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中國上半年糧食深加工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6.2%
2008-8-18 13:0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據海關統計,2008年上半年中國糧食深加工產品出口33.5萬噸,與2007年同期相比(下同)下降2.8%,價值4.6億美元,增長6.2%。
海關總署8月15日消息,據海關統計,2008年上半年中國糧食深加工產品(僅指谷物粉制品,不含豆類制品,下同)出口33.5萬噸,與2007年同期相比(下同)下降2.8%,價值4.6億美元,增長6.2%。各種主要商品出口有升有降,其中即食或快食類面條(以下簡稱面條)出口5.8萬噸,增長31.1%;粉絲出口4.2萬噸,增長4.3%;包餡面食出口3.2萬噸,下降26.6%;糕餅類食品共出口4.9萬噸,下降31.9%。
2008年上半年中國糧食深加工產品出口的主要特點:
一、3月份以來出口量上升勢頭明顯,增速有所加快
3月份以來,中國糧食深加工產品出口量逐步放大,5月達到6.2萬噸,6月份出口量回落到6萬噸,但同比增長5%,比5月份增速加快1.1個百分點。
二、面食出口所占比重超6成,糕餅類食品大幅下降
上半年,中國出口各類面食20.8萬噸,增長4%,占同期中國糧食深加工產品出口(下同)的62.1%,比2007年同期上升3.9個百分點。同期,糕餅類食品共出口4.9萬噸,下降31.9%,占14.6%,比2007年同期回落6.4個百分點。
三、以一般貿易出口為主,加工貿易所占比重繼續減少
上半年,中國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糧食深加工產品24萬噸,略增1.4%,占71.6%;加工貿易出口8.2萬噸,下降12.8%,占24.5%。此外,以邊境小額貿易方式出口1.2萬噸,下降6.9%。
四、外商投資企業為出口主體,國有企業出口下降明顯
上半年,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出口糧食深加工產品19.8萬噸,微降0.5%,占59.1%;私營企業出口10萬噸,略增0.6%,占29.9%;國有企業出口3.5萬噸,下降13.4%,占10.4%。
五、韓國取代日本成第一大出口市場
上半年,中國對韓國出口糧食深加工產品5.9萬噸,增長12.4%,取代日本成第一大出口市場。同期,對其他主要市場出口均呈現下降態勢:其中,對日本出口4.2萬噸,下降38.1%;對香港出口5.7萬噸,下降6.5%;對歐盟出口3.9萬噸,下降7%;對東盟出口3.1萬噸,下降1%。
六、廣東、山東兩省合計占據半壁江山,江蘇、福建出口穩步增長
上半年,廣東、山東兩省企業分別出口糧食深加工產品8.4萬噸和8萬噸,分別下降13.7%和1.4%,兩者合計占同期全國糧食深加工產品出口總量的48.9%。此外,江蘇、福建兩省各出口3萬噸,分別增長7.1%和13.4%。
當前糧食深加工產品各品種表現各異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受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困擾,主要銷往日本、韓國和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包餡面食和糕餅等食品出口持續減少。近年來,發達國家對食品安全要求更加嚴格,針對食品的技術壁壘和綠色壁壘日趨制度化、法律化。2007年以來,隨著 “美國寵物食品三聚氰胺”、“多寶魚藥物殘留”、“大白兔奶糖含甲醛”、“水產品扣留”等事件的相繼發生,中國出口食品的質量安全問題成了國內外關注的焦點,加上部分媒體的夸大宣傳,許多消費者對中國食品產生不信任和排斥心理。受此影響,中國糕餅類食品出口量自2007年6月份以來已連續13個月同比下降;包餡面食也從2007年8月份開始連續11個月同比下降。尤其是2008年以來,受日本“毒餃子”、“毒包子”事件的影響,以上兩種食品出口降幅明顯加深。
二是受原糧及其制粉限制出口影響,即食面條、粉絲等面條類替代品出口增長較快。2007年以來,由于全球糧食供應偏緊,糧食價格不斷上揚,為確保國內糧食安全,中國連續出臺若干政策對原糧及其制粉出口進行了限制。在原糧及其制粉出口受限的情況下,作為其深加工產品的即食面條和粉絲等面條類替代品由于不受原糧及其制粉出口政策的限制,且享受國家出口退稅,出口增長較快。其中,最為明顯的是面條,5、6月份連續兩月出口量突破萬噸,同比增幅分別達73.5%和52.9%。
為此建議:一是繼續完善中國食品質量安全的監管機制,強化食品質量安全意識,從源頭控制食品質量;二是加強中國食品質量的正面宣傳,重新樹立中國食品在國外消費者中的信心;三是加強對面條類食品的出口監測,防止糧食通過簡單加工變相出口,切實落實國家的糧食安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