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自建銷售渠道欲單飛?
2008-8-19 12:1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日,海爾集團可能取消商流推進本部,在業界引發爭議。青島海爾2007年的年報顯示,公司一、二級市場主要依靠國美、蘇寧銷售,但三、四級市場,去年有74億元的銷售收入來自于集團子公司與自然人李華剛組建的河南日日順電器有限公司。于是,關于河南日日順將取代國美、蘇寧的說法不脛而走。
合作仍在繼續
在家電行業中,海爾集團可以稱的上是領軍企業。1998年,海爾開始以定單信息流為中心帶動物流、資金流的運動,加快了與用戶零距離、產品零庫存和零營運成本“三個零”目標的實現。
2000年初,海爾集團公司成立了商流推進本部,全面負責海爾集團在國內的市場銷售,為建立集成的商流電子商務管理系統奠定了基礎。
2003年海爾集團為了占領中國廣大的三、四級市場,在上海全資成立了“日日順(上海)營銷策劃有限公司”,專門負責海爾集團綜合電器專營店發展戰略規劃。2006年,上海日日順又以合資方式成立了河南日日順電器有限公司。2007年,青島海爾營業收入294.7億元中,74億元的銷售收入即出自該公司。
8月15日,《市場導報》記者聯系了青島海爾集團總部企業文化中心,對于記者的問題,該公司的郵件回復為:“沒有信息可以對外披露”。
而蘇寧電器與國美電器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則表示,這幾年彼此的合作相當愉快,海爾產品的銷量也一直很好。不管海爾會不會取消商流部“單飛”,現在還在繼續合作。
浙江省家電協會馬秘書長在接受采訪時認為,蘇寧、國美在消費者中早已擁有一定的信譽,因為制造商的產品進入門檻很高,消費者可以放心選購。類似海爾的家電企業,短時間內是不會放棄與這些大賣場合作的。
自建渠道謀發展
實際上,家電制造商自尋門路也不是新鮮事了,TCL曾經嘗試了“幸福樹”、長虹經歷了“樂家易”等。
相對來說,格力是個較為成功的例子,該公司珠海總部一位高層告訴記者,公司每年都有50%左右的收入來自于自建的銷售渠道。
馬秘書長表示,名目繁多的店慶費、場地費、促銷費、管理費等已成為壓制制造企業發展的大山。如果家電制造業變革銷售渠道,其競爭力會得到相應提升。目前,越來越多的家電企業開始自建渠道,開辟更多更廣的銷售路子。溫州柳市正泰開關就堅持不進百安居而自我“消化”。
對此,浙江財經學院副教授金通表示,成熟產業的價值鏈在研發和銷售兩端,海爾若是升級轉型自建渠道而拋棄與經銷商的合作,說明他們將天平偏向了銷售端。
科技在進步,家電制造業正向現代制造業轉變。能否成功轉型,得看家電產業能否由“軀體產業”順利過渡到“頭腦產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