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在線收廢”:開創國內回收物流新模式

2008-8-23 14:12: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本報記者 王立華
編者按
    由上海新錦華 (商業)有限公司在國內首創的 “在線收廢”網絡,最近已實現了上海市九個中心城區的全覆蓋,形成了一個具有主導地位的循環經濟格局,開創了國內回收物流的新模式。上海市委、市府主要領導對此給予了充分肯定,并明確指出, “在線收廢”涉及循環經濟的發展,應當給予各方面的支持和扶持。
    據上海新錦華 (商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薛光明介紹,由該公司推出的“在線收廢”網絡,通過網上點擊,交投站上門收廢、分揀場整理加工,充分整合各類渠道資源,形成了一條較為完整的回收物流產業鏈。目前,“在線收廢”已從上海長寧一個區擴展到普陀、盧灣、虹口、黃浦等9個區聯網交投,覆蓋中心城區71個街道7個鎮。今年上半年,七個區的廢舊物資收購總額達24億元。這對上海乃至全國的循環經濟發展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薛董事長對廢舊物資回收十分熟悉。他說,廢棄物資循環利用是回收物流的一個重要體系,既能保護環境,又能創造價值。從上海來看,每年產生可回收廢品達270萬噸之多,其中廢鋼鐵120萬噸以上,廢紙130萬噸,廢橡膠、塑料10萬噸以上,廢玻璃10萬噸以上。上海目前已形成了一個總價值超過200億元的廢舊物資回收產業。
    然而,這樣巨大的市場卻被 “馬路游擊隊”占領。在談到上海廢舊物資回收渠道和隊伍時,薛董事長強調,上海的廢品回收量逐年上升,而正規回收渠道卻呈逐年萎縮態勢。20世紀80年代初期,上海的廢品回收是國企的天下,10個區和10個縣每個區縣都有廢舊物資公司,總計有交投網點近700個,從業人員2萬~3萬人。但從目前來看,國有的正規收廢渠道大量萎縮,收廢網點銳減。龐大的廢品回收物流市場被一支沒有營業執照、沒有經營場地、沒有經過專門培訓的馬路 “游擊大軍”所占領。由他們收廢,首先是資源回收利用率不高,如廢紙,上海年產達130噸,但真正回收利用于滬上造紙行業的卻連20萬噸都不到。上海產生的大量廢紙被他們一車車運往浙江、安徽等地加工成紙漿,再拉回上海賣給上海造紙廠當原料,這是令人痛心的。此外,上海市內一些窨井蓋子、鐵欄桿、電纜等公共財物遭到不法分子的盜竊,非正規回收站成為銷贓的去處。 “馬路游擊隊”收來的廢品亂堆亂放,這給治安和市容環境帶來了不少隱患。
    上海的收廢現狀引起了該市政府的高度關注,在2002年上海商業工作會議上被提了出來,并確定作為一項政府辦實事項目,新錦華 (集團)有限公司作為項目推進的試點單位,開始著手搭建廢品交投 “點、站、場”三位一體的回收物流網絡。
    “為了有效推進上海廢舊物資的回收利用,我們通過努力在全國率先創造了方便快捷的在線收廢模式,市民和企業有了廢品只要點擊www.njh.cc或撥打400—620—9500熱線電話就能享受到我們的上門服務。”薛董事長告訴記者。以 “鼠標”代替走街穿巷的搖鈴收廢,無疑是一場 “收廢革命”。“在線收廢”聯網工作,是將電子化、信息化引入傳統收廢行業,利用 “在線收廢”呼叫中心網站,將客戶的電話和網絡信息在最短時間內傳遞到中心城區的任何一個收購站,做到一次上門,多項收購,分類處理,誠信服務。其不僅得到上海長寧區內市民歡迎,而且影響迅速波及到全市和全國。
    經過三年多的實踐,新錦華 “在線收廢”摸索和積累了一整套上門收廢的新經驗、新方法,并和東華大學合作,在原先 “在線收廢”的信息平臺上,增設了信息集成和分離功能,為聯網交投提供技術支撐和組織架構。2007年12月,從普陀區開始,新錦華“在線收廢”逐步向其他中心城區實現聯網交投。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就實現了九個中心城區聯網全覆蓋。今年4月,又將原先的呼叫電話升級為全市的廢品回收呼叫中心,又一次實現了全國首創。
    聯網交投迅速得到了廣大市民和企業的歡迎和參與,據今年第二季度統計, “在線收廢”網站上網交投點擊率為3.69萬次,電話交投5000個左右,網上點擊率和呼叫電話比長寧區開通時提高了5倍左右。交投訂單來自居民、企事業等各行各業。網絡固定企業客戶達到1000多家,其中不乏寶鋼、聯華超市、世紀聯華、電力公司等大型企業。而市民的點擊率更是可觀,如長寧區有80%的市民是通過點擊 “在線收廢”出售廢品。
    薛董事長告訴記者,全市9個區的 “在線收廢”回收體系建立后,廢舊物資的加工體系也正在籌建之中,通過分揀加工等工序使廢舊物資變為再生資源。同時交易、連鎖體系也將跟上,以形成完整的回收物流產業鏈,并著手搭建全國性電子網絡交易平臺。
    薛董事長表示,隨著 “在線收廢”交投網絡在全市各分中心建立,他們還努力抓好 “上門收廢”的服務質量,把 “方便快捷、價格公道、服務規范、安全可靠”作為 “在線收廢”的服務標準。新錦華在網站上向市民公告了“在線收廢服務條款”,并設立了 “投訴電話”,接受市民監督。各區分中心成立后,還對 “信息管理員”和 “上門收廢服務員”進行上崗培訓,強調“三無六統一”的服務規范 (“三無”,即覆蓋區內無盲區、無失約、無投訴;“六統一”,即統一形象標識、服裝規范、服務標準、市場價格、車輛運輸、衡器計量)。尤其是對新納入的就業人員,這次聯網交投,共計吸納4050名下崗人員,社會閑散人員及外來務工人員1000人左右。而不少對原來閑散在各街道小區的無證收廢人員,采取變堵為疏的方法,經過街道的挑選、推薦和企業的培訓,對他們進行收編,被有組織地吸納在收廢行列。有一位外來務工人員表示: “我原來是 ‘馬路流擊隊’的,無組織、無方向,現在可以穿上 ‘正規軍’的服裝,進行有序地上門收廢了,真高興。”
    “在線收廢”作為市政府實事工程的一個延續,它通過電子網絡作為載體,依托各個中心城區的回收利用企業,把全市各個區的廢舊物資回收整合,形成一個循環經濟建設的生態圈。“對此,除了我們企業積極努力外,更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推動。”薛董事長強調。“在線收廢”運作5年來,初步顯現了對社會民生和發展循環經濟的多重效應,不僅引起了各方的關注,也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今年4月,上海市委、市府主要領導明確指出,“在線收廢”涉及循環經濟的發展,應當給予各方面的支持和扶植。上海各區政府、經委和街道都積極指導,并在人員、資金、場地和運輸等具體問題上予以扶持。
    “在現階段,新錦華仍存在一些依靠本身力量難以逾越的制約因素,需要政府部門扶持。”薛董事長說。一是土地規劃制約。要建立分揀處置加工中心,首期建設約需50畝土地,約合3.3萬平方米土地來搭建標準化加工工場。渴望政府制定規劃中,能劃出“一席之地”,保證“在線收廢”的發展。二是政府貼息貸款項目。廢品回收利用是一項公益性的事業,建議政府應適時研究加大公共財政對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支持力度,并在無息或低息貸款等方面給予必要支持。三是稅收優惠。建立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綜合網絡,不僅是公益性事業,而且也具備高新技術成分。建議政府能像對待高新技術企業一樣,實行企業所得稅減半征收的優惠政策。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