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相機而動 成就輝煌
2008-8-6 14:2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 林遠鳳 實習記者 區偉華 何錦明 李膺博
從漁村到城市,從邊遠地區到國際都會;當農村的痕跡逐漸褪去,我們看到了一個年輕的城市屹立在改革開放的風尖浪口上。隨著20世紀80年代國家經濟改革工作的全面展開,深圳開始了華麗的變身。
天時地利,政策引導發展
1980年5月,深圳正式被定名為“經濟特區”。憑借與香港水陸相連的先天優勢和國家的政策扶持,大量資金和企業紛紛涌向深圳。作為國內第一個實現液晶生產產業化的深圳本土企業——深圳天馬微電子公司也于1983年宣告成立。1984年8月,天馬公司引進香港一條二手液晶生產線進行安裝調試。
1986年初,深圳市政府決定打破從前依靠外貿出口的產業格局,加大對技術密集型產業的扶持力度,以加工業為主的外向型經濟為主導,實行“三來一補”。20世紀90年代初,深圳的本地產業群初步形成。1992年5月16日,天馬公司與日本EHC公司正式簽訂合同,引進價值2000萬美元的640×480點陣STN—LCD自動化生產線,提高自身的技術儲備能力。
隨著資本市場日漸規范,一些龍頭企業紛紛進行股份制改造,吸收社會上的流動資金。1995年3月15日,深天馬在深交所上市A股,發行總額1100萬元,募集資金4950萬元。1998年后隨著本土BB機、手機、家電、學習機等電子產業的發展,天馬的液晶產品內銷比例由當初的10%上升到目前的40%。2003年9月,天龍LCD生產線投產運行。次年,天馬重點項目——ERP項目正式啟動,天龍LCM模塊生產線的彩色產品進入大批量生產, “彩色手機模塊”成為天馬主流產品。2004年底,天馬公司榮獲“最具影響力的深圳知名品牌”的稱號。2005年6月,響應速度更快的新一代SFD產品在天馬試制成功。2006年4月,國內首條第4.5代TFT-LCD生產線項目、總投資約31億元的上海天馬微電子公司正式注冊成立,并于2007年試產,目前已實現批量生產。從一條二手生產線發展到現在擁有三個LCD生產廠、兩個LCM生產廠、一條4.5代TFT生產線和一個省級研究開發中心,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于一體的大型公眾上市公司,天馬用自己的騰飛呼應著深圳的巨變。
以人為本是辦企業的根本
作為國有企業,天馬員工從當初幾十名發展到現在4000多人 (如含上海天馬則超過6000人),期間的風雨只有天馬人自己知道。回顧這一段艱難的歲月,黨委書記、副總經理鄧柏松把天馬的成就歸功于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和誠信至上的經營理念。
人本、進取、和諧是天馬一直推行的管理模式。 “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人,依靠人、倡導以人為本是辦企業的根本。”鄧柏松談到, “全體員工高度認同并踐行公司文化理念,‘快樂工作,幸福生活’是天馬和諧發展的最高境界。”這種理念不僅提高了員工工作的積極性,而且幫助公司與客戶建立了長久的合作關系。從最初的小尺寸液晶顯示器,到后 來 的 TN-LCD、 STN-LCD、CSTN-LCD,再到自主開發的SFD和國內首條4.5代TFT生產線,在各個階段天馬都是國內液晶行業第一個吃螃蟹的勇士。
“人無誠不立,業無信不興”。為了企業的長遠利益,天馬把誠信作為企業的行為規范。鄧柏松說,天馬堅守的誠信贏得了同行和客戶的認同和贊賞。自2004年以來,天馬一直是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理事長單位,并于2008年再次榮膺最具影響力的深圳知名品牌稱號。
引入第三方物流促發展
經過10多年發展,天馬外商包銷的經營模式已不能滿足本地企業的發展。一些大企業開始脫離只賺取加工費的框架,對自身產品結構、客戶結構、市場結構進行全面的調整,原材料的供應和產品的運輸從自營物流向第三方物流過渡,進一步節省企業成本,試圖探討更先進的管理模式。
天馬一直專注于液晶顯示器和液晶模塊的生產。因為客戶多處于發達地區,且產品貴重,國內外均采用航空運輸。為更好地滿足終端消費品制造企業,天馬落戶當地進行配套生產,在降低運輸成本的同時提高了服務水平,也帶動當地經濟發展。運營總監屈桂錦告訴記者,不久前,天馬宣布又一條4.5代TF-LCD生產線將落戶西部電子產業發達的成都高新區。
成立初期,天馬規模不大,與當時同樣是小規模的香港某運輸公司一合作便是15年。今年,天馬進出口方面的全部運輸業務開始實行外包。價值較高且對產品性能影響較大的核心原材料多是從日本和德國引進的,先從國外運抵香港,再與天馬派遣的報關員配合運送到公司。因資料傳遞或者海關系統驗證等問題使得進口的貨物有時沒有通過海關查驗,造成了經濟損失。隨著公司發展壯大,各部門對權責進行了細分。由于管治不一,缺乏統籌,天馬在物流管理方面的意識淡化了,把精力集中于產品研發、解決客戶預測和供應商供給之間匹配的問題。現在,公司已經把負責倉儲、運輸和報關的部門整合成一個運營中心。2005年,公司引進了供應鏈的概念。鑒于當初的合作伙伴在規模 (只負責貨物的運輸,不涉及管理方面的事務)已不能適應公司發展,天馬決定尋找專業從事現代物流運營管理的合作伙伴。用一年時間對部分物流公司的規模、服務管理和貨倉環境進行實地考察和評估后,天馬最終在去年選擇了較具規模且資金周轉運行良好的上市公司——深圳市怡亞通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
與怡亞通合作的短短3個多月里,天馬逐漸感受到第三方物流帶來的管理效益,天馬也正在考慮是否要嘗試其他供應鏈服務,如跟單采購、資金供應鏈等,以便于更好地專注于其核心業務。為使公司效益最大化,天馬在合作事項上作了細分,并根據自身需求對外包業務的報價進行選擇性合作。
運營總監屈桂錦稱,為降低運費成本,公司將在今年招標兩家或兩家以上專業化物流公司。隨著第三方物流走進越來越多的制造業企業,天馬希望把企業內部的倉儲運輸管理業務交付于擁有更先進設備的物流企業完成,在液晶行業里推廣以節省成本為手段的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