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綜合物流論文

改革開放三十年:西安商貿回眸與展望

2008-8-29 0:5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改革開放三十年,西安商貿人披荊斬棘、開拓創新,上演了一出出波瀾壯闊的歷史劇目 
  姚涌(西安市貿易局市場規劃處處長)/文
  騰飛的起點
  1978年,西安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不到12億,全市只有7000多個商業網點,市區人口與網點比例指數僅為0.18;當時的商業業態單一,多為單品經營店,如布店、肉店、菜店、副食店等。
  就在這樣的基礎上,西安商貿的發展迎來了新起點。
  變革的腳步
  改革開放三十年,無數商貿人披荊斬棘、開拓創新,上演了一出出波瀾壯闊的歷史劇目:
  三十年來,社會銷售品零售總額翻了百倍。1978年,西安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不到12億元,以當時的西安人口計算,平均每人每年只花80元錢。2008年,西安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將突破1000億元,平均每人每年花掉1萬元。
  零散的商業網點,逐漸形成商業網點集群,形成了諸多影響力與輻射力巨大的商業街區。各種新型業態如大型綜合超市、倉儲商店、大型專業店、連鎖店、Shopping Mall等遍布西安。
  商貿行業的管理更加規范、更加具有指導性。在全國范圍內,西安率先實行大型商業網點聽證制度,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規劃先行”的發展理念,使全市商業網點布局更加科學合理,更為西安商貿行業的長遠良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統購統銷到批發市場
  三十年前,一顆土豆的命運可能是這樣:被農民收獲之后,統一上交集體,運到城里,最后被市民們憑購貨證買走。
  如今,農產品(17.45,-0.27,-1.52%,吧)的命運有了更多的選擇。隨著農產品流通體制的改革,統購統銷不再是唯一的渠道,國有、民營、股份制等多種形式的流通機構逐漸產生。城鄉之間出現集貿市場,在這個基礎上,大型的批發市場也建立起來,這里的貨被一車車運往遍布城市的各大超市和零售網點。
  根據商貿局的統計,全西安市專業的農產品批發市場134個,年交易額達32.1億元人民幣。其中,年交易額在1億元以上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有6個。沒有了統一收購,農民們卻并不愁銷售。全市101家大型超市中,24%的商品與農副產品有關。
沒有水的物流港 
  1976年,西安商業、供銷、糧食部門的重型運輸車輛總共只有324輛,僅僅三十年,西安已成為覆蓋全省、輻射西北、連接國際的物流平臺。
  2003年,西安商貿局制定了《西安現代物流產業發展規劃》,按照“政府規劃、市場引導、項目帶動、政策扶持”的發展思路,提出了“1-8-10”發展目標:即1個物流園區——8個物流中心——10個物流配送中心。
  西安國際港務區(新筑物流園區),將是占地8.2平方公里的西北最大物流產業開發區。
  八個物流中心分別是六村堡空港物流中心、長安引鎮倉儲物流中心、三橋汽車物流中心、北石橋冷凍品物流中心、華圣果品物流中心、中儲物流中心、臨潼新豐鎮物流中心、紡織城紡織品服裝物流中心。
  十個專業性物流配送中心,遍布全市東西南北,滿足各種行業的物流配送需求。
  屆時,每天都有無數集裝箱在此轉運,數以億計的物資通過此處流向各地——西安,將成為世界性的商業樞紐之一,一座“沒有水的物流海港”。
  占領世界的連鎖業
  截至2007年底,根據西安連鎖業協會的注冊記錄,有109家企業實現連鎖經營,橫跨30多個行業,連鎖門店近1400個,實現銷售125億元,占西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3%。預計到2010年,這個數字將上升至30%,達到“無業不連鎖”的發展勢頭。
  在商貿局的一份匯報中,闡釋了對西安連鎖經營企業的要求:一個連鎖經營的企業,應該達到人力、物力、財力、商流、物流、信息流的統一管理與經營。
  這“六個統一”,將成為西安所有連鎖企業的標準。在這標準之下,人們期待著西安出現占領全世界的連鎖企業。
  從統購統銷到市場調節
  “一放就亂,一亂就管,一管就死,一死就放。”在改革開放之初,有人曾這樣戲言中國的商業環境。要解決這種無序狀態,“摸著石頭過河”的政府和商貿管理部門面臨巨大挑戰。回憶起改革開放30年來的商貿行業的重大改革舉措,蒿芒喜說:“至今歷歷在目”。
  第一件大事:取消統購統銷
  在計劃經濟條件下,農民生產的糧食、工廠生產的產品,都要由國家統一收購,統一分配。連生產多少也是由國家發指標下來,多了少了都不行。隨著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展開,統購統銷已經不適應商品經濟,特別是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1985年由糧棉合同定購制度取代農產品統購制度,其后,城市的計劃供應的品種也逐漸減少,糧票、布票、油票相繼取消,標志著統購統銷制度的結束。
  第二件大事:減少環節,打破三級批發
  在計劃經濟時代,為了保障供給,形成一整套系統。這就是三級批發系統:
  第一級批發系統由國家商務部負責。一般設在工業化程度很高的大城市,如上海、廣州等,直接在工廠統一采購;第二級批發是省會城市級。二級批發由一級批發分配。每年按照指標,從一級批發采購;第三級批發是地市縣區或國營商業,由省會城市再次按計劃分配,批發給零售企業。
  1979年以后實行開放搞活,三級批發被打破,零售企業可以直接從廠家進貨,商品流通通暢了。
  第三件大事:簡政放權,抓大放小
  除了分配上的變化,企業的管理、商貿的經營環境、乃至經營主體的所有制,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80年代初到現在,政府部門一步步的簡政放權,增強了企業活力,擴大了企業經營自主權。最初,只是允許企業自主銷售,接著允許企業自主定價。以針頭線腦、紐扣別針等為代表的小商品在當時的環境下卻起著以小搏大的榜樣作用,大家有了信心,步子就邁得大一些。
  第四件大事:國企改革,深入探索
  從1978年至今30年,國企改革的步伐從未停止過。國企改革,是目前最大的改革。它是根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本要求,對國家與企業的關系進行實質性的重大改革與調整。
從保證供應到規劃先行 
  改革開放前,商貿的主要職能是保證供應,保障市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現在商貿更多的工作是在規劃和引導,讓西安商貿持續健康穩定的繁榮下去。
  改革開放前,對商貿行業的管理,靠的是一層一層下達的行政命令。現在,更多的是靠市場規律、價格杠桿來干預。
  改革開放前,商貿局從頭到尾,事無巨細,什么都管。糧、菜、肉、魚所有產品從生產到銷售都要介入。
  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具體的生產運輸銷售,都由企業自己負責。進入新世紀,在“大商貿、大流通、大市場”理念下,西安商貿進入了新時代。
  大市場 規劃先行
  西安進入規劃先行的“大市場”時代,當今的市場,不僅僅是為了滿足生產供求和人民生活的需求,而是整個經濟發展的動力源(4.13,0.03,0.73%,吧),是社會安定的基礎。
  規劃先行,謀而后動。全市一盤棋,商業規劃涵蓋多個商業領域,覆蓋整個西安市的商業網點。只有規劃先行,才能展現出西安作為中西部商貿中心的能級。
  大流通 盤活西安
  商者,財之所以通也。互通有無,助于世人,這是商業的核心本質。而現代的商業流通不僅包括商流、物流,還包括信息流、資金流、人才流。大流通不僅局限于本地區的流通,還要利用西安作為“新歐亞大陸橋中國段和西部以及黃河中上游的中心城市”地位,連通東西、貫穿南北,實現跨地區、跨國界的流通。
  大商貿 大未來
  商貿是西安發展的先導。發展大商貿要發展好商業金融服務、商業科研服務、商業宣傳推廣以及相關的餐飲、旅游服務、會展業、娛樂等相關領域,使商貿成為促進地區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柱行業。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