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循環經濟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
2008-9-1 14:2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金昌是全國資源綜合利用三大基地之一和全省發展循環經濟試點市。近年來,金昌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突破口,以“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為原則,以培育有色金屬、化工、能源和建材產業之間的循環紐帶為基本模式,成功引進四川新希望集團、貴州宏福公司、中國化工化肥公司、內蒙古太西煤集團等國內同行業的強勢企業,加盟金昌循環經濟產業圈,加快培育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和高成長性的硫化工、磷化工、氯堿化工、煤化工基地,初步形成了企業內部小循環、產業中循環、區域大循環的循環經濟模式,構建起了以政府為主導、規劃為先導、企業為主體、項目為支撐、技術為平臺、關聯產業聚集的循環經濟發展格局。
堅定不移走發展循環經濟之路
金昌是典型的資源型工業城市,工業經濟總量占到全市地方生產總值的80%以上,以礦產采選、有色金屬冶煉及其相關化工產品加工為主導的產業結構,能源消耗高、環保壓力大、產業鏈條短。為此,金昌市在實施工業強市戰略中,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把發展循環經濟擺在突出位置來抓,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金昌市委書記鄭玉生說,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目標,從編制《金昌市“十一五”規劃》開始,我們就把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作為重要的戰略部署,明確提出要以有色金屬、化工、能源等三大支柱產業為重點,以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為核心,著力建設“低投入、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資源節約型社會。
金昌市市長張令平說,要在鞏固壯大有色金屬、化工和能源三大支柱產業的同時,圍繞主導產業副產品及其廢氣廢渣“吃干榨盡”再加工的項目建設,盡快形成以能源化工、硫基化工、氯堿化工和煤化工等為主的產業銜接、優勢互補、資源循環利用的“四大化工”產業格局。
在深入分析市情的基礎上,金昌市科學編制了《金昌市工業發展規劃》和《金昌市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明確了工業發展的總體思路,確定重點發展有色金屬、化工、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冶金、建筑材料和農產品加工等八大產業。圍繞“一線(金永高速公路)三點(金川、河西堡、永昌)”經濟帶建設,不斷優化產業布局,在金川重點發展有色金屬、新材料、化工和裝備制造業,在河西堡重點發展化工、能源、建材、冶金和現代物流業,在永昌重點發展農業產業化和農村小水電項目,為循環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產業基礎。
分管工業經濟的市委常委、副市長高東生介紹說,在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中,我們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通過規劃指導、環境影響評價以及項目核準備案等措施,堅決杜絕耗能高、用水多、污染重的項目。2007年,共備案核準項目79個,環評率100%,“三同時”執行率100%,堅決否決了6個經濟效益顯著但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要求的項目。
全力推進節能減排
近年來,金昌市把節能減排作為政府綜合考評和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督促重點用能企業加大資金投入,實施節能降耗技術改造,開展清潔文明生產。
金川集團公司堅持引進消化吸收與自主創新相結合,先后投資70億元對閃速爐、銅冶煉、鎳精煉、電積鈷擴能等生產線進行節能技術改造,總成本降低6億元,同工序萬元產值物耗下降14%,能耗下降22%。實施了金川集團公司硫酸挖潛改造、回轉爐煙氣制酸等一大批重點環保項目,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3年的13.08萬噸下降到2007年的9.5萬噸。
金化集團公司和甘肅甕福公司先后組織實施42萬噸磷二銨、合成氨和純堿工藝綜合節能改造,使磷銨和合成氨綜合能耗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金泥集團公司不斷改進生產工藝,去年消耗廢渣49.73萬噸,固廢利用率達到35%,成為全國清潔生產示范企業。在全省率先爆破拆除永昌發電公司9.9萬千瓦1—5號機組和金泥集團公司8.8萬噸立窯水泥生產線,依法關閉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的12家造紙廠和5家硅鐵廠,徹底告別了小造紙。
2007年,全市用于節能減排的投資達到54.64億元,實施技改項目24項,全市能源消耗總量為284萬噸標準煤,萬元GDP能耗為1.79噸標準煤,同比下降8.67%;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為2.07噸標準煤,同比下降8.81%;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5.38%,化學需氧量同比下降6.53%,市區環境空氣質量首次達到國家三級標準,摘掉了“全國重污染城市”的帽子。
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鏈
副市長高東生說,近年來,我們堅持以資源為紐帶,以廢棄物“吃干榨盡”為目標,重點打造工藝相互依存、物料近距離轉運和“三廢”集中處理、資源循環利用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形成了企業小循環、產業中循環、區域大循環的循環經濟格局。
在企業層面,以發展資源節約型企業為目標,在企業內部改進生產工藝,組織各種工藝流程之間物料的循環利用。如金川集團公司回收冶煉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硫煙氣制硫酸,用尾礦和粉煤灰生產的水泥回填礦洞,工業廢水進行再處理循環使用,形成企業內部循環鏈條。
在產業層面,依托重點企業,以循環經濟3R原則構建產業鏈,推進企業間能源流、物質流、廢棄物流和信息流的優化組合和配置集成,圍繞重點企業的產品物質,加強企業間的橫向聯合,建立了有色、冶金、硫化工、磷化工、氯堿化工、煤及煤化工等循環經濟產業鏈條,通過完善產品中間物質環節,形成企業產品互為原料,內部廢棄物外部循環利用的工業生態鏈網,實現了產業中循環。如有色金屬產業副產的硫酸配套發展硫化工和磷化工產業,同時產生的鎳棄渣用于冶金產業;與有色金屬產業配套的氯堿化工副產的氯氣用于PVC生產;有色、冶金、化工、能源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灰、渣、磷石膏和脫硫石膏用于水泥生產;硫化工、磷化工、氯堿化工、煤及煤化工之間又形成化工產業的循環。
在區域層面,以金川工業區、河西堡工業區、永昌工業區為節點,通過加強產業集群之間的區域分工與合作,用產業循環鏈條把工業與農業、生產與消費、行業與行業有機地結合起來,構建了“三廢”及物料綜合利用,工藝相互依存,產業銜接緊密的區域大循環系統。如金川工業區域內形成熱、電統一供應,污水全部回收處理,中水再用于企業生產;區域內副產的硫酸、氯氣、電石渣、鎳棄渣都能得到充分利用,形成了龍首山硫化銅鎳礦—冶煉鎳銅鈷—鎳銅鈷壓延和新材料產業、二氧化硫—硫酸—化工產業、燒堿—氯氣—PVC—電石渣—水泥等產業鏈條。
加快新材料工業園區建設
2003年,金昌市被國家科技部確定為國家新材料產業化基地,今年又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7個新材料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之一。按照產業集聚、布局集中、資源集約、功能集成的思路,把新材料工業園區作為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發展的主陣地,突出發展與有色冶金等產業關聯配套、符合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新材料、化工、建材等產業項目。
副市長高東生介紹說,新材料工業區是金昌市新興產業、接續產業、循環經濟、綜合利用經濟發展的先導區和示范區,第一批入駐園區的7家企業13個項目全面啟動,總投資達到140億元,其中2萬噸硫酸鉀生產線已經投產,年產20萬噸PVC、日產2500噸電石渣綜合利用水泥熟料生產線、100萬套鎳網等項目年內建成投產。
金昌市市長張令平說,今后五到十年,新材料工業園區銷售收入將達到500億以上,成為金昌市循環經濟發展示范園、生態環境建設示范園,成為新的產業集群和經濟增長點,也將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新材料產業化基地和新材料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
金化集團:消化硫酸 化害為利
金化集團公司走科技創新道路,以硫酸的消化利用為突破口,以磷化工為主導,與金川公司主產業的發展方向相鏈接,形成互促共興,變二氧化硫之害為硫酸資源之利的綜合開發,為企業的發展和城市環境治理減壓減負,先后實施了40萬噸普鈣、12萬噸磷二銨、10萬噸復合肥、合成氨綜合節能改造等項目,使原煤單耗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節能降耗工作真正實現了由量變到質變的轉化。
金川集團:全球單系列裝置最大煙氣制酸企業
“十五”以來,金川集團公司瞄準世界先進水平,堅持引進消化吸收與自主創新相結合,通過不斷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鎳的選冶回收率目前已達88%以上,銅的冶煉回收率達到84%以上,稀貴金屬的冶煉回收率也有了相應的提高。
在重點項目建設中,金川集團公司用于環境保護的投入達到總投資的30%,污染治理水平和三廢綜合利用率不斷提高。地方和企業先后投資15億元,組織實施了金川集團公司硫酸挖潛改造、回轉爐煙氣制酸等一大批重點環保項目。該公司現在已成為全球單系列裝置最大煙氣制酸企業,硫酸產能達200萬噸,2007年硫酸產量達到115萬噸。
在堅持做大做強主導產業的同時,圍繞延伸主導產業鏈,投資100億元在新材料工業園區建設新廠區,并在園區內建設燒堿、海綿鈦、羰基鎳、精密銅鎳合金管棒以及銅材深加工和鎳鹽系列產品等項目,支持地方發展循環經濟。
新川化工:將消耗70萬噸硫酸、16萬噸氯氣
由新希望集團控股組建的甘肅新川化工和新川肥料有限公司,充分利用金川集團公司的氯氣和硫酸,在金昌投資建設硫基復合肥、PVC樹脂等高分子材料生產及研發基地。未來5年內,將在金昌形成以金川集團、新川公司、金泥集團等新的重化工循環經濟產業鏈。
從2008年開始,新川公司每年將擴建10萬噸硫酸鉀的規模,計劃于2012年前,分步建設年產40萬噸硫酸鉀項目。計劃在未來5-10年,投資約15億元,建設120萬噸硫酸鹽裝置,屆時每年將消耗硫酸70萬噸,銷售收入50億元,利稅過5億元。公司首期年產2萬噸硫酸鉀項目,已于2008年5月份投料生產。
按照新希望集團戰略發展規劃,在未來5-10年內,投資建設年產80萬噸聚氯乙烯項目及相應的公用工程和輔助設施。首期年產25萬噸PVC項目,現已進入設備安裝階段,計劃2009年上半年建成投產。2009年,再投資3億元,擴建成年產40萬噸的規模,將實現年銷售收入達35億元,利稅逾2億元。擴建完成后,將達到80萬噸PVC裝置,總投資約25億元,銷售收入達70億元,利稅近10億元。
金鐵集團: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
近年來,金鐵集團相繼投入上億元實施的一號燒結擴容、二號燒結節能技術改造后,利用高爐煤氣作燃料,使煤氣利用率達到了90%以上。
通過實施采礦方法科研攻關項目,使礦石回采率由50%提高到80%以上,貧化率由30%降低到20%。啟動了東大山鐵礦廢棄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大幅度提高了資源利用率。
圍繞固體廢料,用高爐爐渣生產免燒磚,形成了年產免燒磚2000萬塊的能力,可消耗工業廢渣5萬噸。對選礦廢石和尾礦中的含鐵料進行回收,年選供鐵精粉上萬噸,提高了選礦廢石和尾礦的利用價值。
金泥集團:將廢棄物的綜合利用融為一體
金昌水泥(集團)有限公司,立足金昌市工業經濟產業鏈,堅持走循環經濟、節能減排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努力打造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
目前公司有兩條干法水泥生產線,其中在建2500t/d電石廢渣綜合利用水泥熟料帶低溫余熱發電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設計年產水泥100萬噸。在項目設計上,注重體現以清潔生產和廢棄物的綜合利用融為一體的生態經濟原則,采用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和最新環保節能技術,最大限度地實現節能減排。
該項目建成后全公司年生產水泥150萬噸以上,年可利用各種工業廢渣近200萬噸,固廢利用比例達70%以上。年可實現二氧化碳減排48萬噸。與同等規模利用石灰石生產水泥熟料生產線相比,每年可減少石灰石消耗約100萬噸,年節約標煤1.33萬噸。余熱發電裝機容量4.5MW,和燃煤電廠相比,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1.074萬噸,實現經濟發展、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三贏”目標。
甘肅甕福:建設西北最大的磷化工基地
甘肅甕福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是2006年10月由甕福集團公司、金化集團公司和中化化肥公司投資設立的中外合資企業。公司成立近兩年來,緊緊圍繞金川集團硫酸資源優勢和西北缺磷的現狀,為消化金川公司硫酸進行配套和挖潛改造,不斷延伸硫化工產業鏈條,做大做強磷化工產業。
公司一期技改選礦完成后,磷銨產品質量達到國際標準。二期技改使磷銨產能達到42萬噸,躋身甘肅工業企業20強,在行業中的排序從第35位一躍成為第7位。三期技改12萬噸磷酸一銨,采用節能新工藝新技術,使公司技術裝備水平大幅度提升。
公司三期技改投產后,硫酸的消耗將從60萬噸增加到100萬噸。一、二、三期技改全面完成后,公司投資總額將達到10億元,主要產品磷酸二銨年產達到42萬噸、磷酸一銨產能達到12萬噸,企業年銷售收入將超過30億元,利稅近4億元,將躋身甘肅省工業企業15強,成為西北最大的磷化工基地。
宇恒鎳網:做大做強新材料產業
金昌宇恒鎳網有限公司150萬套鎳網生產項目,今年3月在金昌新材料工業園區開工建設。該項目總投資2億元,由江陰天宇鎳網有限公司和金昌德金物流有限公司合資建設。
2007年,金昌市與金川集團公司協商,決定由地企雙方聯合引進金川集團公司鎳等下游非鋼行業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有色金屬新材料產業。目前,已初步確定了江蘇宏聯鎳網銷售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在金昌投資開發有色金屬新材料產業項目。這些項目,全部是以金川集團金屬鎳為原料依托的新材料項目,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產業關聯度強、市場前景好,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科學發展觀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