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搶抓糧源 加快發展糧食產業經濟

2008-7-7 13:3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了“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農村市場和農業服務體系”、“加大支農惠農政策力度,嚴格保護耕地,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以及“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和龍頭企業發展”等一系列政策。我市是全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統籌城鄉發展的一攬子惠農政策,為糧食企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一、以政策扶持為契機,培育壯大經濟實力

  2007年國家除繼續對糧產區實行綜合直補(糧食直補、種子補貼、糧食大縣補助、農機具補貼等)和對龍頭企業貼息扶持及投資人股外,明確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推進優質糧食產業工程,確保優質糧食生產能力不斷提高;落實對內資重點企業從事農產品初加工業所得暫免征收企業所得稅政策;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與農產建立利益聯結關系,發展有優勢的農產品加工業,重點建設一批優質、專用、規;蜆藴驶霓r產品加工基地,延長產業鏈,努力增加農民收入;調整信貸政策,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流轉信貸投入力度和項目資金扶持力度等等。這些政策的含金量大,覆蓋面廣。我們要緊緊抓住政策機遇,用足用活政策。二是啟動并儲備一批項目。沒有項目就沒有發展,沒有項目儲備就沒有后延實力,項目是經濟發展的抓手。在項目選擇上,既要符合政策取向,又要瞄準市場前沿;既要立足主業,又要跨行合作。著力突破土地、資金、環保等瓶緊因素的制約,精心規劃,穩步實施,把有限的資源用在刀刃上。二是樹立品牌意識。品牌就是市場,品牌就是效益。目前我市糧油產品,品牌過多過雜,很多企業貼牌生產的比例大,品牌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低,影響力不大。著力解決企業間互利合作意識不強,行業內自律意識淡薄等問題,不斷提高品牌效應。三是發展精深加工。精深加工是糧食經濟快速發展的有效途徑。創新是企業的靈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適用技術的推廣,市場需求產品的更新換代能力加強,追求高附加值是企業的內在選擇。最近到外地一個企業考察,繕食纖維面條每300克出廠價賣到8元,遠遠高于面粉的盈利水平。像米糠營養素、速食方便米粉(條)、保鮮米粉(條)以及各種功能性大米,生產技術成熟,工廠化生產條件具備。著力解決初加工產品過多且生產能力過剩,技術含量過低,精深加工嚴重不足等問題,不斷提高產品創新和應對市場能力。四是大力實施產業化。產業化經營的重要基礎和核心是龍頭企業。作為龍頭企業,一定要有較強的市場開拓能力、加工轉化能力、儲存;芰彤a業聯動能力。我們要在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的同時,積極推進糧食產加銷一體化經營。重點推進龍頭企業的基地建設,推廣公司加基地聯農戶的經營模式,大力發展農企合作組織,通過吸納農戶入股、技術入股、土地使用權入股等形式,著力解決農企合作關聯度不大、產加銷聯結不緊密等問題,不斷提升企業的綜合運營能力。

  二、以產權改革為抓手,突出發展區域經濟

  從經營角度看,無論是國際市場還是國內市場,企業之間的競爭是企業綜合實力之間的較量。糧食經營的“春秋列國”•時代已經過去,取而代之的是“戰國七雄”之間的競爭,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對現有糧食企業進行新一輪戰略性調整和改組,壯大骨干糧食企業的競爭實力。在調整改組中,要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辦公廳(2007)74號文件精神,按照“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從總體上做到集中優勢資產,重組低效資產,盤活呆滯資產,淘汰無效資產。重點抓好工商聯手、國有購銷企業整合、國企民營融合改組等,同時,妥善處理好歷史遺留問題,努力把企業做大做強,發揮集團經營的優勢,力求取得規模效益。從糧油種植結構看,除廬江和無為部分地區一油(麥)雙季稻外,其它地區主要以一油(麥)一稻為主,糧油種植特色明顯。但優質品種雜多,生產不成規模;特色品種暢銷,基地開發不足。重點圍繞“鞏固和擴大優質帶,拓展和開發特色帶,淘汰和改造傳統帶”,不斷橫向擴張,增加品種,縱向拉長,系列發展,逐步形成優質化、專用化、規模化的具有巢湖特色的原料產地,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特色化。從產銷一體化看,仍然存在產銷聯結不緊密、信息發布體系不健全、生產管理與市場營銷相脫節的狀況,重點加強服務體系建設,統籌調配社會資源,發展貿工農一體化組織,逐步形成生產基地化、程序規范化、技術標準化、產銷一體化、服務網絡化的區域經濟發展新格局。

  三、以促農增收為重點,強化農企雙贏舉措

  促農增收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也是糧食企業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更是糧食企業生存發展的必然選擇。因為農業是一個大的產業,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市場,離開了農村、農業、農民,糧食工作就如魚離水,糧食企業就失去了生存與發展空間。

  第一,按照市場導向,發展訂單農業。實踐證明,訂單農業是引導農民走向市場、調整種植結構的一種有效形式,也是糧食企業掌握糧源、發展生產、搞活流通的有效手段。糧食工作要結合市場需求向下延伸,組織訂單生產。著力在健全市場信息發布制度,依法履行合同和提高履約率上下功夫。

  第二,按照現代物流,構建市場網絡。一方面要結合糧食生產布局的調整,合理設置收購網點;另一方面要結合現代糧食物流體系建設的要求,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尋求產銷聯結緊密的合作形式,真正實現產銷一體化。

  第三,強化為農服務,細化各項舉措。一是轉變思想觀念,樹立服務意識。糧食企業網點多,富余人員多,長期與農民兄弟打交道,啟動農村市場,具有獨天得厚的優勢。服務離不開農民,農民需要服務。堅持服務為上,在服務中求生存謀發展。二是創新服務方式,提供全程服務。改變單打一的服務方式;積極推進農企合作組織和各類中介機構的建設。產前利用自身連接市場的優勢,向農民發布市場需求的種植信息,產中以基地開發和訂單生產為媒介,聯手農技等部門提供種子、化肥、農藥和田間管理等服務,產后重點落實國家政策、兌現訂單價格承諾、提供科學儲糧服務,確保把農民生產的余糧收上來,努力降低農產儲糧損失。三是引入現代經營理念,積極探索農企聯手創市場。借助國家鼓勵土地適度規模經營之機,通過農民自愿入股、土地使用權入股等多形式,結成利益共同體,讓農民分享市場經營成果。切實發揮好連接城鄉的優勢,拓寬“兩代一換”、“多代多換”業務。大力推行“二次結算”、“保底價結算”等多種惠民舉措,以服務農業生產、幫助農民增收為宗旨,在為農服務中擴大經營,發展壯大自己,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四、以自身建設為核心,加快培植現代企業

  管理是企業永恒的主題。我市現有企業與現代企業要求相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人發問:一個缺乏現代管理的企業,能走多遠?非常值得深思。改變這種現狀,是需要一番斗爭的,是需要勇氣和膽識的,有的甚至需要脫胎換骨。

  一是采取選派、集中輪訓、專題講座等形式,有計劃的組織安排企業管理人員特別是企業主要負責人進行培訓,學習掌握現代企業管理知識,了解國家相關政策,分析把握市場脈搏,全面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尤其是主要負責人的個人素質。

  二是按照生產經營方向,了解掌握相關方面的技術專家,尤其是大中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建立專家型人才庫,借智借腦把脈問診進行戰略咨詢。三是完善法人治理機構,建立投資決策、經營運行、勞動用工、風險控制等現代管理機制,實現家族式的傳統管理向現代管理轉變,投資經營決策的盲目性向科學性轉變,企業的單純趨利性向企業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轉變,推動糧食產業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