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煤大省山西延伸煤炭產業鏈 欲變身為煤機強省
2008-8-20 16:0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山西為什么不把煤炭產業鏈延伸,建成煤機大省?這是著名經濟學家鐘朋榮日前在山西演講時的發問!2010年我國煤炭產量將超過30億噸,煤炭工業固定資產每年新增投資不低于1400億元,其中煤炭機械設備投資占50%,約為700億元。加上每年煤炭工業技改和更新投入約150億~200億元,煤炭機械每年的市場份額可達850億~900億元!敝袊旱V和煤炭城市發展工作委員會主任尚海濤給了中國工業報記者這樣一組數據。
尚海濤對我國煤機市場的描述,頗具吸引力。而據中國煤炭機械工業協會理事長許亞雄介紹,去年全國115家煤機企業完成銷售產值僅為480.3億元。面對巨大的煤機市場,能否建成煤機大省,山西面臨著考驗。
確定發展目標
記者從一份即將出臺的《山西振興設備制造業實施意見》中見到這樣的表述:“在煤礦機械的水平、等級和成套方面爭創全國第一”。包括山西省副省長陳川平在內的官員此前曾相繼提出,把煤機產品的規模搞上去,把山西建成煤機強省。
山西省經委一位處長對記者說,“十一五”期間,我國要建11個大型煤炭基地,其中山西占3個。山西的煤炭儲量和產量分別是全國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年產煤炭8億多噸。大型煤炭基地需要大量先進的“三機一架”綜采設備及掘進設備做支撐。這位處長認為,山西大力發展煤機工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應抓住機遇,出臺扶持政策,加快山西煤機工業的發展步伐,建成全國煤機大省。
山西機電行業辦公室主持工作的副主任劉小平告訴記者,山西省政府十分重視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省長孟學農多次聽取匯報,并主持制定了《山西振興裝備制造業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這份即將出臺的《實施意見》認為,煤礦機械在山西省既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又有較好的工業基礎,已形成較為完善的煤炭采掘、洗選和焦化三大煤機系列產品。山西在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以及綜采成套能力上,有條件走在全國前列。這意味著山西發展煤機的方向是要在技術上強起來,而不是量上多起來。不難看出,山西打算走的是先建煤機強省,后建煤機大省的路子。
具備發展實力
從2006年到2007年,山西煤機產值及銷售額名列全國前茅。2007年山西10家煤機企業完成產值60多億元,完成銷售額50多億元,占全行業總數15%左右。
記者在太原礦山機器集團有限公司采訪時,董事長張克斌說,山西省委、省政府為建設山西新型工業基地,制定出四大措施。一是發展新型裝備制造業基地,將發展煤機工業當做一個突破口。二是把太礦及七大煤企資產及資本整合,成立了太重煤機公司。三是批準太礦退城入園。目前,一座現代化的煤機工業園已建成,形成年產200臺(套)采煤機及綜采設備能力,同時已形成由近10家煤機企業聯合而成的成套銷售體系。四是由太重煤機•太礦承擔國家“十一五”千萬噸綜采設備的科研項目。項目完成后,太礦將承擔國家千萬噸級以上煤礦的綜采設備供應。
據悉,太礦去年采煤機銷售收入名列全國首位。其生產的180型采煤機,今年在神華集團創出月產100.3萬噸的全國記錄。
到“十一五”末,山西力爭煤機產業總體規模和技術、經銷能力提升為全國第一,建成全國一流的煤機制造基地,工業產值從2007年底不到10億元達到2010年的30億元。
尚需化解深層矛盾
山西煤機工業已具備良好基礎。目前,全省上下正在力促煤機工業快速發展。
然而,業內人士對山西煤機產業發展能否如愿以償存有疑慮。記者近日在神華集團下屬企業采訪時,一位機電科科長談了他的觀點。他認為,我國煤機設備發展存在深層次矛盾,像一般的風機、小型采掘設備等低檔落后產品嚴重過剩,而先進高效的大型采煤設備則嚴重短缺。他給出的數據顯示,目前神華年產800萬噸以上的煤礦,80%用的是從美國和德國進口的采掘設備。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太礦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就引進了英國技術,生產出AM—500全國最大的采煤機。但由于體制不順,影響了企業快速發展。
山西組建煤機公司就經歷了三起兩落,這次重新組建,能否順利發展還要觀察。原山西汽車廠的一位廠長告訴記者,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山西的重型汽車已具備幾百臺生產能力,到上世紀末已形成年產近千余臺重型汽車能力,但由于沒有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最后不得不進行重組。希望煤機公司能夠從中汲取教訓,盡快發展壯大。(來源:中國工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