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長三角外貿出口:逆勢增長說明了什么?

2008-8-29 10:1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對于曾經輝煌的中國外貿企業來說,2008年春夏是不折不扣的“冬天”。由于美國經濟衰退加上國內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大批中小出口企業倒閉。 

    但 
是,在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地區,不少企業通過轉型有效化解了外貿風險,出口逆勢增長,“風景這邊獨好”。 

  轉型不是夢想:“勞動密集”走向“技術密集” 

    今年以來,受美國次貸危機以及人民幣匯率升值、信貸緊縮、原材料成本高企等因素影響,我國持續多年高速運行的出口“馬車”減速,貿易順差出現負增長,外貿出口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 

    海關總署統計表明,今年前7個月我國累計實現貿易順差1237億美元,同比下降9.6%,凈減少131億美元,其中6月份外貿出口增長從5月份的28.1%,驟降至17.6%,當月貿易順差同比大幅下降20.6%,凈減少55.4億美元。傳統出口大省廣東、江蘇、浙江上半年出口增速分別同比回落13.7個、4.1個、2.4個百分點。 

    舜天集團原副總裁、江蘇省進出口商會秘書長白金良表示,今年出口環境既有“外壓”,又有“內擠”,堪稱改革開放以來最困難的一年。“企業就像坐‘過山車’,一路充滿風險,而開‘過山車’的電鈕卻不在自己手中!” 

    記者在長三角地區采訪中發現,盡管時勢艱難,一些地區、企業通過產業、產品結構調整,實現經濟轉型,出口逆勢增長,在一片蕭瑟中呈現枝青葉翠。 

    比如上海,今年上半年實現出口804.9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5.12%,增速比去年同期高出4.2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3.2個百分點,其中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同期全市出口總額的41.8%,而同期加工貿易限制類產品出口同比下降0.6%,占出口比重僅為2.3%。 

    記者從江蘇省外經貿廳了解到,光伏產品已成為江蘇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快速增長的重要動力,上半年出口29.7億美元,超過了去年全年的出口額,同比增長231%。無錫是江蘇光伏產業的龍頭,被評為“國家新能源科技興貿創新基地”,上半年光伏產品出口12.7億美元,同比增長156%,占全省出口的42.7%。 

    上海國際經濟貿易研究所研究員汪明認為,今年出口形勢復雜多變,但是多年的高增長的積累,不少外貿企業具備了“病痛修復能力”。經過此輪優勝劣汰,中國出口將會更加健康、積極、穩定地發展。 

    調整關鍵:自主品牌、高新技術、虛擬貿易 

    “今年出口形勢,就像船過三峽,激流險灘,水中還有無數暗礁。”一位出口企業負責人對記者感嘆,“越是困難的環境,越能激發企業潛力,成功應對就能收獲‘高峽出平湖’的動人景致。” 

    案例一:自主研發,以“快”制勝,小批量、多品種、快速度出口。江陰云蝠集團今年1至7月出口1000多萬批次、出口額770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近30%。 

    該集團董事長郭健對記者說,盡管今年工資、能源價格上漲逾10%,利息支出增加約8%,人民幣升值近7%,但企業仍能保持5%至6%的利潤率,最關鍵的秘訣,一是自有品牌出口超過50%,產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價格因而高出同類產品10%;二是掌握自己的物流配送,縮短中間環節,不僅使交貨時間比競爭對手縮短近三分之一,更得以直接給零售商供貨,原本要分給批發代理商的5%至10%的利潤,可以放到自己口袋里。 

    案例二:網上交易,降低成本。浙江凱喜雅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上半年銷售收入下降了10%,在出口規模不減的情況下,利潤下滑48%。旗下6家貿易型分公司業績全部下滑,有兩家陷入虧損;11家生產企業有5家虧損,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該公司有關負責人黎艷莉說,在歐美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企業積極開拓澳大利亞、南美、俄羅斯、烏克蘭等新興市場,并加大了新型染色技術、蛋白絲等技術研發。另外,公司還另辟蹊徑,開拓阿里巴巴網上交易,3個月發布了900多張樣品圖片,得到2000多個訂單,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案例三:變“小”外貿為“大”外貿,延伸外貿產業鏈。上海市五金礦產進出口公司今年1至7月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長一成多,全年進出口總額有望在去年9.1億美元基礎上凈增1億美元,銷售利潤率進一步增長。 

    總經理劉壽培介紹說,利用分布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家客商資源,上海五礦不斷推進企業戰略轉型,逐步實現實物貿易與虛擬貿易結合、商品貿易與金融期貨貿易結合、外貿與內貿結合,公司逐步變為融出口、進口、金融、期貨、對沖等貿易形式于一體的大外貿企業。利用某些金屬產品在國內外實物市場和虛擬市場上的差價,上海五礦分時分段對不同品種開展出口、進口或套期保值等操作,取得了不錯的業績。 

    新趨勢:“兩高一資”產品受限,大企業出口增長快 

    記者采訪中發現,我國出口呈現“兩升兩降”:一是大企業出口快速增長而中小企業出口明顯下降;二是服裝、鞋、玩具等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和政策調控的資源類產品出口迅速下滑,而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仍然保持高速增長。 

    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1-7月,我國服裝及衣著附件、鞋類出口額同比增速僅為3.4%和14.2%,塑料制品出口同比下降1%,而同期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分別同比增長25.7%、22.5%,其中液晶顯示板、船舶、二極管及類似半導體器件出口增幅分別達到43%、61.6%和110.1%。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我國出口結構越來越多元化,出口企業的成本消化能力、議價能力也得到較大提高,中國出口業的基礎已經十分雄厚,可以有效抵御單個市場經濟下滑風險。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梅新育博士表示,過去依賴廉價的資源能源、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維持的高速出口是難以為繼的。去年7月開始的出口退稅調整,將553項“兩高一資”(高能耗、高污染、資源性)商品的出口退稅取消,2268項容易引起貿易摩擦的商品出口退稅率降低,這符合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目前我國出口增速下降主要體現在傳統大宗商品出口增長放緩,而機電產品出口仍保持快速增長,以其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正是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前途命脈所在。 

    還有一些專家認為,沒有“夕陽產業”,只有“夕陽企業”,中國外貿企業要盡力向利潤率高的產業鏈兩頭延伸,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強行業話語權,一樣能在傳統產業里做出“朝陽企業”。 

    云蝠集團專注于生產羊毛衫,隨著實力不斷增強,企業已經逐漸向“發包商”轉型,畫出一條優美的“微笑曲線”:該企業在無錫江陰的總部專注于設計研發、打樣和產品控制,勞動密集的生產環節則遷移到成本更低的河南、貴陽等地;它在美國紐約、洛杉磯各有2個分公司,雇傭當地的研發、營銷人員,由美國設計師不斷推出符合當地消費心理的新款式,并以自有品牌“SHERFFER”銷售。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曹新宇說:“在當前‘滯脹+金融危機’的世界經濟環境中,那些調整較快、內在提升較好的企業,就能存活下來并收獲更大的市場。中國腹地廣闊,出口產業基礎較好,應該借此契機主動調整,打造全新的‘中國制造’品牌,包括產品品牌、技術品牌和服務品牌。我相信中國外貿會因此躍上新的臺階。”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