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物流信息化論文

彌補內部管理不足 小家電行業ERP之路

2008-8-12 17:1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小家電行業發展到今天,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已經進入到白熱化階段,越來越多的小家電行業愈來愈感到在市場觀念、競爭手段、反應速度和對商機的把握能力方面與國外先進企業存在相當差距。為了彌補企業內部管理的不足,解決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等難題,許多家電企業把建設自身的信息系統確定為參與新經濟競爭的基礎平臺和帶動經營模型轉變的有效手段。 

  一、小家電行業及其ERP的特點 

  能夠深刻認識到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當然是對的,但千萬不能盲目而行,必須充分準備,配備合理的資源。隨著ERP在國內的發展,目前市場上的ERP產品上千種,層出不窮,看上去眼花繚亂,由于缺乏統一的標準,而且IT領域歷來都是首先產生市場標準,國家標準歷來滯后,我國ERP的不成熟直接導致大多數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達不到理想效果。ERP的基礎數據質量差、一把手不重視、需求和驗收標準不統一、應用目標不明確或者是期望值太高、實施質量不可控和宣傳教育困難等,使信息化建設存在極大的投資風險、人力風險和安全風險。小家電行業如何走好ERP之路,是眾多ERP項目管理者經常思索的難題。 

  作為ERP項目的負責人,在實施ERP系統之前,首先必須明白小家電行業的制造特點,目前我國小家電行業的發展參差不齊,由于小家電產品的生命周期短,新產品推出層出不窮,因此產品更新換代特別快。當前的小家電制造類型主要有用自己的品牌生產和貼牌生產,這就決定了這類生產訂單的特點是“小批量多批次”,生產周期短,產品結構變化特別快,是典型的離散制造型行業。因為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是以裝配為主的“拉式”生產模式,對制造成本的控制就非常重要,這就對準時交貨率、生產計劃執行率的高低、采購提前期的天數、庫存周轉率的次數、庫存積壓的天數、物資消耗定額等指標的強烈要求逐步體現了出來,只有控制好了這一些參數,解決了這一系列問題,生產制造的效率就會提高,從而達到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實施ERP系統的目的就是要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我們要做的是充分利用這個信息化平臺,努力的壓縮采購提前期,拼命的提高生產計劃執行率和準時交貨率,不斷的降低庫存,降低物耗,提高庫存周轉率。小家電行業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它是“物料驅動型”行業,對物流供應鏈的要求特別高,很多小家電行業的制造瓶頸就是在物流這一塊,最顯著的表現就是停工待料時有發生,這也是影響生產效率的重要因素。 

  以上所有這些,就決定了小家電行業ERP系統的獨特性,首先是業務需求的多層次化,既能滿足內銷的市場預測,又能滿足外貿型單個業務訂單需求,還能應變OEM外包生產方式等。這些方式的操作必須簡單,易于掌握,從而更好的滿足業務員和計劃員更好的平衡業務訂單,內銷的業務和出口的業務可以分開評審,更容易科學合理安排生產排程;第二是物料進度控制模塊不能少,并且要簡單實用,便于計劃員分析,物料供應不順暢是小家電行業的最大瓶頸,特別是對中小型企業而言,又沒有那么多資金可供占用,備庫存顯然是不實際的,因此,大多數廠商都是按照訂單采購的方式,所以對物料供應及時性的要求非常高。ERP系統的最基本思想就是供需平衡,如何把這種“供需平衡”的數據流實時的反映在某一界面上,讓計劃員或者采購員一看就知道缺什么材料,什么時間哪一個訂單需要,是非常關鍵的。最好還能夠自動預警,提醒計劃員在適當的時候采取相關的動作,這樣的系統才比較完善;第三就是如何更好的直接在系統中去平衡產能。有經驗的管理者會深深體會到生產計劃排程對公司的成本和生產力會產生深刻影響。現今各大ERP的真正技術瓶頸在于詳細的生產計劃排程。在一些上了ERP的企業,存在一個有趣的現象,企業里無論ERP搞得怎么如火如荼,似乎都與生產調度人員無關,因為他們認為ERP系統與生產計劃排程沒有瓜葛的。產生這類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一些ERP軟件的生產計劃排程和企業資源計劃系統的整合、協調技術復雜,各用戶的生產計劃排程和產能控制方式個性化強,沒有標準的模式。因此,在項目選型時要特別注意,不要去買一個無任何作用的模塊。第四是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物料退換、補料、退貨的情況以及返工訂單的處理,必須能夠從系統里反映該業務,也就是說不能獨立于系統之外,否則,就不會從系統里反映出真實的信息,特別是對產生這些業務的所需物料,不能從系統里真實的反映出來,如供應商的來料合格率、返工造成的物料需求、物料損耗的統計等數據就有失真實性。站在物控的角度,要盡量避免采取“倒沖”庫存的管理方式,因為是車間庫倒沖,一些物料損耗的細節根本無法把握,從而造成物料損耗的成本較高;第五就是關鍵數據的處理能夠批量自動導入系統。因為是“小批量多批次”生產訂單,BOM表的結構變化也非常快,BOM表更新的工作量也非常大,如果ERP系統有類似的功能,BOM工程師的工作量會少很多。還有,一些關鍵數據系統能夠自動批量導出,如生產日報表、庫存余額日報表、呆滯物料報表等,這樣才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應用ERP系統后管理層角色的轉變 

  當我們走上了ERP之路后,回頭再看看企業的當初,我們不難發現,利用ERP系統其實是在幫助規范企業的管理。ERP系統的實施,對企業的管理也是一個挑戰,特別是基礎的管理,可以說對企業的發展是一種促進和提高。談到這里,一些基層的管理人員深有體會,因為沒有規范的物料編碼,幾百種通用小五金件管理起來比較麻煩,登記管理很不規范,同一種零部件往往在公司的記錄本上記錄的名字都不一樣,管理起來效率比較低下,常常是生產等著上線,各種零部件庫存的數量經常無法準確掌握,其他的各種大件、通用件、類似件的管理也是很被動,一方面是大量的呆滯物料產生,另一方面是因為找不到物料而造成的重復催料,造成的生產物流方面的混亂和經濟上的損失相當大。實施ERP系統后,有了標準的物料編碼和物料描述,有了精確定位的庫位管理,將倉管員從繁重的手工記錄中解放出來,從而保證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場的管理中。ERP系統是企業管理的信息化平臺,它提供給我們的是一些枯燥無味的數據,但正是這些平凡而不起眼的數據信息,確時時刻刻在反映一個企業經營運作的狀況,為企業所有的管理者提供決策的依據,當然,因為站的高度不同,認識的程度也就會不一樣,但它的實質是不會變的,就是要求我們學會利用這些信息去做出正確的決策。由于信息共享,數據及時可靠,使企業管理層對企業的狀況一清二楚,為經營決策和加強管理提供了充分的依據。如庫存狀態的充分了解,為倉儲經理和采購提供了如何降低庫存的依據,如何去避免呆滯物料的產生,如何去消滅呆滯庫存。對銷售狀態的充分了解,為市場經理提供了如何加強產品銷售和市場營銷的依據,從而制定正確的市場營銷策略。如對采購狀態的充分了解,為采購經理提供了如何改善和加強對采購瓶頸的管理,加強供應商的管理,合理的對供應商進行評估,從而保證供應鏈穩定。如對生產狀態的充分了解,為生產經理提供了如何充分利用現有產能生產出更多符合市場需要的產品,制定合理的生產計劃,不斷提高生產效率。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