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高新技術開發區區位優勢打造新的增長極
2008-8-18 13:1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座座大樓鱗次櫛比,一棟棟廠房拔地而起。
嘉祥高新技術開發區憑借區位優勢,快速發展,2007年實現業務總收入78億元,出口創匯5000萬美元,去年實現稅收突破1億元。正如蛟龍出海,嘉祥高新技術開發區日益成為濟寧西部發展新的“增長極”。
完善設施搭建高位平臺
嘉祥高新區是2007年底省政府批設的兩個縣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之一。公路、鐵路、水路、航空“四位一體”的交通優勢,使園區具備了發展現代工業、物流業的先決條件。
嘉祥縣把高水平建設高新區作為實現跨越發展的“第一戰略”,按照“舊城區、新城區、工業園區”梯次推進的發展思路,向東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拓展經濟發展空間,提升城市服務功能和承載能力,重點建設呈祥大道、吉祥大道等“九縱九橫”區間道路,與高等院校聯合建設科技孵化園,規劃行政辦公、綜合商務、生活服務等功能區,高標準完成了道路的綠化、亮化、凈化,實現水、電、氣等“七通一平”,一個承接項目建設發展大框架已具雛形。
山東神力索具、辰星碳素、東洋碳素等一批大項目相繼落戶。去年,開發區以不到全縣10%的工業用地,集聚了全縣90%以上的過億元的產業項目,承載了全縣70%的規模以上工業投資,對全縣財政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2%。截至今年6月底,開發區投產企業已達56家,每年可實現產值80多億元。
創新機制營造優質環境
嘉祥縣委、縣政府把打造誠信服務作為園區第一品牌,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改進服務內容、提高服務實效。
通過開展“項目建設年”、“作風建設年”,樹立了“重點企業無小事”、“外來企業無小事”、“一切為園區,一心為企業”思想。開通縣長熱線,充分發揮行政審批服務中心、行政效能投訴中心的“提速”促進功能,推行陽光政務,做到審批事項、收費項目“應進必進、一口辦理”,“三亂”行為有訴必查、查實必究,為外商發展提供全方位服務。堅持“一個項目一名縣級領導包保、一套班子運作、一條龍服務”。對每個園區重點建設項目都實行指揮部體制,包保領導、企業負責人吃住在一線,確保了建設項目的快速推進、投產達產。園區成立了“一辦四局”,(下轉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即管委會辦公室、財政分局、社會事務局、規劃建設局和招商局,有關的職能部門在開發區設立派駐機構。為項目提供零距離、零時差的“雙零”服務,無阻力、無障礙的“雙無”服務,高效益、高質量的“雙高”服務。實施部門幫辦制、園區代辦制、服務承諾制以及限時辦結制等相關制度,全力打造一流的投資軟環境。近年來,全縣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約有90%放在開發區建設。
產業基礎奠定后發優勢
相關產業基礎是對接融入的關鍵。嘉祥按照“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基地”的發展思路,積極培植機械制造、能源化工、棉紡服裝、建材石材、農副產品加工五大主導產業,突出機械制造和新材料產業,延長產業鏈,培植產業集群。以圣潤紡織、京魯益久、日盛手套等為龍頭,建設服裝加工出口基地。嘉祥手套產業發展迅速,形成了400萬打的年加工生產能力,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確定為全國紡織產業集群試點縣,成為山東省十大影響力產業集群,榮膺“中國產業集群品牌50強”。以神力索具、金牛機械、通達液力等龍頭企業為依托,推進機械業向集群化、規模化發展,基本形成了機械設備、特種車輛、金屬制品、碳素加工、基礎零配件、模具制作六大系列,打造先進機械制造業基地。依托嘉祥碳素產業基礎,中鋼集團投資近百億元建設的多晶硅項目,將引領嘉祥打造千億元光伏產業生產基地。同時實施“特色產業提升計劃”,引導手套、石雕、石材等行業組建股份制公司,提升產業檔次和規模。
高新技術增添發展活力
作為高新技術產業承載區、光電生態產業引領區,嘉祥高新區成立園區投資公司、科技孵化中心、綜合服務中心,引導企業分離物流、餐飲、住宿、后勤等輔助業務,統一由園區實行社會化運作,使企業集中力量做大規模、做強實力、做優品牌,提高核心競爭力。
以新型工業化為發展方向,以特色產業為載體,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嘉祥高新技術開發區著眼于解決“自主創新難”的問題,培植一批以核心技術和標準作支撐的高新技術產品,培育高新技術產業聯盟和產業集群。充分發揮園區聚集科技資源的作用,創新高新技術項目孵化和成長機制,打通技術與資本融合的通道,建成全市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在開發區成立了萌岳生產力促進中心,指導區內50余家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開展了產學研聯合,實施了10余項科技成果轉化項目。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