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消費稅調整 大排量車型消費提前釋放
2008-9-1 10:5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這幾天有好幾個朋友找我,希望可以在9月1日之前能夠買到車。”京城多家豪華車品牌的銷售總經理這樣向記者描述近期豪華車的熱銷。
此前的3個月,盡管車市低迷,但是大排量轎車市場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火爆。其中從9月1日起即將正式實施的汽車消費稅調整政策功不可沒。根據調整計劃,排量在3.0升至4.0升(含4.0升)的乘用車稅率將上調10%,排量在4.0升以上的乘用車稅率將上調20%。這意味著該排量范圍內的車型價格或將隨之上漲。
雖然此次上調并非自1994年征收汽車消費稅以來的首次調整,但是從調整范圍和力度來看,旨在以“抑大揚小”的方式達到節能減排之最終目標的用意顯而易見。
相關的汽車廠商究竟如何看待此次消費稅調整?它們會有怎樣的反應并將如何應對市場可能發生的變化?消費者面對該政策會作出怎樣的購車選擇?業內專家對調整政策又是作何分析的?
本期“汽車三人談”邀請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趙英、國內某進口汽車廠商的代表賈兵、消費者代表、國內大排量潛在消費者李漠,共同針對汽車消費稅調整發表他們的看法。
《第一財經日報》:你認為此次消費稅調整會對汽車市場產生哪些影響?
賈兵:在過去幾個月,所有品牌的大排量車的銷售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這是消費稅調整政策所帶來的提前消費。
其次,大排量車型的成本會發生變化,因此對潛在用戶的需求預期會產生一些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包括購買心理的變化,這肯定會對今后一段時間的銷售市場表現產生一定的影響。
客戶群是有差別的,有一大部分消費者是有實力購買高端車型,還有一部分消費者是要努力去購買。努力去購買的消費者可能會由于價格的變化就放棄購買,而選擇性價比更高的車型;有實力購買的消費者會因為突然漲價而在心理上感覺到不平衡,他們可能會暫時先不作決定,觀望一段時間。
趙英:汽車消費稅調整給市場帶來的影響主要是消費者心理上的:在消費者心理上展示了政府鼓勵使用小排量轎車和抑制大排量轎車的方向和決心。
《第一財經日報》:這樣的影響將會是持久的還是短期的?
賈兵:這并不是第一次調整消費稅,從過去的經驗來看,調整初期,會出現觀察期,但是經歷過觀察期,消費群仍然存在,而且,消費者也會逐漸適應這種新的變化。
實際上消費者在心理上會形成一個新的動態平衡點,市場還會逐漸恢復。而且恢復期不會太長,大約幾個月的時間。以往汽車消費稅上調后,市場恢復期約2~3個月。
趙英:整體來講,汽車消費稅調整對消費者心理上的長期影響大于其對市場的實際影響。消費者今后可能會考慮政府出臺消費稅調整政策后,還會不會出臺其他的政策。
《第一財經日報》:你覺得此次消費稅調整對自身的購車計劃會不會產生影響?
李漠:消費稅調整政策最近非常熱,我通過網絡了解了一些,但是并不是非常清楚。如果能夠趕在漲價之前買到是最好的,但是如果沒買就已經漲價了,我可能會考慮先看看市場。
我個人想買一輛越野性能比較好、方便家庭出游的豪華SUV。目前傾向于寶馬X5,但是也還在比較其他車型。從目前了解的情況來看,我挑選的幾款候選車型都屬于調整的范圍,按照網絡上的說法,這些車型可能會漲價,我現在還沒有最終決定購買哪一款。
《第一財經日報》:你認為車價如果在近期突然上漲10%左右或者20%,在不在你的承受范圍?會不會影響你的購車計劃?你是否就此放棄該車的購買計劃而選擇不在調整范圍內的其他排量的車?
李漠:車價突然上漲10%或者20%,這樣的價格是可以承受的,但是肯定會影響我的計劃,我會先看看市場的情況再作決定,我想我不會輕易放棄購買。
《第一財經日報》:作為大排量車的生產廠商,將如何應對此次消費稅調整?
賈兵:現在在國內銷售的大排量車數量還是比較少的,從廠商全年的銷售來看,大排量車所占比例很小。因此對于消費稅調整產生的局部需求的變化,對場上的生產和銷售都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當然由于市場短期的變化,廠商會對供需節奏作一些調整,但是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第一財經日報》:根據此次汽車消費稅調整政策的調整范圍和調整力度,是否能否達到“抑大揚小”的預期效果?
趙英:力度相對來說還是有的,但是消費稅本身具有局限性,只是在購買環節對消費者產生影響,無論對大排量車還是小排量車影響都不會很大。
對3.0升排量以上的消費者調整幅度比較大,但是這部分人都是比較有消費能力,影響不是很大。
對小排量車而言,首先小排量車的價格就比較低,不太可能有再大的優惠幅度了;其次,小排量車在任何國家的轎車消費里都是比較特殊的,進入轎車消費階段之后,小排量轎車的消費階段很短,大部分有能力購買轎車的人很快就越過1.0升排量,一般都購買1.6升排量左右的轎車,這種消費規律也使得調整1.0升排量以下的乘用車消費稅效果不是很大。
賈兵:這樣的做法非常好,可以抑制一部分大排量車的過度消費。但是要徹底解決“抑大揚小”的問題,還是要有綜合性的政策法規和措施。對真正有購買需求的人來講,這樣的力度還是不夠的,如果燃油稅出臺,肯定會對整體需求有比較大的作用。
《第一財經日報》:目前,我國消費者普遍存在“愛大不愛小”的消費心理,這主要是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趙英:1.0升排量以下的車無論在乘坐、使用還是性價比上與1.6升排量的車相比都有一定的差別,1.0升以上到1.6升排量的車比較舒適,觀感也比較好。另外一個方面,無論在時尚性還是性價比方面,我國市場上1.0升排量以下沒有像國外市場上那樣的吸引人的車型。
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政府的引導。現在實際能夠進入政府采購的1.0升排量以下的車很少。
《第一財經日報》:如果要使國家“抑大揚小”、“節能減排”的初衷達到最佳效果,除了調整消費稅外,還要輔予哪些措施?
趙英:單獨靠消費稅調整力度不夠。還要出臺燃油稅等政策,或像西方一些國家對SUV征收環境排放稅等。今后燃油價格逐步放開、逐步走高的趨勢對汽車消費結構調整的效果也會比較明顯。
另外,我認為目前對小排量車的優惠范圍比較小,今后政府應考慮把1.6升排量以下的乘用車綜合考慮都作為小排量車給予鼓勵。從國外的經驗來看,1.6升左右的排量是消費者購買的黃金排量,也有利于節油。
但是這也存在一些矛盾:如果在我國以1.6升為標準,對1.0升排量以下的乘用車會產生壓抑。
賈兵:相關部門如何找到正確的切入點是比較重要的問題。
從汽車廠商方面來講,單獨談大排量、高油耗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很多排量小,但是技術比較落后的車造成的單位油耗一點也不低;如果技術好的話,可能一個3.0升發動機單位油耗反而比小排量車更好。所以技術革新反而是更加重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