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信息化資訊

安徽省電子信息產業5年來保持快速發展勢頭

2008-8-21 12:0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安徽省電子信息產業自03年以來保持快速發展勢頭,產業規模在全國同行業位次已由2002年的第17位提升至12位,全省電話用戶增長2.7倍。 
  安徽省信息產業廳8月21日消息,安徽省政府信息化工作辦公室主任賀凌在數字安徽五年建設總結表彰會議上的工作報告中表示,2003年至2007年,是“數字安徽”建設的起步階段。5年來,全省電信業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資達270億元,建成大容量、高帶寬、高質量、能承載各種通信業務的信息傳輸網絡,光纖通信線路已通達全部行政村,互聯網寬帶網絡通達所有鄉鎮,覆蓋到80%的行政村。
  工作報告指出,5年間,安徽全省電話用戶增長2.7倍,達2,904.3萬戶;電話普及率提高到47.5部/百人,翻了一番多;到2007年末,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達155.9萬戶,網站總數已近3.8萬個,擁有網民337萬人。廣播電視網絡綜合覆蓋程度進一步提高,形成中央、省、市、縣四級貫通,網絡業務全程全網的廣播電視信息平臺,廣播和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為96.1%和95.4%。有線數字電視自2004年7月18日正式開播以來,已開通14個市和40個縣有線數字電視信號。
  全省電子政務專網基本建成,實現與17個市及62個縣(市、區)級節點連接,開通了省人大等13個專用網絡應用系統,形成了聯通省市縣三級電子政務網絡體系。電子政務外網與國家骨干網連接。省市縣三級已擁有政府網站170多個,縣以上政府網站全面建立,“鄉鄉有網站”工程已完成總體任務的70%。
  5年來,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信息化基礎指標大幅度提高。90%以上的企業建立了局域網或接入互聯網,廣泛開展財務、采購、銷售、物流等信息化管理;83%的企業開展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輔助制造(CAM)、輔助工藝(CAPP)和生產過程控制等應用,企業設計水平、生產應變能力和產品創新能力得到加強。
  電子商務應用不斷深化。一些企業借助互聯網和電子商務公共平臺,積極開展企業形象宣傳、產品展示、招商引資、網絡營銷、人才交流、資金保障等服務。供水、供電、供氣等居民日常消費已實現網上支付。
  5年間,安徽省電子信息產業一直保持快速發展勢頭,主營業務收入從2003年超百億元起,年均增長42%,高于全國同行業平均增速15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利稅的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53%、35%。產業規模在全國同行業位次已由2002年的第17位提升至12位。
  報告強調,從08年開始,“數字安徽”已轉入全面建設階段(2008—2015年),未來5年,是這一階段的關鍵時期。根據安徽省信息化領導小組的要求,省信息辦正在組織編制本屆政府新一輪“數字安徽”建設規劃,擬訂2008至2012年信息化發展的目標和重點任務。
  主要建設目標是:到2012年,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取得明顯成效,企業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電子商務普遍開展,信息化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大幅提高;政務信息化和社會事業信息化得到廣泛應用,跨部門、跨行業、跨區域信息共享程度顯著提高;信息基礎設施更為完備,“村通工程”延伸到20戶以上的自然村,所有行政村通寬帶,有線電視數字化基本完成;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600億元,年均增長30%,電子信息工業增加值達到450億元,成為安徽省重要支柱產業之一;信息化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法律政策進一步完善,網絡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基本形成;全省信息化整體水平大幅提高,信息化知識和技能進一步普及,國民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總體上達到全國中上水平。圍繞上述目標,已初步遴選出地理信息系統、智能交通信息系統、企業基礎信息共享、數字電視全覆蓋、聯上行政并聯審批平臺、省會經濟圈信息共享、合肥等城市“城市一卡通”等20項重大工程,作為下一階段全省信息化建設的抓手,將分別制定實施方案,集中力量加以推進。
  報告認為,“數字安徽”建設要重點抓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要進一步提高電子政務應用水平,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加快全省電子政務傳輸骨干網建設,進一步完善電子政務外網,實現黨政機關網上辦公系統邏輯互聯和部門間的信息資源共享、業務協同。逐步建立以公民和企業為對象,以互聯網為基礎,覆蓋街道、社區和鄉村,各種技術手段相結合的政務公共服務體系。實行政務信息公開,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提高機關行政效能。同時,大力加強全省電子政務內網建設,推進黨委、人大、政府、政協、法院、檢察院等業務網絡互聯互通,逐步實現基礎網絡和決策信息資源分層共享、安全可控。穩步推進各社會事業信息化進程,促進“18項民生工程”建設,全面提升政府的社會管理水平。
  二要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加快“工業強省”進程。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滲透性和信息化的帶動效應,選準切入點。一是推進工業生產過程的信息化,提高效率,節能降耗,降低成本;二是推進工業相關研發設計的信息化,促進工業產品的更新換代;三是推進企業和行業管理的信息化,促進企業資源優化和產業鏈的合理配置;四是推進產品流通和市場的信息化,建立工業現代流通體系;五是提高從業人員掌握信息技術的能力,培育新一代產業大軍。在推進融合中,加快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努力實現千億目標的新跨越。
  三要廣泛開展農業和農村信息服務,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完成電話網絡“村通工程”,實現“村村通寬帶”、“鄉鄉有網站”目標。開發、整合涉農信息資源,構建縣鄉(鎮)公共業務應用支撐平臺,推進面向“三農”的多種形式的信息服務。發揮龍頭企業和專業協會的帶動作用,加快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中的應用普及。大力發展和傳播面向農村的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更好地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推進國家相關部委在安徽省實施的各類農業和農村信息化試點工作,不斷總結經驗,及時加以推廣。
  四要創新發展信息服務業,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新興信息服務業,鼓勵企業和居民開展網上營銷、網上購物,引導公眾在文化、教育、娛樂等領域的信息消費。積極發展信息咨詢和網絡服務業,開拓電子新聞出版、數字媒體、網上醫療等信息增值服務新領域,加強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等數字內容產業建設。培育安徽省已有較好基礎的動漫、網絡游戲等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加快發展軟件服務業,為軟件服務外包開辟進出境通關“綠色通道”。以信息化手段優化社區服務,創新發展社區服務產業。依托數字技術提升城市服務功能,創建城市管理新模式。繼續推進國家(黃山)旅游信息化試點工作,爭取工信部等相關國家部委的更多支持,努力探索經驗,助力安徽“旅游大省”建設。
  五要加大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力度,大幅提高信息共享水平。進一步完善全省人口、法人單位、自然資源與地理空間信息等基礎數據庫建設。推進工商、稅務、質監等部門間的企業基礎信息共享,財政、稅務、銀行、國庫間的稅款信息共享,以及個人征信、企業征信等方面的信息共享。組織制定全省政務信息公開目錄,建立統一的目錄交換體系,為跨部門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提供技術支撐。積極開展信息技能教育和培訓,提高人們的信息主體意識和信息活動能力。
  六要完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增強應對和防范能力。認真開展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重點保護基礎信息網絡和關系國家安全、經濟命脈、社會穩定的信息系統。進一步完善網絡信任體系,規范和推行電子認證。完善網絡信息安全監控體系,防止有害信息傳播。建立全省網絡信息安全應急技術中心,提高對網絡安全事件的應對和防范能力。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