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疲軟價格下滑焦化廠限產能否保價?
2008-8-26 10:4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 王亞彬 實習記者 焦健
當前,煉焦煤價格不斷上漲,同時鋼材市場持續低迷,焦炭市場受到雙面壓迫。
焦炭市場的利潤不斷被壓縮,為了減少虧損,企業紛紛限產保價。
“包括山西焦炭企業在內,山西焦化聯盟內的多數企業都已經開始進行大規模的限產,有的甚至達到了50%”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當前市場形勢下,限產保價只是權宜之計,不能夠扭轉當前局勢。
上下游夾攻,焦炭企業困難重重
時至入秋,焦炭企業的日子越加艱難。
“煉焦成本暴漲,焦炭價格反而下降了50元每噸。”河北一家焦炭企業的負責人老李顯得憂心忡忡。
從7月份起煉焦煤開始漲價,8月份每噸又上漲了150~300元。“1噸半焦煤才能出1噸焦炭,每噸焦炭將因此增加成本200~400元。”老李說。
據老李介紹,受電煤緊張傳導影響,煉焦煤供應趨緊,價格也不同程度地提高。同時,國內最優質的供應商山西焦煤集團8月初再度提高供貨價格。
這使得焦炭企業受上游價格傳導的壓力空前增大。
專家表示,當前山西太原地區十級主焦煤、肥煤執行1730元/噸的價格,柳林地區優質主焦精煤出廠含稅價最高已經報至2200元/噸,肥精煤報至2050元/噸。
壓力不僅來自上游。當前鋼鐵市場疲軟,鋼廠產能下降,導致了對焦炭需求下滑。
“國內制造業對鋼材需求量的降低和鋼鐵企業產能的下降,降低了鋼鐵企業購買焦炭的欲望。”天相投資分析師指出,經濟基本面減速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持續抑制國內鋼材的產銷,進而帶動了焦炭價格的回落。
據了解,鋼鐵下游產業主要有房產建筑業、汽車制造業和機械制造業等,受宏觀經濟走勢、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動向影響明顯。
鋼材市場持續低迷,加上奧運因素的限制,焦炭市場受到雙面壓迫,部分地區焦化企業出貨已顯困難,價格回落。
在這種情況下,焦炭市場的利潤不斷被壓縮,為了減少虧損,企業紛紛限產保價。
限產保價能否扭轉大局?
面對重重壓力,焦化企業做出了“悲壯”的選擇——限產。
“包括山西焦炭企業在內,山西焦化聯盟內的多數企業都已經開始進行大規模的限產,有的甚至達到了50%”山西焦炭行業協會秘書長張崗峰最后說到。此前他曾對焦炭企業應對當前困境提出三條建議:不漲價,不降價,限產限銷。
據記者調查,這種趨勢開始迅速在河北、山東、黑龍江等地企業蔓延。
對此,聯合金屬網煤焦分析師王玲認為,由于鋼廠不提貨,庫存較高,成交量下跌,因此,焦企采取了“限量保價”的措施,以降低虧損。
“限產可使供需達到新的平衡,維護企業利益。”山西焦煤銷售部人士告訴記者,下游企業對焦炭需求下降,被逼無奈,企業只能選擇限產保價,爭取將虧損降至最低。
“限產保價”對策是否能藥到病除呢?“我們認為,在近期焦炭生產企業上下游市場壓力加大的背景下,焦協‘限產保價’的建議是針對煉焦業的一個合理可行的方案。”天相投資公司相關分析師這樣說道。
但他認為,‘限產保價’策略的影響相對較小。一方面,鋼材需求和產量下降預期增強,焦炭業來自下游的市場壓力在加大;另一方面,短期內煉焦煤的供應難以快速增加,或有局部地區繼續上調價格的可能。
同樣,業內人士也普遍認為,在當前市場形勢下,限產保價只是權宜之計,不能夠扭轉當前局勢,只有等到限產、限行等措施解除后,下游企業的需求可能會有一個上漲高潮,焦炭企業的壓力到那時才有可能真正緩解。
關稅上調,焦炭業雪上加霜
焦炭企業的壓力還不僅僅來自上下游和自救措施的乏力。關稅上調再次成為打壓焦炭企業的一記重拳。
8月15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宣布提高了煤炭出口關稅稅率。
東方證券分析,政府的初衷是為了緩解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對下游產業造成的影響,緩解PPI的高走及其對下游的傳導作用。但實際上,“出口暫定稅提高會影響下游企業的采購,也加劇了上下游產業之間的博弈”。
“關稅上調對焦炭行業是雪上加霜。”山西焦炭行業協會秘書長張崗峰日前曾稱,關稅上調對焦炭行業帶來沖擊。
“國外市場受到影響,對國內銷售就會造成壓力。”山西一家焦炭企業表示,對出口關稅調整早有預料,但沒有想到調整幅度如此之大,上調60%,這對行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但相關專家認為,雖然國家上調關稅旨在緩解國內煤炭的供求壓力,但是作用十分有限。
據悉,08年我國煤炭第一批出口配額3180萬噸,全年出口配額估計4000~5000萬噸。08年前7個月出口煤炭3028萬噸。假設剩余的1000多萬噸都不出口,僅相當于國內08年煤炭產量的0.4%。這個數字相對于國內上億噸的煤炭缺口顯然微乎其微,因此,對于國內供求態勢來說,影響甚微。
專家稱,國家調稅意在控制出口,避免焦煤焦炭價格持續暴漲對下游產業鏈的價格傳導和負面影響,對于國內鋼鐵行業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有助于緩解當其煤炭供應緊張的一個好消息,“鋼鐵產業壓力減小后,同樣會帶旺焦炭的需求”。
平安證券煤炭分析師陳亮指出“焦炭出口占國內焦炭產量的比重很小,對國內產業直接影響不大,相反更多是給出一個政策信號。”。
但專家指出,事實上,從國家對下游房地產業、鋼鐵行業采取大力度的宏觀調控,及煉焦煤資源價格的不斷暴漲,焦炭行業已開始面臨艱難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