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物流教育的三大硬傷
2008-8-27 10:2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丁輝
教育專業人才模式不適應現代物流管理的要求
由于受我國經濟管理體制的條塊分割、分業管理等問題的影響,物流業是一個分散的狀況,再加上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我國的物流教育條塊分割的狀況未得到徹底的改變。因此,各專業之間課程重復的現象未得到緩解,許多高等學校的物流教育只是現代物流理論中某一個環節,使人才的培養受到了很大的局限。與此同時,物流已不是一個簡單的商業、物資、運輸、儲運的部門問題、局部問題、地區問題、行業和系統問題。因此,物流專業設置過細、過專、過窄,既不能符合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也不利于學生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的綜合能力的培養。
教學內容與物流業發展的差距仍然較大
需求的多樣化、經濟的市場化、市場的一體化、競爭的國際化使現代物流的發展進入了一個高級階段。產業的科技化、信息的產業化、系統 (設備)的智能化、管理的集成化賦予了現代物流實踐活動更多的內涵,并集中體現在物流現代化服務上,使物流形成了一個技術標準化、合理化、效率化的物流系統。但是,我國許多物流企業的服務項目、方式和經營手段等仍停留在傳統的經濟體制之下,大多數物流企業的服務項目幾十年一貫制,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社會需求的多樣化發展,出現了不景氣的狀況。這些情況都迫切需要改革我國物流教育,培養出適應現代物流發展的新型物流人才。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簡單化
長期以來,我國的物流教育主要是課堂授課,注重理論上的傳授,學生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差,忽視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在培養目標上的差距。長期以來,我國物流教育一直培養的是滿足某一個崗位的專門人才,在教育模式上就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綜合能力的培養,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創新差。其次是教學條件和師資力量較差。第三是辦學體制的問題。我國的物流教育只看到對物流人才的需要,而忽略了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學生僅僅掌握的是書本的理論知識,而不能在實踐的過程中進行創新。最后一點則是對教學基本規律的研究不夠,缺乏對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理解,啟發式教學、討論式教學、案例教學、模擬教學等國外已經是成功的教學模式,在我國的物流教育中卻應用的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