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等三部門齊行動 我國將對“熱錢”展開阻擊
2008-7-8 11:0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如今,“熱錢”已開始進入監管部門的視線。為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監管,完善出口與收結匯的真實性及其一致性審核,外匯局、商務部、海關總署聯合頒布《出口收結匯聯網核查辦法》,決定自2008年7月14日起對出口收結匯實行聯網核查管理。 據了解,今年以來,我國外匯儲備繼續保持高速增長,與此同時,外匯儲備扣除外貿順差和外商直接投資的部分增速更為驚人。我國5月末外匯儲備余額近1.8萬億美元,較去年年底增加2600多億美元,其中不可解釋部分高達近1700億美元。相關業內人士推測,雖然很難說這1700億美元全是熱錢,但是肯定有一部分“熱錢”藏匿其中。
社科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專家張明認為,經常項目下的貿易、收益和經常轉移都可能成為“熱錢”流入的渠道。“熱錢”通過貨物或服務貿易進入中國的方式多種多樣。例如,境內外貿企業既可以通過低報進口、高報出口的方式引入“熱錢”,又可以通過預收貨款或延遲付款等方式將資金截留在國內,還可以通過編制假合同來虛報貿易出口。目前,“買單出口”已經成為“熱錢”通過貿易渠道流入中國的重要方式,在國內已經出現了較大規模的買單出口市場。外匯核銷單的申領失控與倒賣,造成了大量的虛假貿易以及相應的“熱錢”流入。
實施出口收結匯聯網核查,就是通過將企業出口收結匯情況與其海關貨物出口情況加以核對,有效甄別貨物貿易項下資金流入的實際貿易背景,以保證出口及其收結匯的真實性和一致性。
辦法規定,企業出口收匯(含預收貨款)應先進入企業的出口收匯待核查賬戶。企業在通過待核查賬戶辦理資金結匯或劃出手續時,銀行應登錄出口收結匯聯網核查系統,在具體貿易類別相對應的可收匯額范圍內進行收匯核注。
據悉,出口收結匯聯網核查系統是外匯局與商務部、海關等部門借鑒1998年進口付匯聯網核查的成功經驗,依托中國電子口岸建立的。實行聯網核查,是以電子信息聯網手段取代傳統的紙質單證審核做法,實現對貨物貿易外匯收結匯的監管。這一方式方便了銀行和企業操作,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同時改善了監管的有效性。為繼續給合法規范經營企業的貿易活動提供便利,在確定出口與收結匯的真實性與一致性對應關系中,將充分考慮不同貿易類型和行業的特點,區別對待。
為配合實施出口收結匯聯網核查,完善外債統計監測,嚴格管理短期外債規模,外匯局同時發布了《關于實行企業貨物貿易項下外債登記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決定對企業出口預收貨款和進口延期付款實行登記管理。
海關有關人士表示,加強預收貨款與未來實際出口的跟蹤監管,可防止無真實貿易背景的“熱錢”借用貿易渠道流入境內投機獲利;改進對進口延期付款的監督管理,可防止潛在的債務風險,防止未來資金集中大規模流出。在加強對貿易信貸管理的同時,將充分考慮大型成套設備、船舶等特殊行業和企業的實際需求。
出口收結匯聯網核查系統將于2008年7月14日起在全國范圍內試運行,2008年8月4日起正式運行。出口預收貨款和進口延期付款登記,分別于2008年7月14日和2008年10月1日起實施。海關人士認為,上述兩項政策的實施,將進一步完善貨物貿易外匯管理真實性審核手段,有利于改善我國對外貿易環境,規范貨物貿易項下外匯資金流入和流出,解決出口與其收結匯背離的問題,有利于促進我國涉外經濟平穩健康發展,防范國際經濟風險,為進一步改革開放創造更為有利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