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濱海新區路網升級 三橫一縱助推經濟發展
2008-8-29 11:2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8月26日上午,跨津山鐵路橋兩幅長122米、單體重13300噸的橋體在77分鐘內實現了75度轉身,這是目前全國最大的軟土地基施工的轉體橋,也是本市首座轉體橋。猶如巨大的鳥翼在空中慢慢旋轉,引來眾人驚呼。
這是集疏港公路一期工程的關鍵點,集疏港公路又是京津塘高速二線的一部分,是北京方向進入天津港的重要通道。作為濱海新區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集疏港公路一期工程對保證天津港貨物吞吐起到關鍵性的作用。接下來,中央大道互通立交、疏港二線三線立交將陸續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央大道互通立交是濱海新區大交通系統中的重要節點,對于連接京津塘二線與中心商務區、中新生態城、休閑旅游區具有重要的作用。疏港二線三線立交的建設對于加快集疏港通行速度、改善集疏港交通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
今年,濱海新區共安排鐵路、軌道工程和道路橋梁建設工程27項,計劃投資162億元。加快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不僅可以優化濱海新區投資環境、增強自身載體功能,更能通過對外輻射型高速路網帶動京津冀都市圈和環渤海經濟帶的整體發展。這些項目的建設,將對濱海新區加強與周邊區域的緊密聯系,充分發揮輻射帶功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目前,從天津港出發上京津塘高速需要穿行中心城區,噪音、揚塵都會給環境帶來負面影響,同樣,對于貨車司機來說,擁堵的城市交通也提高了運輸成本。集疏港公路一期工程建成后,將大大緩解天津港集疏港壓力,明顯改善港區和城區的交通環境,實現城市道路與集疏港公路互不干擾。大型運輸車輛可以由高速公路直接快速進港,在保證了大件運輸的同時,減少了對中心城區環境、交通的不良影響。
集疏港公路一期工程全長12.8公里,是濱海新區“三橫一縱”集疏港公路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始于京津高速公路主線收費站,穿越楊北公路后,從北塘變電站的西南角經過,經高架跨塘漢公路、森林公園、津山鐵路、新北公路、開發區洞庭路、黃海路、中央大道后落地,接海濱大道至疏港二線。工程全長12.8公里,車輛可在高度超過6米的高架公路上行駛,令貨車司機們興奮的是,以后往返于京津塘高速二線與天津港之間,時間不過10分鐘左右。
路網建設“助力”濱海
便捷的交通、四通八達的路網對一個區域的發展越來越起到重要的作用。隨著集疏港公路大橋轉體施工的成功完成,這條人們期待已久的公路將在下月實現全面通車。屆時,港城分離,源源不斷進出天津港的大型車輛將不再是城區污染的元兇和堵車的禍首,而京津塘二線和集疏港公路的貫通,更是將為負荷沉重的京津塘高速“分流解壓”。集疏港公路開通將為港城帶來的巨大變化,讓人們對建設中的濱海新區路網拉近區域距離,增進彼此溝通的未來更加充滿信心。
集疏港公路 通車在望
萬噸橋體75度“華麗轉身”,標志著集疏港公路一期工程最關鍵的節點順利完成。作為一個大體量平面轉體橋,它的設計復雜程度和施工難度都是非常大的,同時,作為起到重要樞紐作用的“節點工程”,它對整個公路的通車意義同樣非凡。按照計劃,整座大橋將在9月24日實現通車,它將作為一個紐帶,將已經投入使用的集疏港公路西段與完成施工的6.15公里集疏港公路東段連接起來,12.86公里的集疏港公路將被徹底貫通起來。屆時,通過這條新興的交通干道,京津塘二線同天津港將實現連通,成為除京津塘高速外,通向北京的又一通途。它的建設完成,既是港區對外銜接路網的完善,又是濱海新區內部路網以及新區對外銜接路網的完善。
濱海新區建設投資集團項目主管馬鵬舉表示,目前濱海新區南北方向沒有貫通的干線道路,同時也缺少貫穿東西的干線道路,交通主要集中在津塘通道上,給港口的集疏運帶來了很大影響。特別是作為主要集疏運的通道——京津塘高速-泰達大街一線,以及津濱高速與新港四號路一線,交通壓力巨大,常年處于超飽和的狀態。集疏港公路和京津塘二線的貫通,將為京津塘公路起到巨大的分流作用,濱海新區的人通過這條新路去北京,會方便很多,行車時間也有望縮減。
港城分離 實現“雙贏”
天津港港口的發展依賴于通暢的集疏港交通。而長期以來,集疏港交通和塘沽城區內部交通相互干擾嚴重,兩條主要通港道路穿越塘沽核心區,不但嚴重制約了港口的發展,而且對城區的環境交通也造成了很大影響。據塘沽區交警部門粗略估算,天津港目前貨物吞吐量已經達到了3億噸,每天進出港口的車輛就達到了16400余輛。這些車輛都將從京津塘高速公路的延長線泰達大街和新港四號路經過,而這兩條道路都穿越濱海新區的核心區。大貨車和城市日常行車相混雜不但使行車秩序不可避免的大打折扣,而且揚塵、噪聲等“污染殺手”使濱海新區城區的環境也受到了很大影響,經常因車輛壞在半路或者發生事故而形成交通擁堵,不但讓交警焦頭爛額,也讓過往的行人誤時誤事。
“集疏港公路開通后,港城不分的問題將得到徹底解決。”濱海新區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投資管理部的張部長表示,進出港的車輛可以直接從天津港經集疏港公路到達京津塘二線,不需再經過塘沽城區,這不但減輕了原有道路的交通壓力,而且還將加快貨車進出港的速度,提高效率,而各種因大貨車集中通行而造成的通行困難、環境污染自然也不復存在了。
除了港城分離減少城區污染,對于新建的集疏港公路而言,自身道路的“環保”同樣非常重要。“集疏港公路路面采用了膠粉改性瀝青,這將起到降噪環保的作用,對路面行車性能的提高也很有意義。”
路網構建 快速發展
集疏港公路作為濱海新區的一條重要干道,在建設時同樣考慮到了對大項目工程的服務作用。“我們設計了兩條輔道,公路南側輔道為12米,北側輔道為15米,后者的建設可以說是專門為了空客320大件運輸而準備的。”濱投集團的馬主管說,集疏港公路北側輔道又叫大件通道,為了滿足空客大型組件因體型大、重量高而對道路的特殊要求,這條輔路在道路結構、承重能力等方面都經過了精心的設計和加強。他認為,充分考慮大項目的需要,滿足特殊的運輸要求,也體現了濱海新區道路建設不同于其他地區的特點。
濱海新區是天津東部臨海的經濟區,處于京津和環渤海兩大城市帶的交匯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要獲得更大的發展,在振興環渤海區域經濟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就必須和各個地區形成更大范圍、更高水平的相互促進,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建設將變得必不可少。
據了解,隨著明年9月集疏港公路另一節點工程——二三號線立交橋的完成,正在同步建設中的中央大道、海濱大道將以其為樞紐連接起來,通向大港、漢沽等地區都將有更為便捷的道路可供選擇。而當濱海新區構建起八縱十四橫的交通新格局后,將加快京津區域經濟的一體化,帶動環渤海地區經濟快速、協調發展,使濱海新區依托京津冀、服務環渤海、輻射“三北”、面向東北亞的功能定位具有更堅實的基礎。
道路 濱海的經濟引擎
只要集疏港公路建成通車,便能連接上濱海新區多條重要交通干道,實現“三橫一縱”的路網格局,不僅能達到快速疏港、加速物流運轉的效果,還能實現港城分離,減輕集疏港車輛對中心城區的環境污染及交通壓力。更重要的是,在“三橫一縱”的路網格局中,每一條路就像一條蔓延的“觸角”延伸到其他省市,使天津成為環渤海地區的雙核心區域。南開大學交通與經濟研究所所長劉秉廉教授表示,這條路的建設,將真正實現天津對于北方經濟腹地的輻射功能。
為企業發展提供后勁
集疏港公路的建設,最大的受益者莫過于天津港內的物流企業。對于即將建成的集疏港公路,天津振華物流有限公司的趙總期待之情溢于言表。趙總首先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公司去往北京的業務非常頻繁,在集疏港公路還沒有建成前,他們的行車路線是從天津港出發,進入泰達大街,然后上京津塘高速,再駛向北京。趙總說,集疏港公路通車后,可以在天津港內走臨海路,直奔集疏港橋,10分鐘到達京津塘高速二線,然后駛向北京。如果提前知道哪條道路堵車,還可以選擇其他道路,可供選擇的道路就多了。這樣不僅可以節約行車時間,還可節約運輸成本,降低油耗。當然,他們得到的最大收益則是,按時送貨上門,保證企業的信譽,使他們有更多的客戶。用趙總的話說,集疏港公路通車后,同樣去北京大興送貨,將會比以前減少20分鐘的車程,這20分鐘的背后意味著不僅節約了時間,節約經濟成本,同時還能減少交通壓力和環境污染,經濟效益不可估量。
對于集疏港公路對物流企業的帶動作用,趙總還有不同的見解,他認為,企業的經濟效益直接關系到整個區域經濟的動力和活力,從交通方面降低成本后,企業本身將會更加有“后勁”。集疏港公路投入使用,大大提升了天津港口的疏港能力和環境,客戶也愿意來。天津港疏散貨物,企業也有更多的資本去結識更多的客戶,這對濱海新區港口經濟的發展又是一大推動作用。
解決快速交通問題
對于正在修建的集疏港公路,南開大學交通與經濟研究所所長劉秉廉教授認為,首先它解決了天津港快速交通的問題,能為北方經濟的發展提供快速路面服務,提升天津港作為北方國際物流中心的地位,并能更好地為中國北方這片經濟腹地服務。
“10分鐘”是一個令人激動的數字,集疏港公路通車后,將會實現從天津港到達京津高速只需要10分鐘,它意味著京津經濟將更加緊密。從集疏港公路的地理位置來看,集疏港公路的建設,既是對港區對外銜接路網的完善,又是濱海新區內部路網及新區對外銜接路網的完善。對于實現京津經濟一體化,帶動環渤海地區經濟快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曾來往于京津之間的貨車司機表示——天津港不好“進”。每次經過,基本都是排著隊進出港的,車速提不起來,同時由于要穿越塘沽區,大車小車都要緩慢駕駛,對建設中的集疏港公路,司機師傅們也是滿心向往。
實現港城經濟雙贏
劉秉廉教授還認為,集疏港公路的出現,可以解決濱海新區城市交通干擾問題,就是所謂的“港城分離”,濱海新區的建設不僅要發展港口經濟,同時還將朝著都市區的方向發展,都市區的發展必須要先解決城市交通流量的干擾問題。
作為現代化都市,交通環境絕對不能有大量的貨車出現,這就涉及把貨車疏散到別的道路上,至少要遠離城中心的道路,那么路網建設勢在必行。而對于天津濱海新區來講,集疏港公路的建設,不僅能實現天津港港口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也能提高濱海新區都市區的城市環境問題,為打造現代化濱海新區都市區創造條件,實現天津濱海新區港城經濟的雙贏。
打造“三個服務圈”
天津港要打造成一個國際大港,未來三年內將實現接卸集裝箱1200萬標準箱的目標,如此大的集港和疏港流量,現有的交通模式是無法實現的。所以必須向南北兩側進行分流,開拓一個新的思路,打造全新的路面交通,更好地為天津港腹地經濟的發展提供服務。集疏港公路的建設,在經濟方面將實現三個服務圈,即首都服務圈、環渤海經濟區的服務圈和北方的三北腹地服務圈。這三個圈的形成,將成為天津經濟發展的巨大引擎,帶動天津市港口經濟走向另一個輝煌時刻。
隨著天津港口經濟的迅速發展,周邊省市與天津之間經濟聯系將會更加密切,產業關聯度也比較高,如今在濱海新區注冊的外省市企業不在少數,今后合作發展的潛力也很大。所以,濱海新區應該充分發揮海港、空港、保稅區等作用,把道路變成一種資本,積極為周邊省市加大服務力度,同時將港口經濟發揮到極致。再有,天津港口經濟對三北腹地服務圈的輻射作用很早就已顯現出來,如今,物流業、現代工業等產業已經成為天津港的主要支撐產業,要把這些產業做好,道路要先行。文/新報記者 曹寶艷 余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