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解讀后奧運經濟:經濟發展的“基石”將更穩

2008-8-23 15:0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農產品,特別是糧食,始終被視為經濟發展的“基石”。重新審視國際糧食市場可以發現,各國應對糧食價格上漲從最初的震驚無措到現在的積極調控,顯示了世界對于農業這一基礎產業的重新認知。近日,國際小麥受預期供給增加影響下行,但仍比2006年初漲120.8%,特別是大米在全球市場供求偏緊的局面下達到創紀錄的962.6美元/噸,糧食和油價一樣的飆升走勢為世界敲響警鐘。在這場糧食價格保衛戰中,從生產到流通,從收益到外在影響因素,我國糧食市場還需要哪些舉措讓基石變得更加穩固? 
  盤點我國糧食“家底” 穩定增長形勢好
  我國糧食生產一直保持增加態勢,自2004年以來,我國連續四年糧食增產,連續五年夏糧豐收,實現了自1985年以來的首次連續“四增五豐”,并于2007年重登10000億斤臺階。中國農業部部長孫政才表示,08年全國夏糧總產達到1204億公斤,比上年增加30.5億公斤,增長2.6%,農業部表示目前全國早稻豐收在望,秋糧生產基礎較好,全年糧食等農產品生產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糧食產量的穩步提高更有利于我國應對全球糧食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 
  從整個農業看,我國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求基本實現平衡,同時提高儲備,為長期應對糧食問題提供基礎。從宏觀經濟方面來看,國內糧價的穩定平抑了肉類價格上漲帶來的壓力,幫助CPI逐步回落,緩解我國的通貨膨脹壓力。從國際方面來看,我國糧食自給率10年來保持在95%以上,化解了全球糧食市場帶來的巨大風險! 
  但是問題同樣也存在,我國糧食生產和消費區域不對稱,糧食生產繼續向主產區集中,東南沿海等糧食主銷區需求擴大,“北糧南運”等受運力所限,增加了調控難度。而最基本的矛盾在于,隨著我國人口的增加,糧食消費長期保持增長趨勢,但根據農業部數據顯示,我國人均耕地面積降至1.39畝,總體減少1.24億畝,基礎仍不穩固。 
  審視糧食儲備流通體制 穩定農產品的關鍵
  我國糧食儲備由中央政府儲備、地方政府儲備和農戶存糧三部分組成,目前我國糧食調控主要依靠中央儲備,但由于受運輸、輪換計劃影響,部分區域仍存在供應緊張的現象。中儲糧總公司總經理包克辛曾表示,在保證儲備同時需要向加工流通環節延伸,扶持地方糧食儲備便于調控。
  當前我國基本形成“北糧南運”格局,東北產糧區運輸季節性強、運輸方向集中,但糧食鐵路運輸能力與糧食外運需求差距較大。如何加強主產區在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國家糧食局有關專家認為需要國家加大對物流體系的投資力度,提高糧食儲備、加工、運輸等設施條件,降低糧食流通成本,調高糧食運輸效率,對于我國農業的流通領域都需要建立這樣的合理高效的機制。 
  種糧效益有所下降 完善補貼制保護積極性 
  可以說如何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是解決糧食問題的重要方面。當前農資漲價幅度過大、種植成本提升,種糧的利潤空間再被壓縮。糧食最低收購價格這一手段,如何在穩定價格的同時不會產生“谷賤傷農”的負面作用,是我們需要研究的問題。
  我國今年一季度稻谷、小麥和玉米三種糧食平均每噸收購價格為1582元,同比上漲7.5%,遠低于國際水平約一倍的漲幅。今年來各級政府加大了對農產品生產的補貼力度,但實際中,這種補償手段可能不僅不會鼓勵農民的生產熱情,反而會打擊農民種糧和出售的積極性,而且可能導致走私增多、對糧食的不合理加工和轉換、糧食消費的浪費等。 
  相關人士表示每畝地收入需要增加100元以上抵消成本上升帶來的負面影響。按三大糧食作物播種面積計算,2009年財政補貼需要達到接近2000億才能充分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部分農業官員表示,國家應建立糧食補貼的長效機制?梢酝ㄟ^農資投入等成本核算,采取動態補貼方式,讓農民每年都能保持一定的利潤空間。 
  當前較低的糧食價格有利于抑制價格過快上漲,減輕減小通貨膨脹壓力。但從長遠看,過低的糧價不利于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從而最終影響國家糧食安全。
  糧食安全把握紅線 警惕“非農因素”新苗頭
  我國處于世界糧食價格洼地,2008年5月以來,國際市場上1斤大米的價格超過了6元,而同期國內市場還普遍在每斤1.50元左右徘徊,只有國際市場價格的1/4。8月各地披露糧價收購信息顯示,今年夏糧收購價格較去年已有明顯提高,各產區新稻市場開秤收購價均在1700-1800元/噸之間,局部地區已突破1800元/噸的價格水平,其中廣西、廣東主產區實際收購價格已高于2000元/噸。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國強表示,大米價格上漲了5%左右,小麥的上漲幅度就在7%-10%左右。全年我國農業生產成本上升30%,而糧價則會提高10%左右。相對國際糧價,中國已是鮮有的價格洼地。 
  這種失衡的價格體系增加了國家調控糧價的難度,也吸引了國際游資。簡稱“ABCD”的四大跨國糧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達孚,壟斷了世界糧食交易量的80%,這四大跨國糧商在中國一方面建立糧食加工流通企業,一方面開始尋找糧源。中國糧食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廷名表示,在本輪全球糧食漲價大潮中,跨國糧獲得了巨額利潤。這種局面如在中國重演,將使宏觀調控更加艱難。 
  事實上不光是在糧食市場,高盛和德意志銀行大舉投資中國生豬養殖業,高盛通過一家江西南昌的飼料企業投資福建養豬場,外資已經貫穿了豬肉產業鏈上下游。多個農業專家表示我國應吸取此次全球糧食危機的教訓,必須立足于自給自足,加強我國農業領域的外商準入制度,嚴控游資進入的規模,保護好本國農業。 
  奧運會期間我國糧食和農產品價格保持低位的走勢。但由于市場需求大,國際油價高企,后期供給面臨不確定因素,預計奧運過后,國內農產品市場有望出現階段性的走強。我國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必須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糧食戰略,并且讓這個基石更加牢固。(關婧)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