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開發區:打造河北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2008-8-26 0:3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992年,河北燕郊經濟技術開發區,這個與北京僅一河之隔,全國離天安門最近的開發區誕生了。
作為常駐人口僅25萬人、建成區面積42平方公里的開發區,在短短的16年間,城市得到了飛速地發展,在各方面取得的輝煌成果讓人們振奮而欣慰:2007年,被中國國際跨國公司研究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等評為“跨國公司最佳投資開發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12億元,同比增長32%;財政收入13.52億元,增長49.2%;固定資產投資75億元,增長44%;實際利用內資55億元,增長38%;工業銷售收入149億元,增長35%;出口創匯1.35億美元,增長67%……
五大支柱產業:啟動發展“引擎”
要建設一個經濟發展態勢良好、生態環境優美的燕郊開發區,項目的選擇至關重要。燕郊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許春聲表示,“開發區在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上嚴格遵循‘五突出’原則。”
也就是說,燕郊開發區突出高科技含量,重點引進科技含量高的企業、自主創新型企業和擁有自主品牌的企業;突出環保節能,立足可持續發展,按照節約型社會的要求,著力引進低能耗、低水耗、無污染的項目;突出投資強度,不斷提高投入產出率,新引進的工業項目投資強度都在每畝200萬元以上;突出投資規模,著力引進單體投資大的重大戰略支撐項目,為經濟發展積蓄強勁動力;突出產業導向,大力發展壯大電子信息、新材料、新醫藥、食品、汽車零部件、休閑旅游等優勢產業集群,積極培育現代制造產業、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
正因為開發區在發展之始就強調“五突出”原則,在局部條件優化的區域大力發展先進生產力,依靠自主創新,發展高科技、環保和優勢產業,促進傳統產業升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為京津冀地區的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
不懈的努力終于收獲了豐碩的成果,僅在2007年,在開發區,新注冊中航物流基地、北京誼安醫療設備、大唐電力環保設備、裕同彩印包裝、晶銳陶瓷等項目253個,計劃總投資36億元;晶澳太陽能電池珈偉太陽能、鈦制品生產等在談重點項目90余個,計劃總投資170億元;共有因派克汽車配件、現代EP工程材料、裕泰紡織機械等28個項目竣工投產,完成投資64.86億元,同比增長181%;鋁基覆銅板、中法燕達醫院、雪花啤酒、金剛石磨輪等開工在建項目、接轉續建項目82個,完成投資64.24億元,同比增長43.65%……
孵化創新體系:培育高科技項目
面對成績,燕郊人并沒有止步。“移植外來得到大樹”與“培植本地的小苗”并舉,燕郊經濟開發區的孵化服務創新創業體系也開始建設,并日益完善。
2007年,燕郊開發區借助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中心成立20年來積累的孵化管理經驗和燕郊得天獨厚的區位、環境、政策、產業等優勢,以及北京的科技、信息、人才資源,特別是加強與清華大學、中科院、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國家外專局及國內外各行業領域專家的聯系,建立創業中心專家庫,為高新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提供孵化場地、資金支持、創業輔導、企業診斷、項目包裝、技術產權交易、人才培訓及對外合作交流等綜合性配套服務,努力營造適合于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局部優化環境。
而燕郊東湖孵化器運行僅半年,就初步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孵化服務體系,共引進項目51個,其中科技孵化項目32個,實現銷售收入2000萬元,稅收180萬元。其中,入駐的三河環波軟件有限公司,今年伊始就接到了近千萬元的訂單,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按照“區中建園、集約發展”的要求,燕郊開發區還成立了工業園發展領導小組,制定下發了《關于加快區內工業園建設的實施意見》,每月調度,隨時指導,幫助制定發展規劃,解決存在問題,推進招商引資,在較短時間內取得了豐碩成果。全區共建設和運作各類工業園14個,總占地2488畝,已建成標準化廠房86棟,建成面積29萬平方米,引進入園項目47個,2007年實現銷售收入3.3億元,上繳稅金1385萬元。
目前,燕郊開發區打造以孵化器為核心的創業創新體系正在逐步完善,自主創新呈現蓬勃發展之勢。孵化器為園區的軟件成果產業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企業服務平臺:“件件有著落”
融資是很多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瓶頸,除了建立孵化服務創新創業體系外,燕郊開發區還著力打造各類服務平臺。
在這42平方公里的熱土上,凝聚各方智慧、體現制度創新的一攬子決策和舉措相繼出臺,從工商登記、市場準入、地價房租、風險投資到人才流動、知識產權保護、進出口貿易等關節一一疏通,各種資源迅速向開發區集結,這里也很快成為了跨國公司和國內大型企業投資的焦點。新的理念、新的機制、新的政策……為開發區的起飛注入了非凡的活力。
如今,“一個部門一個章,一張證明累斷腸”的局面也不復存在,繁瑣的審批被一站式服務取代。開發區還廣泛推行制度化服務,全年通過企業聯絡人例會為企業解決困難近百件,利用督辦方式,協調解決問題近30件,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此外,封閉式管理和集中收費制度進一步落實,加強了對進入企業檢查、收費、罰款等行為的監督審核,為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目前,燕郊開發區的金融環境明顯優化,2007年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02億元,比年初凈增33億元,占全市的57.3%,貸款余額111億元,比年初凈增60億元,占全市的64.2%;先后成立和引進匯欣小額信貸有限公司、興達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深圳中安信業創業有限公司等金融機構,積極為區內企業和個體經營者提供資金支持。
如今的燕郊開發區已經隨著北京東部發展帶的隆起,“近水樓臺先得月”,乘勢而上、一氣沖天。它集“跨國公司最佳投資開發區”、高新科技園區等于一身,以昂揚的姿態站在了自主創新和城市化發展的前列。
引進優勢企業:擁有8個中國之“最”
目前,燕郊開發區的經濟總量已經占到三河市的三分之二左右,是三河經濟增長的‘火車頭’,他們在健康發展的基礎上千方百計加快速度,敢于挑戰自我,自我加壓,不斷釋放發展潛力,實現帶頭發展和帶動發展。
為了實現帶頭發展和帶動發展,胸懷大志的燕郊開發區瞄準了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國家級大企業和民營百強企業,把戰略投資者作為主攻方向,著重引進規模型、稅源型、科技型、創新型、龍頭型的“五型”項目,特別注意引進在行業內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超大型項目,力圖做到引進一個項目,做大一個產業,建成一個基地,為全區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奠定堅實的基礎。
目前,燕郊開發區以信息電子、新型材料、食品、醫藥、汽車配件為代表的現代制造業和以旅游休閑、倉儲物流、文化創意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已經形成較大規模,擁有多個中國乃至世界之最。
電子信息產業引入了中國最大的通信設備制造商之一—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在燕郊興建北方產業基地;擁有全球最大的漢字輸入手寫板生產基地、中國民族自主知識產權的旗幟——漢王制造有限公司。
新材料產業集聚了日本富士印版、新加坡平易印刷和中國印刷集團3家大型PS版生產項目,已成為國內最大的PS版生產基地;生產優質太陽能硅單晶片的華電億力項目,是國內最大的硅片加工中心;引入了中印合資晶日金剛石工業有限公司等項目,成為國內最大的人造金剛石生產基地之一。
在新醫藥產業方面,神威藥業(燕郊)有限公司是我國規模最大、條件最優的中藥水針劑生產基地;福爾藥業是國內生產規模及生產能力最大的人用狂犬疫苗生產基地。
綠色食品產業的龍頭項目匯福糧油集團是亞洲最大的糧油加工企業之一,其精煉植物油單線生產能力居世界第一;久負盛名的福成集團被國家八部委推選為“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福成”品牌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
汽車配件產業引入了十余家國內外高水平的汽車配件生產企業,產業集群迅速壯大。
燕郊開發區還將在成功(中國)大廣場、中法燕達醫院、高爾夫球場、星級賓館的基礎上,著力壯大高端服務產業集群,打造服務高端人群的旅游、休閑、娛樂和健康中心。力爭年內“六大產業集群”實現銷售收入400億元,力爭“十一五”末,實現銷售收入830億元。
現代服務業:燕郊的新征程
目前,燕郊開發區正在依托地理位置優勢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快京東糧油儲備庫、中航物流基地、法國弗瑪物流中心、燕鋼物流以及在談的美國普洛斯工業物流等項目的運作和建設,鼓勵大中型工商企業建立專業物流配送中心,培育一批大型現代化物流配送企業。
由于距離天津港不過120公里,燕郊開發區將依托天津港,建設“內陸無水港”,服務經濟發展。要發展商貿流通業,積極引入沃爾瑪、家樂福、易初蓮花等大型超市,加快大型配套商業設施的建設,大力發展精品名店,打造商貿中心等。燕郊開發區還計劃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以燕郊國際藝術中心、河北電臺燕郊發射中心為重點,加快京東文化科技產業園、京東國際藝術區建設,將燕郊建設成為集影視生產、音像制作、動漫設計、藝術創作、藝術品展示交易為一體的大型文化創意基地等。
燕郊開發區從阡陌縱橫到新城崛起,只用了不到16年的時間;很多人從默默無聞到創業成功,也不過三四年的時間。目前,隨著開發區的加速發展,品牌輻射擴散全市,燕郊開發區有了更大的載體、更寬的視野、更大的空間,如今,燕郊的發展已經踏上了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