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供應鏈管理對庫存控制優化的支持作用
2008-8-12 10:0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引言
庫存是指處于儲存狀態或運輸過程中,為了應付不確定需求而儲備的資金或物品,按照經濟用途可以分為:商品庫存、制造業庫存和其他輔助材料庫存,根據存在的作用又可以分為:周期性庫存、在途庫存、安全庫存或緩沖庫存、投機庫存、季節性庫存與冷背庫存。
庫存控制是對物流過程中數量、時間、結構、地區分布等進行計劃、協調和控制的物流作業活動。對于企業的管理者而言,庫存控制問題一直是企業物流管理甚至是供應鏈管理的難題之一,因為既不能沒有庫存,又不能讓庫存過多。
在我們周圍,由于庫存控制不善,導致物流、資金流出現問題,最終造成企業破產、倒閉的事情時有發生,難怪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許多企業的管理者都“談庫色變”?梢哉f,庫存控制的優化問題已經成為企業當前需要慎重對待和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
二、傳統管理模式下庫存控制存在的弊端
1、傳統管理模式下的庫存控制方法
傳統管理模式是相對于供應鏈管理而言的,主要是以單一企業為對象的企業運作管理,庫存控制的主要目的也是針對單一企業的庫存進行分類管理,確定訂貨點及訂貨量,確保企業個體的庫存總成本最少。這種傳統的庫存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對單一品種實施庫存控制的定量訂貨法、定期訂貨法、雙堆訂貨法等,對多品種實施庫存控制的ABC分類管理法、多品種聯合采購法等。
傳統管理模式下的庫存控制方法主要是針對單一企業而設定的,市場反應和企業間協作的程度普遍偏低,方法的實施又需要依靠大量的歷史數據和經驗進行預測分析,信息獲取時間長且不夠準確的問題較為嚴重,一旦市場發生突變或預測偏差,對企業經營的影響可能是致命的。
2、傳統管理模式下庫存控制存在的缺陷
傳統的企業庫存問題與供應鏈管理下的庫存問題有許多不同之處,這些不同點體現出供應鏈管理理念對庫存的影響。在傳統管理模式下,企業庫存控制側重于優化單一的庫存成本,從存儲成本和訂貨成本出發確定經濟訂貨量和訂貨點。從單一的庫存角度看,這種庫存控制方法有一定的適用性,但是從供應鏈整體的角度看,單一企業庫存控制的方法顯然是不夠的,在這種管理模式下的庫存控制也自然存在著某種先天性的缺陷:
(1)庫存控制缺乏合作性與協調性
在傳統管理環境下,企業之間都是各自獨立的單元,其使命和目標往往是以滿足自己最大獲利為使命和目標的,例如,制造商的生產計劃往往是根據自己的生產能力制定的,一味的追求批量效益,而零售商在經營中也是以自己為中心的,總是希望商品能夠隨叫隨到,有時為了獲取緊俏商品,甚至夸大訂貨量,導致供應鏈的需求放大。企業這種“畫地為牢、各自為政”的意識普遍存在,由于不信任、競爭和敵對的態度導致的組織障礙,更是影響到企業庫存控制的成效。
而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庫存控制,其前提就是供應鏈各成員間能夠按照一定的服務標準無間隙、流暢地合作與協調,整個供應鏈能夠根據用戶的要求步調一致,從而實現庫存最優化,適應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
(2)庫存控制的績效考評尺度具有局限性
傳統管理環境下的庫存控制,考核標準都是以單個企業或部門為依據的,考核指標沒有涉及到與上下游企業間的整體績效,如很多企業僅使用庫存周轉率等指標對庫存控制優劣進行評定,根本沒有考慮到對用戶的反應時間和服務水平,而類似于總訂貨周轉時間、提前或延遲交貨時間等服務指標也常常被忽略。比如某些企業經常用倉儲費用考核物流成本和庫存控制水平的高低,卻忽略了運輸費用的存在,由于這兩項費用具有“二律背反”的特征,僅考核其中的某一項指標,并不能說明企業物流總成本的控制情況,這種“短視”現象在單一企業的庫存控制中普遍存在。
(3)庫存控制策略過于簡單化
無論是生產企業還是物流企業,庫存控制的目的都是為了確保企業乃至供應鏈運行的連續性和應付不確定需求,傳統的庫存控制策略多數是面向單一企業的,采用的信息基本上都來自企業內部,而許多企業對所有物品均采用統一的庫存控制策略,難以反應出供應與需求中的不確定性。
(4)庫存信息傳遞能力較低
信息系統對企業庫存控制的支持作用巨大,很多企業的成功都依靠于此,如國內零售新貴物美集團,就是依靠其強有力的信息系統支持,對庫存信息進行預測、分析,實現對用戶需求的快速響應。而在傳統的管理環境下,許多企業的信息系統不能很好的集成起來,提供的信息往往是延遲和不準確的,由此造成企業間庫存水平的過高也就不足為奇了。
三、供應鏈管理對庫存控制優化的支持作用
供應鏈是圍繞核心企業,從市場需求出發,由產品生產和流通過程中涉及的原材料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或零售商以及最終消費者組成的供需網絡。供應鏈管理是一種集成化系統化的管理方式,它從全局的角度通過合作伙伴間的密切合作對供應鏈上的物流、信息流以及資金流進行控制和調度,以最小的成本和費用產生最大的價值和最佳的服務。
由于庫存是以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的形式存在于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中,庫存控制的能力和效果會直接影響到供應鏈的運作成效和成員間的整體利益,而供應鏈管理的先進策略和理念也會反作用于庫存的控制過程,推動企業庫存控制實現優化,可以說,供應鏈管理對庫存控制能力的提升和優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1、供應鏈管理環境下庫存控制的技術特點
如果將傳統的庫存控制方法比作企業執行層面的技術,那么,供應鏈庫存管理所涉及的策略思想就應該是企業經營層面或管理層面上的戰略了。
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供應商管理庫存、聯合管理庫存、多級庫存優化、工作流管理等等,都體現出一種供應鏈成員互助互利、資源共享的庫存控制策略和執行規范,它們實際上是為供應鏈成員間更為緊密的溝通協作提供了一個技術標準和操作平臺。在供應鏈管理中應用較廣的供應商管理庫存和聯合管理庫存的庫存控制策略就體現出這一技術特點。
(1)供應商管理庫存策略(VMI)
一般來說,VMI策略適用于:零售商或批發商沒有IT系統或基礎設施,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庫存;制造商實力雄厚并且比零售商市場信息量大;有較高的直接存儲交貨水平,因而制造商能夠有效地規劃運輸。
20世紀90年代末,上海華聯超市允許廣州寶潔公司將信息系統的終端與華聯的POS系統連接,由寶潔公司實施VMI管理策略,從而使寶潔公司的生產和銷售建立在供應鏈最佳庫存水平的基礎上,而華聯超市中寶潔公司的產品貨源也得到了保證,為超市帶來了銷售效益。正是依靠寶潔公司豐富的供應鏈管理經驗和強大的信息系統支持,以及上海華聯超市充滿信任的合作,最終實現了“雙贏”局面。
(2)聯合庫存策略(JMI)
JMI是一種在VMI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供應商與用戶權力責任平衡和風險共擔的庫存管理模式。傳統的庫存控制策略是供應商和核心企業、零售企業都自設倉庫,自己進行庫存管理,不考慮合作伙伴間的共享問題,因此原材料到產成品,直至最終用戶手中,需要周轉多次,造成了整個供應鏈資源的重置和浪費。
在聯合庫存管理下,供應商企業將取消自己的產成品庫存,而將庫存直接設置到核心企業的原材料倉庫中,或者直接送到核心企業的生產線上,從而對分布在供應鏈多個節點上的庫存進行大幅削減,這種策略的應用為庫存控制實現優化提供了可能。
2、供應鏈管理對于推動庫存控制實現優化具有支持作用
(1)供應鏈管理能夠暴露出企業庫存控制過程中的潛在問題和危機,加強庫存控制程度
單一企業在進行庫存控制時,經常會為了應付不確定性而擴大庫存持有量,當銷售量迅速增長時,諸如不按期交貨、殘品率的問題逐漸被銷售增長的光芒所掩蓋,企業庫存控制中的問題被忽略了。而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可以透過JIT采購等策略的實施,逐漸降低庫存持有量,將企業庫存控制中的問題表露出來,并加以解決,從而提升庫存控制能力和企業管理水平。
(2)供應鏈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社會庫存量,減少庫存控制成本
供應鏈的形成,要求對組成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做出優化,建立良好的協作關系,這種關系有利于促進產品快速流通,降低社會庫存量,避免庫存浪費和資金占壓,對于庫存控制的優化具有長遠意義。例如,一般的零售商店為了滿足客戶需求往往要儲備40萬種商品,而世界第五大零售商麥德龍公司通過與供應商、客戶建立一種長期協作關系,來實現供應鏈整體的庫存優化控制,其儲備商品能夠保持在15萬種左右,還不到一般零售商店的一半,大幅降低了庫存控制成本和資源浪費。
(3)供應鏈管理有利于企業從“庫存實物控制”向“庫存信息控制”的轉變,實現信息化庫存控制的目標
供應鏈管理是建立在信息暢通、資源共享的基礎上的,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庫存控制,可以理解為信息平臺下的庫存控制,通過信息代替庫存,也就是企業持有的是“虛擬庫存”而不是實物庫存。
通過信息技術控制庫存,直到供應鏈的最后一個環節才交付實物庫存的方式,可以明顯減少“靜態”庫存的持有水平,減少流通環節,降低庫存控制的級數和難度。從全球零售業巨頭沃爾瑪公司成功的案例中可以看到,通過其全球網絡和信息系統,沃爾瑪公司總部可以在1小時內對全球4000多家分店每種商品的庫存量、上架量和銷售量全部盤點一遍,從而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優化庫存,達到控制目的。
(4)供應鏈管理確保了企業庫存控制的柔性和快速反應能力
供應鏈管理環境下,企業庫存得到了優化,整個供應鏈中多余、呆滯的庫存降到了最低點,面對市場需求的變化,企業可以迅速做出反應,調整產品或是改變策略,有效地規避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從日本豐田公司成功的案例中不難發現,正是這種JIT柔性化生產管理方式的推廣,以及對市場需求的快速反應能力,使其成為了世界汽車產業中的佼佼者和領先者。
四、結語
庫存控制的成敗不僅需要依靠信息數據、管理策略的技術支持,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企業與供應鏈成員之間的合作意愿和協同能力。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供應鏈管理下的庫存控制在技術上已經不是什么難題了,關鍵還在于各企業、決策者之間對資源共享的態度和認知程度,能否打破企業間的利益壁壘已經成為庫存控制合理化進一步發展的關鍵,也只有站在供應鏈管理的戰略高度上實施庫存控制,才是實現企業庫存控制最優化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