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鐵路串起泉廈漳龍四地市城鎮群
2008-8-17 10:5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記者 曾小琴 實習生 朱文珍
本報訊 福廈、廈深、龍廈鐵路,將串起泉廈漳龍四地城鎮群,城市聯盟間的“1小時城市交通圈”將不再遙遠。
《廈泉漳龍城市聯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評審會日前召開,規劃確定四地市聯盟的產業整合、交通路網大提速、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等,明確了四地共建共贏的發展思路。
專家組原則通過了四市聯盟發展規劃。同時,《高速鐵路沿線城鎮群發展規劃》、《海岸帶與港口群發展規劃》、《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行動規劃》等三項專題規劃,也均通過與會專家組的評審。
此次規劃評審中,備受關注的是有關高速鐵路的規劃,如高速鐵路建設對沿線城鎮群發展的經濟帶動及相關產業影響等。
【現狀】
現有鐵路運力低下
因受地形條件影響,目前,泉廈漳龍城市聯盟區域內,現狀鐵路有鷹廈線漳州和廈門段,漳廈肖鐵路泉州段、贛龍鐵路龍巖段、梅坎鐵路龍巖段。然而,福建與臨近的浙江之間,仍沒鐵路通道。區域內鐵路等級較低,運輸能力低、覆蓋面都很小,現有的鐵路出省通道,與國家鐵路干線銜接不夠密切。據介紹,這些既有鐵路允許時速僅為65公里~80公里。
有關人士分析認為,四地城市聯盟的城鎮群,不管是商務、公務客流,或是旅游休閑,或是港口、鐵路貨運站等大型貨運交通樞紐,都需建立與經濟腹地間的直接鐵路運輸。伴隨福建省“以港興港”的發展戰略,要求大力開拓沿海港口的后方腹地。鐵路將成為多方式聯運的主要運輸方式。
【規劃】
建設三條高速鐵路
交通是城市的血液,泉廈漳龍四地城市聯盟,如何融為一體,縮短空間距離?
按照“構筑快速通道,完善區域路網,改造既有線路,配套港口支線”的總體思路,廈泉漳龍城市區域將在現有鐵路系統的基礎上,增加沿海高速鐵路和聯系內陸快速鐵路通道。依托福廈高速鐵路、廈深高速鐵路,聯系國家沿海高速鐵路系統,依托龍廈高速鐵路,聯系國家內陸高速鐵路網絡的銜接。
城市聯盟區內主要規劃建設高鐵有三條,其一,福廈高速鐵路起自福州樞紐的福州站,經福清、莆田、泉州,終于廈門樞紐廈門新站,全長285.5公里。在城市聯盟區域主要經由泉州和廈門,設有廈門新站、泉州南站、泉州站。
其二,廈深高速鐵路,自廈門新站,經漳州、潮州、汕頭、汕尾、惠陽,終于深圳新站。全長約500公里。建成后開通廈深高速列車,廈門至深圳通行時間將在3小時以內。在城市聯盟區域主要經由廈門新站、漳州南站、漳浦站、云霄站、詔安站。
其三,龍廈高速鐵路,自廈門新站(廈門站),經漳州至龍巖西站。全長150公里,建成通車后廈門至龍巖的通行時間將在1小時以內。在城市聯盟區域主要經由廈門新站、漳州南站、龍巖西站。
這些高速鐵路設置16處站點,從而將聯盟區域內各主要城鎮串成一體。其中,站場的設置,各聯盟城市還將設置客運樞紐,如廈門,建設廈門火車新站,增設翔安車站,保留廈門島火車站。泉州,建設泉州南站、泉州站,與城際軌道、城市聯盟中通道相結合形成換乘。漳州開建漳州南站,作為廈深鐵路和龍廈鐵路樞紐站,同時與規劃廈泉漳城市軌道站點形成換乘。龍巖則建設龍巖客運樞紐站,作為高速鐵路車站。
【影響】
促進沿線城鎮群發展
高速鐵路沿線所經之處,沿線城鎮群眾多。那么,高速鐵路將對沿線城鎮群,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呢?
泉廈漳龍地區現有的產業,形成以輕工業為主、重工業為輔的結構模式。現有的物流、客流主要通過同三高速公路、324國道、319國道及省道所組成的沿海交通走廊進行聯系。大運量的貨流依托廈門港、泉州港對外運輸,廈門機場、晉江機場主要承擔國內的長途客流。鐵路主要承擔跨省的客流。由于現有鐵路為典型的限制性運輸,沿線城鎮鐵路依賴度低。
隨著泉廈漳龍區域產業整合,主動承接臺灣和國際加工制造業轉移,港口的統一整合,臨港工業將進一步發展,需要形成鐵港聯運。同時,聯盟地區建設成為國際性的制造業基地,大量制造業必將帶來較大的人口規模及勞動力資源,需要形成以鐵路運輸為主,公路、空運為輔的客流運輸格局。
“經濟影響是不容置疑的,一般說來,鐵路的走向影響城鎮布局,對中小城市而言,從城市中心區穿越將阻礙城市的發展,降低城市運行效率。而從城市外圍經過,將起到積極作用。”有關規劃人員如是說。
許多產業都將受益 對傳統農業的影響。漳州優質的水果、花卉及龍巖的林木產品輸出,以公路運輸為主,運輸成本高。受天氣變化的影響大,產品未能及時輸運。高鐵建成后,給農、林產品的大運量輸出提供機遇,提升閩東南作為臺灣農副產品中轉基地的地位,降低運輸成本,直接影響到城鎮范圍包括漳州市、龍巖市。
對旅游業的影響。漳州市、廈門市、龍巖市,主要以自然、文化觀光為主,都市觀光為輔,游客以公路、航空運輸為主,未能有效開辟旅游專列,聯盟各景區未能形成有效總體。高鐵將縮短與主要客源地的時空距離,擴大客源市場,與寧德、福州、莆田等東部區域旅游景區形成總體,可開辟沿海旅游專列。
對食品工業的影響。漳州、晉江等地的原材料(大米、面粉),以外來為主,主要依托公路進行運輸,運量少,成本高,產品競爭優勢不強。而高鐵勢必降低原材料及產品的運輸成本,減少運輸的中間環節,擴大產品的銷售區域(中西部)。
對臨港產業的影響。漳州市、泉州市的港口,普遍缺乏鐵路運輸的支撐,貨物中轉依托國道、省道輸運,港口腹地小。通過港口鐵路支線的建設,有利于大型物資的流動,延伸港口腹地,形成港口聯運。
對物流業的影響。物流業以批發市場的形式存在,布在城市外圍的交通便捷處,規模小,產業鏈短,效率低,以公路運輸形式存在,成本高。高鐵的建設將客運與貨運分離成為現實,輸送能力將會進一步加大,使鐵路在大宗、長運距貨物運輸方面占有優勢地位。提升貨物運輸效率、物流時間效應。同時鐵路受氣候變化影響小,及時性、準時性、安全性高,減少運輸過程中的貨損貨差等現象,從根本上解決區域經濟合作的基礎條件。
對裝備制造業的影響。由于資源及歷史原因,閩西南城市聯盟內,現有制造業規模小,尤其重工業發展滯后。而高速鐵路自身的建設就會對裝備制造業產生大量的需求,建成后將有效地降低機械、產業制造等行業的采購及運輸成本,有利于裝備制造企業的發展。
【措施】
多種舉措
確保規劃實施
針對鐵路沿線城鎮群的規劃,規劃提出,將綜合運用政策、規劃、經濟、科技等多種手段,多管齊下,以達到健全和完善規劃的實施機制。比如,加大政府對城鎮發展的空間調控,各地編制城鎮總體規劃及區域性專項規劃時,應就與相鄰地區有關的內容,或可能影響到相鄰地區的內容征求相鄰地區的意見。
而在項目建設方面,規劃提出,對需要與周邊地區銜接,或可能影響到周邊地區的項目,應征求相鄰地區的意見,如有不同意見且無法達成一致的,應報請上級城市規劃主管部門進行協調。
同時,啟動市場機制的經濟手段,建立地方之間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機制,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實現規模經濟。
此外,搭建鐵路沿線城鎮發展的信息平臺,為城鎮的發展決策和加強各地之間的合作提供系統、準確的空間信息,提高技術支撐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