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奧運會贊助商身份 UPS知名度實現驚險一躍
2008-8-15 13:4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去年恰滿100歲的UPS,無疑在北京奧運會中找到了他們在新興市場開啟新百年的機會。經過18個月對奧運活動的介入及不間斷的廣告轟炸,全權負責UPS奧運工作的UPS亞太區北京奧運會贊助與運營副總裁陳學淳表示,UPS的國內知名度已經從一年前的15%,上升到48%.
據悉,在2004年悉尼奧運會上,UPS同樣作為奧運贊助商,參與賽票及奧運器材等多項奧運相關的快遞配送,但由于在澳大利亞的渠道站點并不齊備,UPS忍痛將相關業務交由當地的郵政部門。自己出錢為別人干活。相比UPS在悉尼奧運的不愉快經歷,UPS此次中國之旅顯然是大獲全勝。
廣告只針對中國
在北京、在廣州、在上海,在公交站臺、在地鐵站、在機場,但凡人流密集的地方,廣告牌畫面上總會出現穿著棕色制服的UPS工作人員笑意盈盈的表情,或接力、或遞送、或手捧鳥巢模型。在電視上,在廣播中,“只有一天,這座籃球館就要變成體操館”的廣告詞更無孔不入地插播在各大黃金兩岸及亞洲內部的遞送市場的發展。
可三年前,當UPS獲得北京奧運會首家贊助商資格的時候,大部分人還不清楚它究竟是做什么業務的。甚至在一些新聞媒體中,也將其中文譯名“聯合包裹”與另外一家跨國快遞企業混淆。在2006年UPS隨機進行的抽查訪問中,知道UPS是做什么的人只占訪問總數的15%.
不樂觀的數據令UPS果斷決策,奧運廣告專攻中國。從廣告到贊助運動隊,再到行為藝術般的創意活動,“不同階段的UPS營銷活動都要傳達一個理念,UPS可以為客戶傳遞更多,UPS要扎根中國”,全權負責UPS奧運工作的UPS亞太區北京奧運會贊助與運營副總裁陳學淳表示。
深諳營銷之道的某公司董事長路長全認為,UPS的營銷策略充分與其公司特點結合在一起,不論是“百發百中篇”,還是“一日送達篇”,所傳遞出的快速、準確、專業特征正是物流行業所需要的,而不只是傳遞“我們獲得了贊助資格”這一膚淺信息。而在投放渠道上,所有的地點和方式都是普通市民可以接觸到日常場所,符合奧運營銷提升品牌知名度的目的。
事實也證明,至少到目前為止,UPS的廣告策略是相當成功的。經過18個月對奧運活動的介入以及不間斷的廣告轟炸,陳學淳調查后稱,UPS的知名度已經上升到48%.
“U”areready
事實上,對于奧運會UPS并不陌生。1992年法國冬奧會、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1998年長野冬奧會、2000年悉尼奧運會,UPS均獲得了全球合伙伙伴或贊助商資格。不過,有些記憶卻是不愉快的。
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上,作為TOP贊助商的UPS本有機會通過投遞賽票來提升在當地的知名度。但是由于在澳大利亞該公司沒有足夠多的工作人員,悉尼奧組委決定請當地郵政部門補充完成投遞工作。UPS花了巨資,卻給當地人留下了準備工作不足的印象。接下來的雅典奧運會中,UPS沒有出現在贊助商隊伍里。
總結了以往的成功失敗,北京奧運會,“U”areready.除了針對本地市場的全面廣告策略,UPS史無前例地派出多達2000人的運營隊伍,并在北京部署104輛符合國IV標準的運輸車輛。
這些人員及配置將為北京奧運會提供涵蓋奧運物流中心運營及管理、奧運場館物流運作、奧運村物流服務、賽時定點取送、門票材料遞送、咨詢、物流管理IT系統的設計和實施、船艇運輸以及UPS特快專店在內的全面運輸及供應鏈管理服務。
工作究竟怎么做?陳學淳舉了個例子,在開始測試賽的時候,UPS做了一個路測,就是把可能的每一條物流的運輸路線,都用人和車實際去做測量,測量要求精確到過了一個紅綠燈幾百公尺后往右轉會看到什么。如果在這里堵車的話,下一個出口會在哪里。甚至,通道寬窄、轉角是圓的還是方的,路線圖紙上均要明確標示。
“后奧運”開始布局
雖然UPS的工作團隊還忙碌于與北京奧運會相關的各個物流環節。管理者的思緒,已經在考慮“后奧運”UPS在中國的全面布局。
在此之前,UPS在中國物流市場中同樣面臨著激烈競爭。DHL擁有中國最大的快遞服務網絡;FedEx擁有廣闊的中美貨運航線,并是第一家與中國海關聯網的快遞公司;TNT則在陸路運輸中獨領風騷。更何況,中國的EMS依然是中國人在心理上最容易接受的快遞品牌,在國內速遞市場仍占主導優勢。
“UPS的發展如何不完全是看這一屆奧運會決定的。奧運只是UPS在整個中國的發展計劃中的一部分。我們在其他地區的計劃,都在按部就班地進行”,陳學淳說。據了解,UPS在中國上海浦東機場設立的中國第一個轉運中心,將在今年落成運作。同時,今年5月,UPS還將菲律賓的泛亞轉運中心移戶到了深圳機場。北京方面,UPS車隊已從幾十輛擴充至106輛,北京的操作中心也由1個變為了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