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認證培訓

國內外物流職業教育比較

2008-8-27 10:2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蘇州建設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陶世懷
    “物流熱”令物流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我國的各大城市。這些物流企業需要大量的物流人才,許多高校也因此相繼開設了物流專業,各種物流培訓班也出現在了社會上。但培養一個物流專家需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實際經驗磨煉,并非經過高等教育就能一蹴而就。于是,我們針對國內物流發展及教育現狀,對比國外物流教育狀況,作出了一些分析和建議,希望能對物流職業教育有所幫助。
    國內外物流職業教育現狀
    國外物流行業協會和有關高校都十分注重開展物流職業教育,課程涉及整個供應鏈的全過程,有明確的培養目標、課程描述和課程大綱,具有極強的針對性,能夠使學員有針對性地選擇所需課程。目前美國已經形成了較為合理的物流培訓體系,包括建立物流職業資格認證制度,要求所有物流從業人員必須接受職業教育,經考試合格獲得工程師資格后,才能從事相關物流工作,如倉儲工程師、配送工程師等職位。有關調查統計了美國物流管理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專業結構的情況。大約92%的被調查者有學士學位,41%的人有碩士學位,22%的人有正式的資格證書。日本物流系統協會也一直在開辦 “物流管理士”、“國際物流管理士”等資格培訓班、研修班。英國在物流職業資格認證體制方面以ILT物流認證體系為標準。ILT認證是英國皇家物流與運輸學會推出的物流和運輸認證,其標準及相應的培訓課程已被世界上眾多國家廣泛采用。
    由于我國物流需求旺盛,物流人才緊缺,在國家大力支持職業教育的條件下,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迅速。到目前為止,我國的物流管理專業中﹑高等職業院校已經超過500所,在校學生超過10萬人。但由于各院校只看到物流需求的旺盛,而沒考慮到實際物流教學條件,沒有對物流人才的需求進行詳細的調研分析等,因此相當一批院校缺乏相應的物流教學管理經驗、物流教學相關設施和設備。也有學校盲目開設物流專業,在專業目標上定位不明確,物流教材不統一,課程設置混亂,又由于物流專業教師自身實踐經驗匱乏,以至于我國物流職業教育缺乏專長及特色,培養出來的學生很難適應企業需求。
    國內外職業教育制度差異
    以德國為例,德國在2004年根據聯邦職業教育法和手工業條例,由聯邦經濟勞動部和聯邦教科部共同制定了職業教育條例。該條例針對的教育對象是儲運與物流服務營運人員,在該條例中所謂需要傳授的能力和知識,是按照聯邦職業教育法所要求的、每個受職業教育者通過專門的訓練能夠達到的職業能力,特別是獨立的制定計劃、實施和評估的能力。這些要求,在考試的相關條款中,也做了說明。德國實施雙元制職業教育,一元在企業、一元在學校;培訓時間為企業每周3~4天,職業學校每周1~2天。通過企業和職業學校兩大系統的密切合作來進行,學生既要在職業學校中接受物流職業的專業理論和文化知識教育,又要在企業中接受物流職業技能的專業知識培訓。據調查,1989年德國全國就業人口中,受過高等教育的僅占10.4%,而受過嚴格的雙元制職業教育的占68%,剩下的20%多是通過短期培訓就業的,德國職業教育的規模和效益可見一斑。
    我國物流職業教育起步晚,但發展迅速。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教育部主持組織編制了 《中等職業學校物流專業緊缺人才培養培訓指導方案》、 《高等職業教育物流管理專業緊缺人才培養指導方案》,對中、高等職業院校物流教學制定了詳細的管理規定,確定了國際物流﹑倉儲與配送、運輸物流和企業物流四個方向,擬定了核心課程開設的教學內容與教學要求、培養目標、課時安排、實習實訓要求以及實驗室建設的軟硬件標準等。
    國內物流職業培訓全面展開
    近年來,我國物流職業教育呈現出快速發展態勢,全國各大城市紛紛開設了各種層次的培訓班,主要面向運輸企業、倉儲企業、配送連鎖企業以及第三方物流企業等的在職人員。例如,清華大學與人事部國家培訓網聯合推出物流培訓課程,北京交通大學物流科學研究所開辦物流網絡遠程教育、物流教師進修培訓、物流高級管理人員的專門培訓等。
    目前,我國的物流職業培訓除教育機構組織的培養即學歷教育以外主要是以政府職能部門組織的培訓和企業組織的短期培訓為主。社會上各種培訓機構如尚德機構、智聯經緯等紛紛推出物流師培訓等項目,提供學習機會,通過統一考試后獲得地方或全國的物流師等資格認證。但是培訓機構主要以集中授課的方式開展培訓,師資多是從企業或職業院校聘請的兼職教師,培訓時間比較短,主要還是以應試學習為主,雖然大綱里規定有實操技能考試的內容,但是因為受場地、設施等條件的限制,技能考試只是停留在卷面或者上機考試,學生不能做到持證頂崗,因而無法培養出高素質的、具有很強適應性的物流人才。而企業組織的短期培訓在規模和資源上只能作為物流人才培養的一個補充,實現對員工的繼續教育和培訓。
    因此,職業教育的重點應該放在高等職業教育,物流職業教育培養的重點應當放在具有一定理論知識的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我國應當借鑒國外物流職業教育的經驗,不斷完善職業教育體系,推行校企結合的培養模式,加強職業教育師資力量的建設,不斷規范政府職能部門及物流行業的職業培訓,保證教學質量,以適應未來國家大規模的物流人才需求。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