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企業期待悲情終結
2008-8-4 17:0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扣掉國內的通脹因素,中國今年上半年實際的出口增長速度已經到了個位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隆國強對此擔憂。
□ 本報記者 何文忠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累計貿易順差為990.3億美元,同比下降11.8%,凈減少132.1億美元。其中,6月份外貿出口增長17%,繼今年2月份之后再度跌破20%。外貿出口增幅和出口企業利潤下滑較大的勢頭值得重視。
知秋落葉
一組數據使一向開朗善談、妙語如珠的石泰集團田總愁腸百倍,怏怏不樂,大有山雨欲來的感覺。
作為天津外向型企業的掌門人,他也看到了來自國內同行現狀的新聞報道:在寧波爵溪,不到32平方公里的象山縣小鎮為30個世界頂級品牌提供加工服務,這個彈丸之地曾經聚集了500多家工廠。截至6月底,這里有100多家企業停產,目前這個數字還在進一步擴大;浙江省經濟貿易委員會日前公布,今年上半年浙江虧損企業有1.07萬家,虧損面達19.6%;就連作為外向型經濟特征明顯、外貿依存度較高、連續15年保持全國出口冠軍的深圳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今年上半年,深圳外貿出口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了21.2個百分點,其中對美國市場出口僅增長8.7%,比去年同期回落8.9個百分點,對香港以及日本、歐盟市場分別回落了8.2、14.6和9.8個百分點。
田總的石泰集團坐落在天津津南區,是以不銹鋼餐具、器皿出口為主的外向型企業。由于工藝裝備精良,企業信譽良好,國外訂單一直很飽滿,近年來企業規模不斷擴大。
當談起起南方出口企業面臨的困境時,田總說,南方北方可以說是同病相憐,歐美市場訂單還是有的,但條件要苛刻許多,比如采購價格低,能賺出口錢料錢也就將就,更可怕的條件是貨到100天付款,一來二去就是半年見不到錢。
“今年是近7年來最為難做的一年。”成為從南到北出口企業的共識。出口困局在中小民營企業則表現的更為突出。
近年來順風順水的中國外貿出口商場上硝煙彌漫、軍情頻傳。一家家曾經風光無限的出口企業如今卻在商場上浴血奮戰。
三率二本
泉興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冬偉將企業困境的原因歸為“三率二本”,即出口退稅率下調、貸款利率上漲、人民幣匯率上漲、原料成本和人力成本升高。貸款利率上漲也罷,但再高銀行不貸給你。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數據統計,2008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已累計升值超過7%,其中一季度、二季度分別累計升值4%和2.3%,而在過去的2006年、2007年,人民幣對美元則分別累計升值3.35%、6.9%。
“對于出口企業來說,匯兌損失已經成為壓縮利潤的第一大殺手。”從事出口企業研究的東海證券分析師張先萍分析說。從簽訂合同到出口,收匯時間跨度大,受匯率波動的影響大,(下轉A2版)
(上接第一版)
人民幣升值加速意味著以美元計價的出口企業利潤會直接遭受匯兌損失。
“匯率的變化,一方面使企業陷入困境,一方面使企業不敢接長期訂單。”老總們一臉無奈。
在2006年和2007年兩年時間里,相關政策頻繁出臺,出口退稅率調整達到6次之多,下調或取消出口退稅的產品累計超過3000種。很顯然,多次下調出口稅率對于一個出口企業意味著什么。同時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表明了銀根緊縮的政策。
近幾年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企業用工數量大增。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勞動力供給趨于緊張,招工難、員工流失多的問題日益凸現。企業為招到工人和留住熟練工相應提高工資。另外,隨著 《勞動合同法》的實施,企業要依法為工人上足 “三險”,也使一些企業用工成本上升。“對于計件工次來說,今年和去年的工人工資成本已經翻了一番”,趙冬偉在電話里向記者解釋道。而在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高漲的推動下,國內市場相關產品如石油、煤炭、鋼材和農副產品等價格也大幅上漲,出口加工企業成本壓力較大。
“比大企業更為不幸的是,中小民企還面臨著信貸掣肘的窘境”。趙冬偉道出了其中的原委。
其除了承受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經濟衰退導致外部需求萎縮,出口換匯成本下降跟不上匯率的升值幅度;在國內從緊的貨幣政策、原材料漲價、本幣升值、出口退稅率下調、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節能減排等環保成本的增加等一系列負面因素疊加效應外,還必須面對資金鏈的緊張難題。 “現在大部分貸款是抵押,而中小民營企業由于實力較弱,在銀根緊縮的宏觀政策環境下,要取得貸款很難。即使貸到款,利息成本也大為增加。”
聯手反擊
中小型出口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是我國經濟的重要活力源泉之一,對出口外向型企業市場前景好、份額大的加以扶助,調整松緊適度的金融政策有所為有所不為,針對地區發展不平衡和地域特點,扶助有作為企業行業,在信貸政策上,應該采取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政策。逐步提高信貸分配的科學性。幫助其走出困境已經是當務之急。
“政府部門,應該進一步向服務型政府轉變,排兵布陣,采取切實可行的辦法,貼近企業、服務企業。”一位有著二十年經歷的 “老外貿”希冀。7月中旬,中央召開經濟工作會議,提出 “一保一防”——保經濟增長,防通貨膨脹,這表明,年初 “兩會”上的 “雙防”——防通貨膨脹,防經濟過熱相比,政策導向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
針對出口企業的困境,深圳市政府各部門很快行動起來,相繼出臺舉措,從 “鼓勵出口”、 “支持走出去”到 “鼓勵服務外包”、 “鼓勵發展服務貿易”,大力支持深圳外經貿企業做大做強。7月初出臺的“產業發展28條”,則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為廣大企業排憂解難,實實在在幫助企業解決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
話從兩頭說,在得到政府幫助的同時,企業必須克服自身的劣勢。 “提高人員素質,以人強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培育核心技術,打造自主品牌。開源節流,集約發展。”趙冬偉意味深長地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