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村物流亟待拓市
2008-8-29 11:0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洪濤
農村物流的發展水平受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很大,目前我國農村發展勢頭良好,但與城市相比,農村經濟依然落后,農民收入低,農村市場相對城市市場發展滯后,這必然使得農村物流供給及需求水平低,物流業發展緩慢。同時,農村物流發展緩慢還與廣大農村地區物流意識差、物流知識薄弱、對物流重視不夠有著直接關系。從全國范圍看,農村物流總值在社會物流總值中的比重很小,遠遠低于全國社會物流總值27%的增長幅度。目前農村物流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農村生產組織水平低,物流供給能力不足
我國農業生產基本是以農戶為單位 (2.5億多農戶)、生產規模小、分工不細、收入有限、對物流需求不足且分散,而物流的供給需要在科學技術的推動下實現規模經濟。目前無論是農村生產組織、流通組織還是物流企業都存在規模小、管理水平低、技術條件差等問題,這些都制約了農村物流的供給水平。
●農產品鐵路運輸瓶頸相當嚴重
運輸網絡雖然發展較快,但鐵路設施仍常年超負荷運行,針對我國“北糧南調”、 “北出南進”,特別是“北稻南運”經常出現在鐵路運輸上的糧食物流 “瓶頸”,我國的公路建設雖然速度很快,但運力還是遠遠不足。
●基礎設施落后,技術裝備落后,物流運作成本高
物流的運輸、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信息處理等每一項功能的實施,都與物流的基礎設施和物流技術水平有關。農村道路狀況差,物流運費就高;沒有公共的信息平臺,物流信息就難以處理和發揮作用;沒有科學的冷藏設備,鮮活農產品就難以運輸、加工等實現其價值;沒有科學的工藝和技術,農產品就難以實現加工增值。農村居民居住分散,人口密度低,銷售網點嚴重不足,商品質次價高,售后服務不完善、不配套等,抑制了農民的消費熱情。現有農村的中介組織大多數是個體經營者,難以組織起較為完整的流通體系,也就難以形成規模經濟。物流業又是一個微利性行業,特別是倉儲業、貨運代理業毛利更低,只有4%~5%,即使按照3%的營業稅率計算,稅后利潤也只有1%~2%。
●城鄉物流 “二元經濟結構”十分嚴重
城市現代化的物流與農村落后的物流不能夠有機地結合起來,導致城市與農村在物流業發展方面差距越來越大,許多物流資源集中于城市,城市物流與農村物流相互分割,形成典型的“物流二元結構”。外資投資城市原有的城市物流基礎較好,并且工業與商業物流相對農村物流較發達,而農村物流落后,對農村經濟造成很大的損失。曾經出現過“東北糧食走廊”走不起來的怪現象:一方面,是世界銀行的“現代化投資”;另一方面,是縣級以下糧庫落后的物流基礎。
●農村物流人才缺乏,技術水平不高
農村物流技術水平不高,人才缺乏。在農村物流中,由于各環節標準的不統一,致使設備浪費,導致產品成本增加;物流設備落后,在運送產品過程中,大多使用敞蓬卡車,缺少冷藏、冷凍設備和技術,產品保鮮大打折扣;懂管理又有豐富經驗的物流人才嚴重匱乏。據統計,目前國內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只有10多萬人,而我國物流人才的需求高達600萬,與城鎮相比,農村物流環節上的缺口更為嚴重。
●農產品物流信息體系不健全
在農村,我國大多數農產品生產者了解產品信息的渠道非常少,甚至連政府所擁有的信息資源都不易獲得。由于不同的企業和監管環節具有不同的標準體系,不同企業和監管部門之間對流動的農產品控制和監管信息缺乏共享機制,使下游機構或最終消費者難以對農產品生產情況等上游監管信息進行回溯性反饋,上游機構也無法對農產品流向進行跟蹤,監管缺乏系統性和集成性。同時,由于農產品供應缺乏統一的物流標準和質量安全標準,導致了農產品交易的高成本、低效率,不利于整體效益的提高,也不利于農產品安全質量監控。在當前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生產者不能充分掌握農產品流通信息,不能根據相關信息安排生產,導致了供應鏈中的產銷脫節。
●農產品物流環節浪費嚴重
農產品是動物性或植物性產品,在物流過程中存在包裝難、裝卸難、運輸難、倉儲難等問題。目前,我國農產品物流多以常溫物流或自然形態物流形式為主,缺乏冷凍、冷藏設備和技術,導致我國水果、蔬菜等農產品在采摘、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的損失率達25%~30%,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損失。而發達國家果蔬損失率則控制在5%以下。美國蔬菜水果物流更為典型,產品一直處于其采后生理需要的低溫狀態,即形成了一條冷凍鏈:田間采摘后預冷-冷庫-冷藏車運輸-批發部冷庫-超市冷柜-消費者冰箱,水果蔬菜在物流環節的損失率僅為1%~2%。
●農產品物流成本高
目前,我國糧食的物流成本在整個成本構成中占40%以上,鮮活產品占60%左右,甚至更多,而發達國家的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以2006年7月西瓜上市價格為例,各原產地收購價格普遍較低,約為每公斤0.3~0.7元,安徽毫州甚至更低,為每公斤0.2元,而同期北京、深圳等城市的西瓜批發價則在每公斤1.6~2.4元。其中,存在大量不合理運輸現象,如無貨運輸、對流運輸、迂回運輸、重復運輸、倒流運輸等;存在大量的不合理包裝問題,如保護功能欠缺、包裝規格不統一、回收利用率低等,致使農產品物流成本過高。
●物流過程增值能力弱
從農產品產業化整體來看,我國對農產品生產非常重視,投入較多,但產后投入明顯不足。如果能夠更多關注生產、流通、加工一條龍的產業鏈經營,大力提升物流過程增值能力,將有巨大的利潤空間。例如,我國出口到日本的蔬菜被其物流公司在日本碼頭迅速拆分成小包裝,兩根大蔥一個塑料袋,兩三個青椒一個小塑料盒,送到超市甚至居民家里,這樣賺的利潤就是我們生產、出口企業的10倍。據調研,發達國家農產品產值與農產品加工產值的比值為1:3~1:4,而中國僅為1:1或稍多一些。水果采摘后經過儲藏加工,國外增值比例為1:3.8,我國僅為1:1.8。我國蔬菜采后商品化處理比例為1%,保鮮儲藏比例不足20%,加工比例不到10%。農產品附加值的真正實現是在物流過程中,我國的農產品絕大多數在生產地以原始產品的形式銷售,農產品物流過程增值能力非常弱。
●物流政策不到位,物流作業不規范,物流交易成本高
影響物流交易合約順利形成和履行的因素很多,其中政策和信用是主要的。現在農村地區的物流政策供給不足,有的地方還是空白,這樣物流作業就難以規范,物流需求者對物流企業缺乏信任,對物流外包的結果難以預期,因此物流合約難以達成。沒有政策的支持,物流業也難以發展壯大以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此外,農資物流環節也較多。當前農資物流環節多、假冒偽劣產品多、秩序混亂等許多問題,阻礙了農資物流的發展。農產品質量標準不完善。農產品質量標準滯后、標準混亂、標準無法溝通、標準不完善、食品質量檢測標準不統一、我國食品流通檢測及環保體系仍不健全等問題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