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突破發展瓶頸 中國制造自我救贖

2008-8-29 16:1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2008年,對中國經濟來說是艱難的一年,對已是世界工廠的中國制造業來說更是如此。原材料上漲、勞動力成本提升、物流費用增加,令原本價格低廉、產量巨大的中國制造優勢不再明顯。

    “機會最終還是要靠企業自己創造。”對當今世界經濟形勢做出了剖析后,專家學者給出了中國制造唯一的出路。 
    突破低級制造,抓住調整機遇
    中國制造業在經濟發展當中占有主導的地位,制造業企業的數量在中國所有企業當中占91%,收入占86%,利潤占73%。然而隨著成本的提升,本處在微笑曲線低端的中國制造業形式更加嚴峻。
    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似乎正面臨著工廠流失的窘境,一些工廠逐漸將目光轉移到了印度、越南,或者東南亞那些生產成本更低的國家和地區。
    不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魏加寧卻認為,這也正為中國制造提供了一次契機,從而擺脫過去低端的制造,加速研發和自主創新,走到一條持續發展的道路上來。
    “很大程度上,中國制造是依靠隱形的優惠政策。” 魏加寧指出,所謂隱形的優惠政策指的就是資源要素價值的扭曲,包括土地、資源、勞動力等的價格。因此在這樣一個價格扭曲的環境下,中國實際上是把大量補貼給了外國的商人和外國的消費者,自己辛辛苦苦只掙了一點微薄的利潤。
    而中國制造這樣的發展模式正面臨越來大的困難。“不僅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越來越嚴重,而且我們自己的環境、資源方面的損耗也越來越大。并且要不斷地為經濟過熱所困擾。”魏加寧說。今年的經濟形勢非常復雜,宏觀經濟形勢不容樂觀,由于通脹的原因,國家貨幣政策、匯率政策以及貿易環境不會有太大改變,因此,中國制造把工作重點放到自主創新上來,加強研發和自主創新,才是中國制造業企業走出困境的唯一的出路。
    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經濟形勢研究室主任王小廣分析認為,中國經濟步入調整期后,中國制造業應該抓住其中的發展機遇,提高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戰略。當前形勢是,中國制造業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十字路口,制造業短期面臨宏觀環境偏緊,但中期仍較寬松。
    借此經濟調整期,資金也將有機會流向中國制造。盡管未來三年可能都是調整期,但未來五到十年制造業還是有很大的機會。未來三年內與出口關聯性大的制造業、房地產關聯大的制造業和沿海勞動密集型產業將面臨非常大的挑戰。但由于中國的社會資金充足、國內需求旺盛以及仍將存在下去的低成本優勢這三方面的原因,中國的制造業還有很大的發展前途。現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資金的錯配問題,即過多的資金放在了房地產和依賴于外資的出口上,導致制造業資金不足。
    “去年,中國整個資金的供給多于它的投資,多1.28萬億。94%給房地產了,制造業沒有得到,而今后應該把錢更多地投到高端制造業。”王小廣說,他估計汽車等耐用消費品會在調整期后有大規模的增長,例如汽車每年的銷量可以在三千萬輛以上。這就是他所說的五年之后的大發展。
    中國制造自主創新刻不容緩,國際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和教訓足以讓中國企業吸取。曾經過分依賴出口的東南亞模式已經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中破產了,中國持續這樣的模式將來也會有危險,因此必須主動改變發展模式。王小廣認為改變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消費模式的轉變;產業偏向的轉變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內地轉移。關于第一點,他認為中國的消費文化講求吃住,是封閉型的;而西方講求玩樂,是開放的;由此產生的結果是中國的投資趨向房地產等的消費,不能創造財富;而歐美的趨向于創新,能夠源源不斷的創造財富,這是最需要改變的。其次是國家必須改變對房地產和出口的過分看重,抵制住GDP的沖動,將資金投入到見效較慢的制造業上來。而將沿海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內地的同時要在當地創造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包括現代制造業,高端制造業,形成中國內部的雁陣發展模式。同時他不太贊同“通過高科技產業的突破,來實現自主創新”的提法,他認為重要的是在高端制造業上形成競爭力。
    而日本的成功先例則值得借鑒,從一開始就考慮資源、環境的承受力,需要“緊湊化”的自主創新。要完成這樣的轉變就需要資本市場的支持,需要用政策扶持民營企業,形成中國自己的跨國企業。
    中國制造練內功,信息化成中堅
    在對中國制造開具良方的前提是了解中國制造本身的特點。計世資訊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制造業存在如下幾個主要的特征:第一是勞動生產率比較低;第二是產品以低端為主,附加價值不高;第三是產業結構不合理。
    近兩年來,國內制造型企業面臨著國際競爭壓力在不斷增加,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人民幣不斷升值等宏觀面上的巨大考驗,導致企業的生存環境不斷惡化。如何有效的控制成本,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已成為當務之急。事實表明,越來越多的中小型制造企業把實施ERP系統作為有效改善以上問題的主要手段,整合供應鏈。因此它們對ERP系統越來越重視,尤其是其中的生產制造環節。ERP的生產制造模塊是用戶目前和未來需求最迫切的產品,包含生產制造模塊的ERP系統是制造企業未來幾年的重要需求方向。
    計世資訊副總經理曹開彬說:“我們談到中國的制造業,實際上在中國國民經濟的當中占有一個很大的比重,制造業選擇ERP產品的時候,實際上對生產制造非常關注的。”
    計世資訊在調研中發現,現在很多的制造企業以前的需求主要是管管庫存,管管銷售,管管訂單,現在很多的企業的需求在加深。包括生產信息化的管理,包括車間的管理,包括很多的咨詢工序的管理等等。這些是對原先的只有說財務的產品是不夠的,需要對生產制造整個人財務,產供銷的整個需求。在這樣一個背景下,生產制造ERP是制造企業關注的一個熱點。
    同時,現在中國制造企業選擇ERP也呈現出了幾個新的特點。第一對ERP產品的功能,有兩個特點的要求,第一覆蓋面要求足夠廣,第二應用的深度要足夠深;第二現在很多人對高并發的需求比較大;第三對海量數據的一個支撐,因為現在需求量大的話,對處理海量數據的要求很高。也是很多高端用戶選擇高端產品的一個關鍵點。所以很多重大型的企業對高端產品的需求在加強。而未來ERP的發展趨勢是,一是生產制造ERP還會跟行業化更緊密地結合;第二是整個ERP產品,它的靈活化和模塊化的發展;第三,用戶的ERP需求與相關的產品結合起來。

    生產制造ERP行業白皮書發布 神州數碼ERP本土登頂

    在2008中國制造業高峰會上,計世資訊(CCW)發布的《2007年中國生產制造ERP行業白皮書》中顯示,在中國生產制造ERP產品市場中,神州數碼ERP以14.1%的市場占有率二度位居本土品牌第一,超越了國外廠商Oracle和國內的用友、金蝶等知名廠商,直逼世界管理軟件巨頭SAP,同時在產品成熟度、品牌知名度方面位列第一。
    中國制造業通過采購、生產、銷售實現盈利,通過盈利實現增值,這個增值的過程是一個制造業的核心的東西。不管是為資本謀回報,為員工謀盈利。制造業最核心的觀點就是盈利,神州數碼管理系統有限公司(神州數碼ERP)的北方區總經理周增瑞深諳企業生存之道,這對神州數碼ERP的研究設計起著指導作用。
    “使用信息化管理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效率,主要體現在控制成本、提升速度和保證質量三方面。” 周增瑞解釋說。神州數碼ERP能夠做到“第一是整合并優化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消除信息孤島,實現協同并行工作;第二是數據源統一,動態更新、并形成反饋閉環、實現對業務的連續性支持;第三是業務全過程受控,可持續跟蹤、控制并改進業務流程。快速響應客戶需求,縮短交貨周期,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綜合競爭力。信息化戰略和經營戰略有機配合,提供產品創新和管理優化的協同平臺。
    先泰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文富對此感同身受,三年的時間里他將一年幾千萬虧損的企業變成一個盈利幾千萬行業內排名第二的企業,應用信息化管理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去這個企業之后,我說我用三年的時間,使這個企業的利潤翻三倍,通過今年上半年的經營來看,這個目標基本實現了。”劉文富說,運用易飛ERP進行管理,現在已經大膽放權,每天早上只看看電腦,會有更多時間考慮企業戰略調整問題。
    影響中國制造業企業的未來與發展:一個是宏觀政策,國家政策;另一個是微觀政策,就是企業自身的內在素質。那么企業內在素質,就是企業戰略、組織結構、績效管理、盈利模式、企業文化等。而信息化正是企業鍛造內在素質的助推器。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