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調高調優調輕 加快向經濟強省跨越

2008-8-10 11:3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解讀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決定》 
    編者按 作為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一項重要成果,省委、省政府近日正式出臺了《關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決定》、《關于進一步加強節能減排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意見》、《關于建立促進科學發展的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評價機制的意見》、《關于建立科學發展評價考核體系的意見》、《關于切實加強民生工作若干問題的決定》、《關于調整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的通知》六個指導性政策性文件。在發展導向上,進一步明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和產業政策;在利益導向上,對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進行了較大調整,體現了“讓科學發展者得益”的原則;在考核導向上,制定了五大類28項科學發展評價考核體系,建立了引導領導干部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的領導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從今天起,本報將刊登系列解讀報道,以幫助廣大干部群眾正確理解文件精神。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既是克服當前困難的根本出路,也是實現長遠發展的戰略舉措。 
    胡錦濤總書記明確指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抓得越早、抓得越緊、抓得越實,就越能夠打開發展新局面,贏得發展新優勢。江蘇作為沿海發達省份,應該以更大的決心、更有力的措施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為認真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省委、省政府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重點課題,作為完善體制機制的重要舉措。 
    在總結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任務的重要時刻,省委、省政府又出臺了《關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決定》。 
    這是江蘇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一項重要成果。 
    又好又快,堅定不移地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政策背景] 江蘇經濟總體上正處于工業化中后期發展階段,呈現出一系列新的特征:產業結構由工業經濟為主向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相互融合轉變;城市發展由規模擴張為主向功能完善、質量提升轉變;對外開放由擴大出口、引進外資為主向全面融入國際分工、提升國際競爭力轉變。根據國際一般經驗,進入這一階段,迫切需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經濟發展轉型升級。這個階段,既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與有利條件,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專家視點] 宋林飛(江蘇省社科院院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黨的十七大的要求,也是江蘇自身發展的要求。省委、省政府出臺這個重要文件,認真總結了過去發展的經驗教訓,又借鑒了國際國內的成功做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據我了解,為了起草這個文件,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重視程度,調研的廣泛與深入,參與部門和人數之眾多,是近年來少見的。江蘇創造出世界經濟的奇跡,人均GDP翻兩番只用了12年時間,而亞洲“四小龍”則用了25年,日本用了50年,美國用了75年,英國用了100年。在當前不確定因素增多的情況下,要創造新的奇跡,就不能繼續走大量耗費資源、能源的老路,要以“脫胎換骨”的勇氣加快產業升級。通讀這個重要文件可以看出,省委、省政府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思路是,以“調高、調優、調輕”產業結構為根本要求,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環節,以加強節能減排為重要突破口,以創新體制機制為有力保障,加快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的跨越。 
    引導結構調整,大幅度提升產業層次 
    [政策背景] 江蘇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比重偏低。2007年,江蘇服務業增加值比重低于廣東4.6個百分點、浙江2.7個百分點,比人均GDP相近的國家和地區低10個百分點左右,遠低于發達國家70%以上的水平。金融保險、信息服務、現代物流等新興服務業發展不快,生產性服務業占比31.5%,發達國家一般在60%以上。工業結構偏重,重工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68.8%,分別比廣東、浙江高8個和14個百分點。全省產業同構比例超過90%,產業之間的關聯度不強,缺乏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企業集團。 
    [專家視點]宋林飛:“調高、調優、調輕”是江蘇對調整經濟結構的基本取向。在江蘇經濟發展這個階段,必須以現代服務業帶動先進制造業,這個文件給我們提出了具體的路徑。 
    首先要重點發展生產服務業,重中之重是發展金融、現代物流、軟件。這是現代社會重要的三大產業。在發展金融業方面,不能僅靠擴大存貸差,更要加大中間業務。發展現代物流則有利于降低企業成本。信息產業已成江蘇的第一產業,然而江蘇的軟件發展遠遠不及硬件產業,平衡軟硬件產業的發展非常重要。 
    文件明確提出,江蘇發展工業依靠園區,發展服務業也要依靠園區。在服務外包方面,江蘇企業既可以為省外、國外企業做外包,也可以把服務外包給人家。在發展總部經濟上,江蘇也要有所作為,吸引省外國外的大企業、大公司把它們的總部、研發中心、營銷中心遷到江蘇來落戶。 
    再者要發展先進制造業,把主導產業做強,新興產業做大,傳統產業做優,培育一批大企業集團。在農業方面,不僅要發展產量高、效益高的農業,也要發展有市場的優勢產品。加快“四沿”產業帶建設,積極推進集約發展。 
    文件還要求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它是保持經濟繼續較快增長的基礎,既可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支撐,也可增強社會、企業的投資信心。鐵路、港口、機場成為江蘇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 
    引導自主創新,大幅度提高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政策背景]去年江蘇科技進步貢獻率為49%,制造業對外技術依存度高達65%左右,美國、日本等創新型國家科技進步貢獻率都在70%以上,對外技術依存度在30%以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弱,大中型企業設立研發機構的只有30%,平均每家年申請專利1.7件,其中發明專利0.48件,分別是廣東的44.5%和23%。與深圳相比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差距更大,其90%以上的研發機構、研發人員、研發經費、專利申請都來自企業。江蘇大中型工業企業技術引進經費與消化吸收經費之比約為1∶0.27,日本、韓國這一比例達到1∶8。 
    [專家視點]葛守昆(江蘇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關鍵的舉措,也是應對各種經濟風險和挑戰最有效的辦法。今年以來的情況充分表明,企業在國內外經濟環境趨緊的形勢下,優者更強、劣者更弱,兩極分化、優勝劣汰的現象尤為明顯。凡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有品牌的不僅沒有受到影響,而且贏得了發展的新機遇,拓展了市場的新空間;反之,則步履維艱甚至難以為繼。江蘇是制造業大省,要加快實現由技術對外依賴向自主創新、產品競爭向品牌競爭、低勞動力成本優勢向高素質人才創新優勢的轉變。大力實施自主知識產權戰略,加快培育自主知識產權和自有品牌。大力推進產學研更加緊密結合,吸引更多的高水平科技成果向江蘇轉移、到江蘇轉化。大力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在大力培養國際化人才的同時,花更大本錢引進一批急需的國際化高端人才,引進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和團隊。文件制定了相關的激勵措施,推動自主創新。 
    引導節能減排,大幅度降低資源環境成本 
    [政策背景]經濟增長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2003年到2007年,江蘇全社會投資年均增長26%,比“九五”、“十五”時期分別高出13.7個和2.1個百分點。每年新增耗能1500萬噸標煤左右,萬元GDP能耗0.85噸標煤,遠高于國際先進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較大。土地強度開發強度大,建設用地占全省土地面積比重達到16.7%,德國和日本分別為13%和7.9%。制造業加工組裝多、高端環節少,進料加工多、本地配套少,貼牌生產多、自有品牌少。江蘇工業增加值率在25%左右,而發達國家一般在35%左右。 
    [專家視點]葛守昆:這個文件堅持把節能減排作為產業升級、轉變發展方式的突破口,采取結構調整、技術進步和管理創新“三管齊下”,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三種手段,加快建立激勵、約束和倒逼三個機制,控制增量、優化存量,鼓勵先進、淘汰落后,健全機制、夯實基礎,形成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經濟體系,逐步改善環境質量,確保“十一五”節能減排約束性任務順利完成。(吳劍飛 習生 陳曉蝶)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