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出口面臨結構瓶頸

2008-8-25 11:1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在傳統出口產品加快沒落,新興產品出口或受制或趨飽和下,中國出口正面臨結構瓶頸的威脅,前景不妙。出口產品結構不當基本上是個發展滯后問題,必須由此尋找解決之道。   今年中國外貿形勢出現了重大轉折,不單繼承了由去年末開始的出口增幅低于入口增幅趨勢,上半年還出現了近年少有的順差下降新情況。各方對出口面臨的困境關注日多,當局亦已調整出口政策,由抑制改為支持,并于八月起提高了部分勞動密集加工出口的退稅率,希望有助防止出口滑坡。但更值得注意者是,由產品結構問題引致的長遠出口停滯。
  目前中國出口所面對的內外環境均欠佳:在外有國際經濟不景需求下降,及保護主義上升的壓力,在內則有成本急升及不利政策(包括人民幣加快升值、信貸緊縮及抑制出口措施等)的打擊,因此表現轉差殊非意外。
  但這些不利因素大都屬短期性質,國際經濟將于幾年內在尋底后復蘇,通脹上升也有周期性,負面政策則可加以調整并轉向正面。總之,經一段時間后目前的不利因素大都會消退。
  不利因素多屬短暫
  從長遠看,影響出口的除了國際經濟的遠景形勢外,更關鍵者是本國的競爭能力。而這除了受成本、管理、技術及資源等各項因素影響外,還須注意出口產品結構的調整。最根本的原理是淘汰欠缺優勢的舊產品,而代以新的具優勢產品。
  當然,產品結構調整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前述的成本等各方面的優劣勢變化。產品結構調整更可成為出口增長的巨大動力:當發展水平提升,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產品不斷增多時,若原有的出口增長極因市場飽和而老化,將有新的增長極出現作為替代,使出口旺勢持續不衰。相反,若增長極青黃不接,便會導致出口增長下降,甚至停滯不前。這種現象可稱為出口的結構瓶頸,必須結合外貿與產業發展政策來加以開解。
  中國多年來的出口強勢,便充分反映了結構調整的巨大作用。在70年代,石油等資源產品曾成了出口增長極;到開放初期,勞動密集加工輕紡產品,則成了新增長極。到90年代末增長極又轉到信息、消費電子及初級機電等產品上。這些大多是依賴勞動密集型生產的,有較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到近年,交通工具及冶金等重工產品,又成了出口熱點。
  上述情況清楚地顯示了出口增長極的交替轉移。統計數字可更具體地反映情況:附表顯示近十余年間中國出口的重心,已由輕紡轉到機電:1993年時紡織服裝及鞋類產品共占總出口約35%,到2007年卻只占16%;而機器電器及交通工具等,則由約17%大升至約48%。到了新世紀,機電及高科技兩大類產品的比重顯著上升,在2000年至2007年期間分別由42.3%升至57.6%,和由14.8%升至28.6%。此外,近年部分重工產品的出口又進入了起飛階段,如去年化肥出口增220%,鋼鐵增59%,交通工具(以汽車、造船為主)增43%。
  結構轉變推動出口
  出口增長極的轉移交替,在個別產品上表現為產品的出口周期(export product life cycle)。這可由摩托車的出口走勢中清楚見到。90年代末摩托車產業取得突破,出口隨之大增,由1999年不足26萬部上升至去年逾千萬部,但期間增長呈現了由起飛到成熟的過程。1999至2003年期間數量急升33.7倍,年均增長達143%,其中2000年更高達6.7倍!2003年后升勢放緩,至2007期間年均只增5.2%,顯示產品的增長極功能已老化。今后發展主要應從質素上著眼,由提高檔次及增值來取得更高收益。看來這亦已開始:在1999至2003年的起飛階段,單位價格下降67%,反映了技術趨向成熟及薄利多銷狀況;但2003至2007年期間單位價卻上升.16倍,反映了檔次及通脹的提高。
  目前中國出口面對的產品結構問題主要有:(一)傳統勞動密集輕紡加工出口,在前述的壓力下大幅放緩,導致珠三角等加工基地出現大量企業倒閉、裁員。(二)新興的資源密集重工出口受國際保護主義,及本國抑制措施所限亦趨放緩,如上半年鋼鐵出口已下降約兩成。這些產品正受到取消出口退稅及加收出口關稅等新政策打壓,而鋼鐵出口還受到歐美及其它地區的保護措施限制。(三)機電及高科技產品兩項出口增幅大降,增長極作用已消失。如上述此兩項出口在2000至2007年期間增幅驚人,但也有前高后低之勢。2001年這兩項出口增幅分別超過總出口增幅88%及2.7倍,增長極功能明顯。但在近年此種功能已大幅消減:2005年增幅只超出約12%;2006年更只超約6%;到去年機電產品超出約7%,而高科產品增幅竟首度低于總出口增幅達8%。
  機電高科出口放緩
  在傳統出口產品加快沒落,新興產品出口或受制或趨飽和下,中國出口正面臨結構瓶頸的威脅,前景不妙。當人們注意力集中到短期的國內外不利因素時,這個長遠的深層因素更易被忽略。在此形勢下當局必須從兩方面著手:(一)加大支持出口力度,暫時拖慢傳統出口的下滑。(二)加快產業升級,特別是高科及重工業的創新、改造,以增加新的出口產品。出口產品結構不當基本上是個發展滯后問題,故必須由此尋找解決之道。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