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貿易順差高于預期 出口增速重新走高
2008-8-12 9:4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昨日,國家海關總署公布了7月份的貿易數據。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累計貿易順差123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9.6%,凈減少131億美元。其中,7月當月我國實現貿易順差約為252.8億美元,同比下降6.0%,凈減少約9億美元。7月貿易順差出現大幅反彈,連續(xù)第五個月環(huán)比走高,明顯高于市場預期。
與此前公布的上半年累計貿易順差同期下降11.8%,尤其是今年6月份當月貿易順差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20.6%、凈減少55.4億美元相比,貿易順差持續(xù)下滑的速度有所放緩。
6月份,我國外貿出口增長從5月份的28.1%,驟然回落到17.2%,一度引起社會各界對今年出口形勢的擔憂。11日,海關總署發(fā)布最新的進出口數據,7月份當月我國出口同比增長26.9%,增速重新走高。
順差縮減速度趨緩
分析人士認為,貿易順差的持續(xù)減少,與出口相對放緩、進口相對提速有關。數字顯示,前7個月中國出口8029.1億美元,同比增長22.6%,增速比去年同期減緩6個百分點。同期,中國進口6792億美元,增長31.1%,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1.6個百分點。
國家發(fā)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貿易順差的不斷減少,主要是因為我們長期以來的政策都是朝著減順差的方向在走。"在這個大方向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引起了經濟變量的變化。"
在他看來,原材料以及進口能源等價格上漲,以及外部需求的不斷減少,也是出口增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同時,貿易順差的持續(xù)減少,也與初級產品的進口均價大幅上漲有關。統(tǒng)計顯示,前7個月中國進口初級產品2216.5億美元,同比增長70.6%,占同期進口總值的32.6%。其中,進口煤炭均價同比上漲51.9%,進口大豆均價上漲78%。
政策調整引發(fā)出口積極性
昨日,多數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表示對于7月的貿易數據持樂觀態(tài)度。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認為,從前7個月的數據來看,作為高技術含量產品的機電產品出口增長速度仍然很高,25.7%的增幅超過了出口總值22.6%的增速,顯示出我國出口結構仍然處在不斷提升當中。而作為勞動密集型的服裝類出口值雖然有所增長,但折合成人民幣其實已經是負增長,也符合我國出口結構調整的預期。
數據顯示,前7個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4642.2億美元,增長25.7%,占同期出口總值的57.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4個百分點。而傳統(tǒng)大宗商品出口增長仍然呈現放緩跡象。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624.9億美元,增長3.4%,比去年同期回落19.6個百分點;鞋類出口165.5億美元,增長14.2%,回落4.3個百分點。
"數據比預期樂觀,進出口增長都很強勁。"西南證券宏觀分析師王劍輝表示,此前對人民幣升值和外需放緩打擊出口行業(yè)的擔心可能是過慮了,"至少從數據本身來看,出口并沒有衰退的跡象,這與政府對紡織等行業(yè)出口退稅回調以及一些地方政府支持當地出口產業(yè)有一定關系"。
不僅如此,還有觀點認為,出口的樂觀態(tài)勢還得益于人民幣升值速度的放緩。從7月中旬開始,人民幣由連續(xù)升值轉變成小幅貶值的情況,匯率穩(wěn)定提高了相關企業(yè)的出口積極性。
廣東東莞一家外貿企業(yè)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9-11月通常是集中出口期,每年此時是西方國家的購物旺季,因此,未來的企業(yè)的出口形勢可能會比較樂觀。
高盛駐香港經濟分析師梁紅和宋宇表示,今年以來的貿易數據波動較大,有可能反映了節(jié)假日變化和奧運的影響,如果除去這些影響帶來的不穩(wěn)定因素,出口增長應是在22%-23%左右運行,弱于去年的增長,但優(yōu)于此前很多人的預期。
專家預計出口增速放緩仍持續(xù)
雖然有專家對于7月份的數據比較樂觀,但是,對于未來的出口走勢卻一致認為,仍會繼續(xù)維持出口增幅下跌的態(tài)勢。
張燕生告訴記者,由于美國次貸危機影響尚存,外需不好致使買單大幅下滑以及美國次貸危機如滾雪球般接連向信貸、信用領域擴散,造成日、歐經濟衰退,刺激世界經濟下行。"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將使得中國出口面臨極其不好的形勢"。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也十分贊同張燕生的這個看法。他向記者表示,未來實際出口增長仍將繼續(xù)減速。隨著國內經濟增長的減速,實際進口增長也同樣面臨繼續(xù)下行的壓力。
綜合考慮進出口價格水平的變化,他預計,三季度出口與進口增長將雙雙放緩至20.2%和29.1%,三季度貿易順差預計為650億美元,同比下降11.2%。
"在目前整個世界出口市場降溫、成本不斷上升的形勢下,我國外貿出口仍想維持很高的增長速度是不太可能的。貿易順差減少應該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但不應當制定不切實際的目標。"梅新育告訴本報記者。
興業(yè)銀行經濟學家魯政委則表示,7月份的單月貿易數據不能減緩對中國經濟下滑的擔憂,全球買家可能不得不在中國出口商上調價格后的一兩個月中購買中國商品,但隨后會轉向其他國家購買,所以數據不會改變中國經濟增長將放緩的基本面。他認為,可能會改變的是中國可能將延期出臺支持增長的相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