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有望成為我國煤炭資源接續地
2008-8-25 20:0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陜西已探明的煤炭儲量達1700億噸,僅次于山西和內蒙古,位居全國第三位;全國50%的優質煤炭資源在陜西;國家規劃的13個大型煤炭基地中,有3個在陜西。
本報記者 吳秋紅
“電煤告荒”、“煤價飛漲”、“干預機制”…… 一連串的信號提醒:在全球能源需求不斷增長和石油價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煤炭的地位正變得越來越重要。“陜西將和山西、內蒙古一樣,成為我國重要的煤炭基地。2007年陜西原煤生產1.72億噸,根據目前煤炭儲量和煤炭工業今后發展的目標推斷,陜西可能會成為我國煤炭供應的重要接續地。”陜西省副省長吳登昌告訴本報記者。
陜西優質煤炭占全國一半
陜西省煤炭資源豐富,含煤面積5.7萬平方公里,約占全省面積的1/4左右。據統計,截止到2005年底,陜西煤炭資源總量為3850億噸,其中已探明的煤炭資源保有儲量達1700億噸,居全國第三位。
陜西煤炭主要集中在陜北、渭北,以低灰、低硫磷、高發熱量為特色。灰分小于10%、硫分小于1%的優質煤炭資源占全國探明優質煤炭儲量的50%,居全國之首。
據陜西省煤炭工業局介紹,正在開發的神府煤田,煤層厚、埋藏淺、易開采,為世界七大煤田之一,是世界上少有的優質動力煤、氣化煤。
陜西煤炭還擁有地質構造簡單、開采條件良好的優勢。在國家規劃建設的13個大型煤炭基地中,陜西就占有神東、陜北、黃隴3個。
此外,陜西煤炭工業發展的區域優勢明顯。國家發改委的《煤炭工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將陜西列入增加開發規模的晉陜蒙寧規劃區。
煤炭資源發展潛力大
今年上半年,陜西省GDP比上年同期增長16.2%,高出全國5.8個百分點,增速位列全國第四。陜西省統計局副局長張曉光表示,陜北能源化工業的強勁增勢,帶動了全省經濟快速增長。
在煤炭、原油價格持續攀升的刺激下,今年上半年,陜西能源化工工業總產值達1646.2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9%,GDP增長20%。
“在陜西發展能源化工過程當中,我們認為發展潛力更大的是煤炭資源。省政府提出三個轉化,一個是煤向電轉化,一個是煤向化工轉化,還有一個是煤電向工業轉化。這是今后陜西工業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 吳登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為充分發揮陜西的煤炭資源優勢,陜西省委、省政府整合全省煤炭資源,調整煤炭產業結構,壯大以煤炭開采、煤炭轉化為主的能源化工支柱產業。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陜西煤炭行業完成產值265.3億元,同比增長65.8%。截至7月底,陜西已累計生產煤炭10175.69萬噸,銷售煤炭10012.1萬噸,全省煤炭產銷量超過億噸。
破解制約難題
陜西省煤炭工業連續三年實現了煤炭產銷穩步增長煤礦安全形勢也持續好轉,但是一些制約煤炭工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突出表現在生產布局和生產結構不合理;管理和經營方式粗放,機械化程度低,經濟運行質量不高;安全基礎薄弱,歷史欠賬多;煤礦專業人才極為缺乏。這些矛盾和問題嚴重制約陜西煤炭工業的發展。
對此,陜西省煤炭工業局局長王雙明認為,要實現陜西煤炭工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積極實施戰略轉移,加快基地建設和生產布局調整;二是繼續加大改革力度,推進煤炭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三是加大煤礦安全整治力度,實現煤礦安全形勢明顯好轉;四是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逐步解決老礦區歷史遺留的生態環境欠賬問題;五是加快煤礦專業人才的培養,促進煤礦人員結構不斷優化。
明確發展思路
記者從陜西省發改委了解到,按照“陜西省煤炭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要求,到“十一五”末,陜西將建立起規范的煤炭資源開發秩序,培育億噸級煤炭企業集團,建成5個—6個千萬噸級大型現代化煤礦,力爭全省煤炭產量達到2.6億噸。
陜西省發改委相關人士表示,屆時,陜西還將建成3個—5個較大規模的煤電聯營和煤化工企業,為今后形成以煤炭加工轉化、資源綜合利用和礦山環境治理為核心的循環經濟體系打基礎。
有數據顯示,煤炭已占我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的76%、社會消費總量的69%,到2010年全國煤炭需求量將超過30億噸,而這使得陜西煤炭大省的優勢地位愈加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