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城鐵京滬高鐵起點站
2008-8-27 0:5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三、北京南站是集鐵路、地鐵、公交車、出租車等多種交通方式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
北京南站位于北京市南二環與南三環之間的城市中心區,是京津城際鐵路和京滬高速鐵路的起點站,是集鐵路、地鐵、公交車、出租車等多種運輸方式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車站總建筑面積32.2萬平方米,相當于45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其中站房面積25.1萬平方米,雨棚面積7.1萬平方米
北京南站設有三個車場,24個站臺。從北往南依次為普速車場、高速車場、城際車場。其中普速車場設有5個站臺,高速車場設有12個站臺,城際車場設有7個站臺。高峰期旅客日均到發能力在100萬人以上。
北京南站于2005年12月開工建設,2007年9月完成主體鋼結構工程,2008年8月1日通車運營。與傳統的火車站相比,北京南站有五大亮點:
1.獨具匠心的建筑造型。北京南站建筑造型的設計靈感來自天壇。天壇是一座三重檐亭式的圓殿,以嚴謹的規劃布局,奇特的建筑結構,極富建筑美學的建筑形態,瑰麗的建筑裝飾著稱于世,不僅在中國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世界建筑藝術的珍貴遺產。北京南站吸取和借鑒了天壇的建筑元素,運用現代的建造技術手段,將天壇的頂層演化為車站的中央屋蓋,將天壇的二、三層分別演化為站房兩側跌落式的雨棚,位于中央最高處的整體橢圓形屋面與中國古建筑的曲線屋面相吻合。逐層跌落的雨棚側面采用玻璃幕墻與百頁,使其具有通風采光和防雨的作用。雙橢圓形的外觀,對稱的立面形態,逐級跌落的屋面,使北京南站既呈現出古典的莊嚴,又散發著時代的氣息。
2.多種交通方式的有機銜接。按照北京市總體規劃,從城市整體功能出發,北京南站將地鐵4號線、14號線和市郊鐵路引入站內,形成了集鐵路、地鐵、市郊鐵路和公交車、出租車等交通方式為一體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車站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設計了可直達高架落客平臺的進站通路,南北設有公交廣場,北廣場為下沉式廣場,到達出發的公交車在此形成立體換乘。車站東西兩側設有地下兩層出租車及社會車停車庫。
北京南站車流、人流的路線設計精細而巧妙。旅客流線采用上進下出和下進下出相結合的方式。來自出租車和小汽車的旅客可以從高架落客平臺直接進入進站廳;來自公交車的旅客可以從地面南北進站廳乘自動扶梯進入高架候車廳;來自地鐵的旅客直接通過地下換乘空間與鐵路換乘;小汽車到達東西兩側的落客平臺后,可以沿環形匝道到達車站任何一個方向。從某種程度上講,北京南站也是這一地區的一個大型互通式立交橋。
北京南站共有五層,地上兩層,地下三層。地上二層為高架層,是主要的旅客候車區域,呈橢圓形,面積4.3萬平方米,相當于六個足球場的大小,可同時容納1萬多人候車。東西兩側為進站大廳,與高架環形車道落客平臺相鄰,南北兩側與地面層進站廳相通。地上一層為站臺層,北側大廳設有進站廳、貴賓候車室,南側大廳是進站廳,乘公交車的旅客可以從地上一層的南北兩個進站廳進入站臺上火車。地下一層分為中央換乘大廳、出站通道、出租車待客區等三個區域,鐵路、地鐵、公交車、出租車乘客可在中央換乘大廳換乘,中央換乘大廳的西側為出站廳,東側為快速進站廳和出站通廊。地下二層為地鐵4號線站臺。地下三層為地鐵14號線站臺。五層之間有自動扶梯和垂直升降梯相連,旅客換乘非常方便快捷,旅客不出車站就可實現各種交通方式的互換,一般換乘距離在100米左右,最長不超過200米。
3.大跨度、高空間的結構。北京南站體量龐大、客流密集,為提高旅客候車的舒適度,必須保證站房有足夠的空間。為此,北京南站的設計采用了大跨度鋼架結構、懸垂梁、A型塔架等一系列先進技術。中央站房屋頂采用了大跨度鋼架結構,最大跨度達67.5米,鋼架最高高度為30米,最大限度地為旅客提供空間。高架候車廳采用了大跨度巨型鋼框架結構,平面呈橢圓形,最高凈空達31米。為避免設備及綜合管線占用高架層的凈空,采用了在梁腹板上開孔的設計方案。站臺無柱雨棚采用美觀、輕巧和獨特的懸垂梁、A型塔架等結構,滿足了建筑美學和使用功能的要求。將懸垂梁的截面形式設計為工字型,巧妙地利用大跨度、低高度工字鋼的抗拉剛度大、抗彎剛度小的特點,使得雨棚既滿足了風荷載、雪荷載的承載要求,又解決了大跨度梁梁高過大問題。大跨度、高空間的結構,使得北京南站的空間寬敞通透,增強了站房的通透性和方向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旅客的舒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