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創新 勇于實踐積極推進我國物流行業產業損害預警工作
2008-7-9 13:0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建立物流行業產業損害預警機制,維護物流產業安全,是擺在我國現代物流業面前的現實問題,也是在開放的條件下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必須要解決的大問題。這不僅是我國產業損害預警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產業預警工作在服務業領域的一次新的嘗試與創新。特別是在我國堅持對外開放,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的形勢下,樹立開放的經濟安全觀,建立物流行業產業預警機制,有利于我國現代物流業健康、穩定、快速發展,有利于我國物流企業做大做強,有利于提升我國物流產業競爭力水平,也有利于我國物流業的對外開放。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30年,也是我國現代物流業起步發展的30年。30年來,我國現代物流經歷了探索起步、初步發展,確立了產業地位,尤其是我國加入WTO以后,我國物流業進入了持續、穩定、快速發展的新時期。
一方面,要看到我國現代物流業快速發展,取得很大成績。據統計,2007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達75.2萬億元,比剛入世的2001年增長2.8倍,年均增長25.2%;物流業實現增加值1.7萬億元,比2001年增長1.3倍,年均增長14.8%,明顯快于我國GDP增長速度。物流業增加值占全部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17.6%,比2001年上升1個百分點。社會物流總費用為4.5萬億元,占我國GDP比例18.4%,比2000年下降0.4個百分點。物流業快速發展已經成為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支撐力量,也使得我國物流市場成為全球最具成長性、最具發展潛力的市場。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物流業發展仍然是初級階段,面臨不少問題。主要是:一是社會物流總費用居高不下。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從2001年的18.8%下降到2006年的18.3%以來,一直在18.3%~18.9%之間徘徊,2007年比上年高出0.1個百分點,達到18.4%,我國這項指標比發達國家10%的水平高一倍左右。這個差距集中反映出我國物流產業發展水平還很低,競爭實力還很弱。二是物流企業集中度不高,實力弱。雖然我國物流企業成長很快,但實力還不能和國外相比。2007年,德國郵政集團營業額達到795億美元,美國郵政服務公司726億美元,聯邦快遞公司323億美元,丹麥馬士基447億美元。而中國最大的物流企業中國遠洋集團的年經營額只有154.1億美元。我國進口石油總量的80%使用國外油輪,進口鐵礦石占世界鐵礦石運力的50%。三是面臨激烈的競爭。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為中國物流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中國物流市場已經成為跨國公司關注的重點,投資的熱點。一些跨國公司借助現代的物流理念、資金、技術和管理優勢,搶灘中國市場。如丹麥馬士基、美國聯邦快遞、聯合包裹、敦豪、總統輪船、荷蘭天地、德國郵政、宅急便等,已由當初的謹慎逐步遞進,轉向加速在中國市場的本土化擴張。他們從合資走向獨資,從單一業務走向綜合業務,從中心城市走向全國網絡布局。外資企業在中國國際快遞業已占有80%以上的份額,而且越來越占有強勢地位。有的國外快遞企業直接大幅降價,以低價搶占市場份額;有的國外班輪公司以資源優勢強行增加收費。有一個外資企業并購了一個具有全國網絡的民營物流企業,該企業在全國500多個城市設立了網點,有二三十家分公司。另一個外資企業與我國某行業中多家大企業合作,在上海、重慶、武漢、廣州、長春、青島等地建立了加工配送中心,構建了物流配送體系。一個發達國家的總統說過,誰控制了流通,誰就控制了這個國家的經濟。這不是很值得我們深思嗎?這就告訴我們,世界不是平的,市場不是沒有風險的。特別是現代物流業在我國是一個新興的產業,又是一個跨行業的復合性產業,它是在經濟高速發展,經濟結構調整中應運而起,產業體系正在形成,企業在成長壯大中,法律、政策體系不完善,產業是很脆弱的,像小孩子一樣需要呵護,使他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30年來,改革開放實踐證明了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必由之路,是強國之路。只有開放才能搞活,只有開放企業才能做強做大,強大了、發展了才是安全的保證。外資企業的進入,既給中國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我們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我們要充分利用外資來發展中國的物流市場,我們也需要學習國外先進的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經驗和技術,但也要充分考慮到我國物流市場公平競爭和對國家經濟安全運行的影響。我們既要始終不懈地堅持對外開放,利用國際通行原則,發展我國物流業,同時也要充分利用國際通行的原則保護自己。這就必須要對影響我國物流發展安全,甚至影響我國經濟安全的事件和苗頭進行準確預測、及時預警、制定預案、有效預控,既妥善應對國際經貿摩擦,又善于運用國際通行規則發展和保護自己。從這個意義上講,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決定聯合建立物流行業產業損害預警機制,通過有效運用貿易保護和貿易救濟手段,維護行業和企業的合法權益,保護物流產業安全和國家經濟安全,非常及時,很有必要。
開展物流行業產業損害預警工作在服務業還是第一次,是一項創新性工作。特別是物流產業的產品就是服務,這需要我們貫徹科學發展觀,認真探索,勇于實踐。一是要把物流行業產業安全工作充分重視起來。維護物流行業產業安全是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方面。在座的專家、協會和物流企業的同志們,要從國民經濟和物流業發展的全局認識這項工作的重要性,積極主動地做好維護國內物流行業產業安全工作。二是要大膽創新與探索,不斷發展完善物流產業損害預警機制和工作體系。發達國家有很多保護本國產業的制度性措施,我們可以借鑒,形成我國完善的維護物流產業安全制度體系。三是要著重于預警預防。要加強預警信息的深度分析,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加強基礎性、綜合性、戰略性研究,加強對熱點、難點、重點問題的研究分析,及時發現問題隱患,及時報警,啟動預案,實現有效控制。四要加強學習。物流行業產業損害預警工作是一項新的工作,要在實踐中加強學習,總結經驗。特別是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負責這項工作的同志和有關企業的負責同志,一定要認真學習國際上服務業貿易的有關規則與法律準則,學習我國產業損害預警調查的方法和貿易救濟的有關條例。做好物流行業產業損害調查和維護產業安全的各項工作。我這里特別要強調的是,做好這項工作,離不開有關部門、企業和專家的大力支持。在這項工作的籌建過程中我們和商務部密切配合,得到了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有關協會大力支持,各位專家和有關企業非常重視,積極參與,做了大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