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銅市場繼續受到支持
2008-8-25 11:2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通訊員 馮紹健 記者 陳勝利
國際銅研究小組 (ICSG)最近發表報告說,未來國際銅市場將繼續受到支持,從而刺激價格趨于堅挺。實際上近幾年來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價已逐年上漲。其中現貨平均價格在2006年比2005年劇漲82.7%之后,2007年進一步提高了5.8%達7117美元,而且今年上半年繼續比2007年上漲14.4%達8139美元,甚至連創最高記錄,尤其是今年中曾攀升至每噸8985美元,但是最近以來逐漸回落至8310美元。
報告指出,全球銅供需態勢由2006年的過剩23.8萬噸扭轉為2007年的虧空9.1萬噸。而且預計今后3年累計短缺量將達119萬噸以上。盡管到2007年底銅市場供應曾短暫出現過剩,其中12月份過剩量達10萬噸,但是庫存仍處于危險的低水平。盡管當時業界普遍預測,由于需求的趨于疲弱以及供應的增加,從而可使2008年銅庫存得到積累補充。但是實際上由于上半年季節性的增加需求,而在擴大供應方面則沒有明顯的反映。因此從年初以來LME庫存仍趨下降,盡管初期降幅適度,但是最近以來降勢加劇僅為約11萬噸,比年初劇降8.6萬噸,甚至出現每日劇降的態勢。根據ICSG提供的資料,2007年世界銅礦產量僅比上一年適度增長3.2%,甚至銅精礦生產增幅更低僅為2%。相比之下,原預測的SX-EW生產增幅高達8%。而且銅礦生產能力利用率也從2006年的88.3%下降到2007年的87.6%。主要原因是一些地區生產廠家發生勞資糾紛,甚至工人罷工。相比之下,從2001年到2004年期間設備開工率曾高達逾90%。而且銅礦開工率的低下也有助于解釋為引起煉銅廠家開工率亦不高,盡管國際銅價仍維持在高水平上。而且實際上再生銅生產也遠未達到原估計的7.5%的增長率,而仍處于減產。其中煉銅生產設備開工率從2006年的逾84%下降至2007年的83%。實際上煉銅開工率自從2001年達88.5%高點之后的6年均處于適度較低水平。
而在某種程度上今年銅生產能否明顯增長也成為業界爭論的焦點。而且相當一部分人對生產前景仍不樂觀。尤其是最近以來許多生產廠家宣布未來銅供應仍將面臨各種問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世界最大生產國智利因電力供應短缺,因此可能面臨進一步削減銅產量。其中智利第2大銅生產者科爾邦公司不僅面臨天氣干旱水電供應不足,而且來自臨國阿根廷天然供應亦嚴重不足。因此今年第2季度生產已面臨危機,而且未來前景仍不看好。與此同時,該國銅生產巨頭科得爾公司所屬諾爾特分公司日前也宣布,今年銅產量仍趨下降。主要原因是公司所屬丘基卡馬塔礦和拉多米羅托米克礦品位下降以及礦壁穩定性問題。去年諾爾特分公司銅產量比2006年下降了48%至89.6萬噸,預計今年產量將進一步下降6.2%至84萬噸。
但在其它地區,根據最近報道印尼紐曼公司所屬巴都希喬礦因礦的程序設計,2008年產量將從去年的22萬噸銳減至16萬噸。相比之下,2004年以前產量曾高達30萬噸。加拿大生產者帝國金屬公司所屬蒙特波利銅礦產量從2006年的2.52萬噸下降至2007年的2.34萬噸,而且大大低于原預計的3.08萬噸,反映了廢棄露天開采高于原估計數字。而公司所屬另一座英屬哥倫比亞胡克萊貝利礦產量也從2006年的3.19萬噸下降到去年的2.5萬噸,預計今年將進一步降至1.8萬噸。主要原因是部分礦壁崩塌。另外,波蘭生產者KGHMSA日前也宣布,產量將從去年的53.3萬噸削減至今年的51.2萬噸,原因是工人勞動時間減少以及礦品位下降。
相比之下,展望國際銅市場需求則日趨不穩定。根據ICSG統計,全球2007年銅消費量增長了6.5%,但是這個增幅主要是受中國劇增驅動的。由于中國進口劇增134%,從而引起表觀消費相應增長36%,但是這并不包括國家儲備局所控制的未報道庫存的變化情況。而除了中國以外世界銅消費則下降了1.4%,其中3大主要地區的美國、歐盟15國和日本銳降3.3%而抵消了其它地區的增長。而且主要西方經濟環境的惡化仍抑制著未來銅消費的增長。因此雖然未來中國消費仍趨穩定增長,但是仍將彌補其它地區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