠遠拋在身后。
宏圖三胞究竟以什么樣的方法,實現了比競爭對手更快的周轉?
方法之一:規模效應
眾所周知,傳統電腦城遍布天下。它們都是宏圖三胞最大的競爭對手。
但是電腦城采取的模式往往是租賃制,即電腦城只提供場地,而產品和物流由租賃的經銷商自行解決。在這種模式下,單打獨斗的各個經銷商很難形成規模效應,其在物流方面也缺乏話語權。散亂的經營最終使廠商、電腦城、經銷商、消費者四方的利益,都難以得到真正滿足。
而宏圖三胞卻不一樣,它將自己定位為大型終端零售商,整個賣場自己經營。宏圖三胞選擇這樣的定位,是因為多年以來,以沃爾瑪、家樂福、國美、蘇寧為代表的強勢渠道已經成為一種質量和信譽的品牌象征,對終端市場有著巨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同樣,IT廠商如果想要進入華東市場,就無法忽略宏圖三胞35家強勢連鎖賣場一手攬盡重點市場的巨大控制力。此時廠商已別無選擇,要進入市場,就必須進入宏圖三胞。
戰略定位不同導致規模效應不同,最終宏圖三胞獲得的規模利益是:
①廠家供貨量大、價格低。這是宏圖三胞以比競爭對手更低的價格加速周轉最重要的條件;
②更加優惠的賬期。現金持有量大大增加,現金周轉更加良性;
③產品買斷。巨大的銷售量讓廠家愿意讓宏圖三胞獨家銷售其新產品;
④產品特供。由宏圖三胞向廠家定制的特有產品。
這些利益,傳統電腦城里面的經銷商都不可能獲得,當他們的產品賣不動的時候,宏圖三胞已經不知周轉多少次了。
僅僅是因為決策者戰略定位不同,兩種業態就有了完全不同的命運。
方法之二:扁平直供模式
IT廠商們最近兩三年突然發現,渠道扁平化已是大勢所趨。傳統的代理商和賣場模式突然顯得如此不合時宜,傳統模式不僅讓廠商成本升高,而且還令產品周轉變得異常緩慢,并最終導致產品生命周期的縮短。于是宏圖三胞采取了直供模式。
“上游廠商→宏圖三胞連鎖店→消費者”這樣的扁平直供結構,最直接的好處就是成本降低,使流轉速度與效率大幅提升。同時還意味著,賣場的貨物“新鮮度”良好。面對每天都可能折價的商品而言,賣新貨是獲得利潤最好的方法。宏圖三胞營銷副總裁花貴侃就曾表示:“轉得快就意味著賺得快,這個公式就是‘轉=賺’。”
過去從產品制造到市場銷售會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廠家→辦事處→分銷商→經銷商→用戶”,至少5個步驟。廠家從設計產品、市場調查到籌備生產制造,整個周期大概是50~120天,過于漫長,廠家還需要承擔共計12%~22%的市場推廣費用。而這些費用全部要加在零售價格上最終由消費者承擔。
如果市場上僅僅只有傳統電腦城,消費者沒有比較別無選擇也就罷了,但偏偏半路殺出個“程咬金”,電腦城就只好哀嘆“既生瑜何生亮”。
宏圖三胞的直供方案很簡單,基于它對用戶需求的了解,直接告訴廠家采購需求,這樣廠家裝配生產周期只需要十幾天,可迅速適應換代極快的IT市場。而且廠家省了廣告費、周轉資金、可能的積壓損失以及給分銷商與經銷商的費用,砍掉中間環節后的市場推廣費用僅為6%~12%,為走電腦城渠道的一半。成本降低、速度提高,終端低價格競爭力立馬顯現。
周轉當然就快了起來。
方法之三:庫存信息化管理
庫存,是所有企業表面看不見的死結,上游廠商如此,終端零售商也是如此。
長期以來,賣場類零售業由于銷售量大,及時掌握庫存往往很難。比如,國美、蘇寧曾經因做開業促銷常把倉庫里的貨賣完,而賣場內的銷售人員卻還在不停地開票。為了讓這種尷尬局面不再發生,現在國美、蘇寧應對的方法是,有多少貨就事先開好多少張票。這樣,當銷售員手中的小票撕完了,也就知道沒貨了。
這顯然還是很被動。
國美蘇寧等如此,宏圖三胞面臨的考驗就更大:當天的庫存到底有多少貨?多少庫存最符合市場需求而不造成積壓?庫存周轉率是多少?資金周轉率是多少?怎樣才能實現零庫存?這一切,只能靠信息化管理來解決。
多次失敗之后,宏圖三胞最后成功地實施了一套完整地整合業務流、資金流和物流的信息管理“XP系統”。這套系統作為企業“信息神經”,貫穿了產品采購、銷售、調撥、組裝生產、出入庫等整個供需鏈流程。比如:
①總部十幾名操盤手專職監控以分公司為單位的實時數據,可在一瞬間查看到各地賣場的實際庫存、銷售價格,對其動態變化進行實時統計、分析與管理,從而操縱所有賣場產品的實際庫存量和最低銷售價格。
②當庫存降到最低線時就往里調貨,及時保證安全庫存量,并在入庫時為它貼上識別條碼。這樣,任何的出入庫動作都可以只認條碼不認包裝。這個條碼甚至包含了貨架信息:在幾區幾號貨架的第幾層,配送員從此不用再亂找,庫存與銷售變得井井有條。
③出貨的時候,有一道工序,是用條碼機刷一下,即通知信息系統:此商品庫存數減一。隨即財務、物流、采購、配送等環節立即產生相應的信息處理動作,而且系統總能顯示庫房里準確的實際存貨數。
系統實施后,庫存準確率達到99.8%,產品庫存比實施前下降30%左右,實現了7天一次的超高速庫存周轉,最快捷的資金周轉使其大賺鈔票。庫存超過7天,產品立即處理掉。“IT產品永遠在跌價。如果貨物3個月沒賣掉,那就是損失;如果7天賣掉,就能賣到最好的價格、最好的利潤。并且永遠賣新鮮貨,快就永遠比慢強。”
一年內,宏圖三胞的資金周轉將達到50次,也就是說,可以賺50次錢!
國內有沒有其他企業能做到這樣的速度?好像沒有。據統計,中國企業資金周轉率平均一年只有2.5次,而沃爾瑪、家樂福這樣的零售商,其資金周轉一年大致為20~30次。
所以如果連宏圖三胞都不賺錢,那么中國可能就沒有企業能賺錢了。
一個側重的是庫存周轉率,一個干脆直接在資金周轉率上做文章;一個要求進出的每個環節都要快,一個則要求一些環節協調地慢下來。兩種周轉,相克相生;兩種周轉,兩種境界。
讓生意的每個環節都快起來,仿佛是每一個生意人的夢想。但有些生意人卻希望自己的某些環節慢一些,慢得有節奏有規律。換句話說,慢可以“用別人的錢賺錢”——這也是每一個生意人的夢想——它最顯著的效果是:大量地產出現金。這是另一種周轉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