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丹君,單位:北京道銳思管理技術有限公司
為了讓中國港口碼頭企業更好地了解本行業績效管理信息化現狀,道銳思發起了 “2008年中國港口碼頭績效管理信息化現狀調研”活動,調研對象涵蓋中國目前環渤海、長三角、東南沿海、珠三角、西南沿海五大港口群及長江流域的港口集團、集裝箱碼頭、煤炭碼頭、礦石碼頭、糧食碼頭、石油化工碼頭、滾裝碼頭、客運碼頭、其他多功能用途的通用碼頭等企業。本次調研得到了眾多港口碼頭績效管理相關人員的支持和幫助。
截止2007年底,內地擁有1400多個港口,各類生產性碼頭泊位35000多個,萬噸級以上泊位1200多個,沿海港口共建成生產性泊位5000個左右。2007年,吞吐量突破億噸的港口達14個,7個(大連、營口、秦皇島、天津、煙臺、青島、日照)分布在環渤海區域,5個(南京、蘇州、南通、上海、寧波)分布在長三角區域,2個(廣州、深圳)分布在珠三角區域。本次“2008年中國港口碼頭績效管理軟件實施現狀調研” 共向161家規模港口企業發出調研邀請,共有112家企業反饋調研問卷,占全部邀請企業的69.56 %;有效問卷達104份,占發出問卷的64.60%,占收回問卷的94.55%。本次調研收回的104份有效問卷中,環渤海占調研總計的35.58%;長三角(含部分長江流域港口碼頭)占調研總計的29.81%;珠三角占調研總計的23.08%;東南沿海占調研總計的7.69%;西南沿海占調研總計的3.85%。調研目標企業與我國的規模港口分布情況相符合。
在本次調研的問卷統計與電話反饋過程中,我們發現中國港口碼頭企業績效管理信息化突顯以下五大特征:
一、規模以上港口,國營企業性質企業占多半。
由于港口企業特殊的國有背景,大部分規模以上港口為國有企業,其中集裝箱碼頭外資比例較高,專業煤炭碼頭、油碼頭、散貨碼頭等因承擔社會責任和通用碼頭利潤率原因,外資比例較低。[見統計表(一)]

統計表(一)
二、績效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已經被大部分碼頭企業認同。
調研報告中數據顯示,已經開展績效管理工作的企業占全部調研企業的77.88%。五大港口群中,長三角區域的港口企業開展績效管理最為廣泛,占調研區域企業的90.32%;其次是環渤海、珠三角、東南沿海,最后是西南沿海。[見統計表(二)]

統計表(二)
三、適合的績效管理軟件是實施績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次調研中,已經開展績效管理的港口企業中,所采用的實施操作手段分別為:完全手工填寫、核算的占43.21%,利用辦公軟件替代部分手工操作的占44.44%,應用專業績效軟件的占12.35%。綜上所述,完全或部分利用IT工具輔助績效管理的企業已達到56.79%
10家應用專業績效軟件的港口企業中,其軟件為內部開發占30%,軟件為外部采購的占40%,軟件為合作開發的占30%。
整體來說,更多的港口企業希望選擇內部開發或者合作開放的模式,使績效管理軟件更適合公司的實際管理流程。[見統計表(三)]

統計表(三)
四、外部采購績效管理軟件是未來的主要趨勢。
目前沒有使用績效管理軟件的企業中有一半企業表示未來計劃使用績效管理軟件。大部分企業希望能與外部公司合作開發績效管理軟件,部分企業計劃自主研發。有15%的企業仍計劃維持現狀:手工填寫表格和利用辦公軟件部分功能實現績效管理。[見統計表(四)]

統計表(四)
五、軟件推進績效管理的實施是行業共識。
大部分績效管理者認為績效管理軟件能夠有效的幫助實施績效管理方案。績效管理軟件有助于推進績效考核進程,節省手工作業,很多績效管理者希望通過軟件能借鑒行業內的績效標準做參考。針對“您希望績效管理軟件系統能給貴司帶來哪些好處?”這一問題,80.77%調研對象選擇“推進考核進程”;61.54%的調研對象選擇“節省手工作業”;39.42%的調研對象選擇“行業最佳實踐”。另外,“無紙化自動化信息共享、高效,提高績效,與其它HR職能的關聯度發揮整合效應;考核緯度更科學,更具嚴謹性; 幫助改進績效管理; 避免人為調整; 客觀公正;強化企業管理; 提升規范化水平”等都是目前港口企業管理人員對績效管理軟件的期望。
報告詳情敬請關注《道銳思2008年中國港口碼頭績效管理信息化現狀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