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8月以前,從交通地圖上看,黑龍江的同江到海南三亞的同三國道主干線在海口、澄邁地區斷了一個口;2008年8月,當海口繞城公路一期建成通車后,同三國道的小缺口正式閉合,成為中國版圖上貫穿北南的最長國道。
把目光從全國范圍收回來,海口繞城公路對海口的交通意義同樣非同凡響,它連通了我省西線高速、東線高速公路,未來還將連通海文高速公路、規劃中的中線高速公路,海口的交通新格局從此形成。
繞城公路寬闊美觀。本報記者李漢仁攝
緩解市區交通壓力
繞城公路通車后,最終將把東、西線高速和海文高速連接起來,并構成海口最外環線的重要部分,對疏散港口貨物、改善市內交通有重要的作用。
華中科技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趙憲堯教授認為,繞城公路提升了海口整個交通格局,對海口對內、對外和外外交通起積極作用,并構成了海口以至海南環形路網的重要部分。他表示,繞城公路對海口的對外交通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車輛從任何一個方向來,都可以通過繞城公路的出入口進入城市的任何一個區位,而不用穿過一個區位再進入另一個區位,從而減少城市交通的壓力。在外外交通方面,車輛可通過繞城公路直接從海口過境,不再需要從城市中經過,從而減輕了城市的交通壓力。
繞城公路西區代建單位、海口市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曉峰介紹,繞城公路的建設是完善同三國道主干線和全省主干線公路網、適應社會經濟和交通量發展的需要,是解決港口群和機場交通集散的需要,將與鐵路、航空、港口與水運、島內公路等銜接成比較完善的立體交通運輸體系,對加快海南的經濟建設和開發步伐、解決海口過境交通量問題、促進整個海南乃至我國沿海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建成組團之間紐帶
繞城公路還將在未來交通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海口城市總規送審方案的主城區遠景發展設想中,遠景空間格局以海口中心組團、長流組團、江東組團、老城組團為基礎建設未來瓊北地區沿海“一城多組團”帶狀特大城市,利用自然山體、水體和隔離綠帶形成空間上既有所分割、又聯系密切的現代化都市區。海口繞城公路、快速道路、輕軌將建立起各組團之間的交通聯系。
趙憲堯教授認為,目前國內大城市中有兩個組團式結構布局的城市,一個是海口,另一個是深圳。在海口市組團式結構的一側建設繞城公路,是目前國內最好的城市交通結構形式,將對海口的內內、內外、外外交通都起到促進作用。
已設5座互通式立交
海口縱橫交錯的道路網特點是縱多橫少。這里的所謂縱,是指從海邊到腹地的北南走向;所謂橫是與海邊基本平行的東西走向。
新的《海口市城市總體規劃》(送審方案)中指出,海口市目前共有25條主干路,其中南北向即縱向有17條,東西向即橫向的只有8條。
繞城公路是我市最南端的橫向路。為此,海口市近期加大力度建設與海口繞城公路銜接的南北走向道路,已建成為旅游服務的西海岸至火山口綠色長廊,即將建設為港口服務的丘海大道延長線、為市中心服務的龍昆南路延長線,并規劃建設中線高速公路,從而組成海口市對外交通的道路網,真正起到城市外環道路的作用。
目前,繞城公路主線在白蓮(西線高速起點)、石山、綠色長廊、龍橋(東線高速)、美蘭機場已設置5座互通式立交,并預留丘海大道延長線、龍昆南路延長線、海文高速相連的3處互通式立交,這些立交將成為橫向的繞城公路與縱向的城市主干道互通的節點,從而使縱橫兩向的道路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正如趙憲堯教授所指出的,龍昆南路、南海大道等具有快速路的功能,繞城公路建成后,能使這些道路發揮出最佳的作用。
簡介
海口繞城公路分為主線和疏港公路兩部分。
主線位于海口市南部,西東走向,起于環島西線高速公路澄邁縣白蓮,經石山鎮在龍橋鎮與東線高速、美蘭機場相連,終點于演豐,與海文高速公路相連,全長40.4公里,按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行車速度120公里/小時,是目前我省公路中行車速度最快的。疏港公路位于海口市西北部,北起南海大道與西環路交叉口,南至繞城公路主線的石山互通立交,全長6.03公里,按二級公路標準建設,行車速度80公里/小時,沿途經新海鄉、榮山鎮。
海口繞城公路一期工程包括一期主線工程和一期疏港路工程。主線二期建設從美蘭機場至海文高速(終點)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