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國經濟面臨五重壓力
2008-7-7 12:3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股市泡沫與房市泡沫化解是萬幸!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 董登新(教授)
沒有人能夠粉飾:2008年是中國經濟多災多難的一年,盡管這一年我們將有百年一遇的奧運會在北京召開,但對于宏觀經濟而言,更有五重壓力將等待著我們去化解。
(一)雪災、震災、水災三大天災先后襲擊中國經濟
(1)雪災。2008年1月10日,一場50年一遇的大雪災發生在中國大地,整整持續一個多月。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造成1111億元人民幣直接經濟損失。據民政部統計,這場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造成了21個省(區、市、兵團)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107人,失蹤8人,緊急轉移安置151.2萬人,累計救助鐵路公路滯留人員192.7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77億畝,絕收2530畝;森林受損面積近2.6億畝;倒塌房屋35.4萬間。
(2)震災。2008年5月12日,四川發生8級大地震,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大的一次自然災害。除四川外,此次大地震還波及重慶、甘肅、陜西等省市,除個別地區外,全國各地均有明顯震感。據民政部報告,截止目前,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96人遇難,374176人受傷,失蹤18385人;僅四川省已倒塌或嚴重損毀不能居住的房屋近450萬間,1000多萬人無家可歸;搶險救災人員已累計解救和轉移147萬余人;因地震受傷住院治療累計96402人,共救治傷病員255萬余人次;受損水廠累計8426個;公路受損里程累計53295公里;四川、甘肅、陜西因災受損商業網點(含個體工商戶)總計近14萬家;各級政府投入抗震救災資金近55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投入近500億元);同時,國內外社會各界捐贈將近560億元。近日,四川省政府首度對外披露,汶川大地震所導致的直接經濟損失已經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重建任務異常艱巨——預計總投資也將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
(3)水災。始于2008年5月下旬的一場強降雨,在南部中國持續了20多天,導致以廣東、廣西、湖南為主的南方9省蒙受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廣東省防汛防風防旱總指揮部發布的信息顯示,從5月25日至6月18日,廣東全省農作物受災面積超過33萬公頃,成災面積將近16萬公頃,絕收面積近6萬公頃。而水稻作為廣東省最大宗的農作物,約占全省糧食種植面積80%,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50%,按此比例計算,受災水稻在15萬公頃,成災8萬公頃左右。此外,廣西目前擁有總耕地面積為260萬公頃,在此次水災中,農作物受災近40萬公頃,絕收超過6萬公頃。廣西全區87個縣(市、區)680萬人受災,造成經濟損失42.5億元。
在國際糧價不斷上漲的關鍵時刻,三大自然災害顯然危害了中國的糧食安全,并加重了中國糧食供給壓力。
(二)高油價與世界性通貨膨脹掠奪中國經濟
石油是國民經濟的“血液”,是現代經濟最重要的原材料和燃料動力。2007年,全球石油每天產量為8153萬桶,而全球石油每天消費量卻為8522萬桶,也就是說,全球每天石油缺口為370萬桶。
1983——2003年,國際原油價格一直穩定在30美元/桶的水平,然而,2003年以來,國際油價不斷創新高:2004年9月,受伊拉克戰爭影響,國際原油價格再次突破40美元/桶,之后繼續上漲,并首次突破50美元。2005年6月,國際原油價格首次突破60美元/桶,并加速前行。2005年8月,墨西哥遭遇“卡特里”颶風,國際原油價格首次突破70美元/桶。尤其是近兩年來,國際油價更是有恃無恐地向上飛漲。
2007年9月12日,國際原油價格首次突破80美元/桶,隨后,繼續加速上場。
2007年10月18日,國際原油價格首次突破90美元/桶,并在年底直逼100美元/桶!
2008年,國際油價以更快的速度向上飆漲,并連續突破每桶100美元、110美元、120美元、130美元、140美元整數大關。
2008年7月3日(美國時間),紐約商品交易所8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在早間電子盤交易中達到每桶145.85美元的歷史新高,收盤創下每桶145.29美元的最新收盤記錄。
正在節節攀升的油價,無論成因何在,對于每天耗油的一半要靠進口的中國來說,油價高企并不斷上漲對經濟的影響將是災難性的,不可低估。同時,油價更是PPI(生產者價格指數)和CPI(消費者價格指數)上漲的源頭,不斷上漲的油價,只會推高物價水平進一步上行。
此外,世界性的糧食漲價,大豆漲價,有色金屬漲價,鐵礦石漲價,如此等等,它們仍將是持續推動中國PPI與CPI上行的重要動力。
(三)中國CPI已進入高位運行而且居高不下
經濟過熱必然推動物價上漲。2003—2007年,中國GDP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高增長,各年增速分別高達10.6%、10.4%、11.0%、10.7%、11.9%,其中,2007年GDP增長率更是創下近12年來(即自1995年以來)最高歷史記錄!為此,2007年將極有可能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拐點”。世界銀行預測:2008年中國GDP增長率大致介于9.4——9.8%之間,這將是近5年來中國GDP增長率首次回歸一位數。
與此同時,2003——2007年期間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漲幅分別為1.2%、3.9%、1.8%、1.5%、4.8%。前四年CPI一直維持在低位運行,然而,2007年下半年中國物價上漲水平開始擺脫4%的上軌約束,并快速上揚,全年CPI漲幅直奔5%而去!
2008年,中國CPI更是節節攀升,前5個月物價漲幅分別為7.1%、8.7%、8.3%、8.5%、7.7%,上半年平均物價漲幅至少應在7.5%以上,考慮下半年物價指數的翹尾因素,2008年CPI漲幅極有可能逼近8%,但仍低于GDP增長率。
穩定物價就是保障民生,2008年從緊的貨幣政策將會更加堅定不移!
(四)節能減排任務艱巨而且沒有退路
“十一五”(2006——2010年)期間,電力、煉鐵、煉鋼、電解鋁、鐵合金、電石、焦炭、水泥、玻璃、造紙、酒精、味精、檸檬酸等13個行業將成為“節能減排”重點整治和監控對象,其中,尤以鋼鐵、有色金屬、煤炭、石油石化、化工、電力、建材、造紙、水泥、建筑等10大行業列為重中之重。特別是電力、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6大行業是最典型的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這6大行業的工業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占全國的比重接近70%!
根據國務院布署及安排,“十一五期間”節能減排的主要目標:到2010年,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由2005年的1.22噸標準煤下降到1噸標準煤以下,降低20%左右;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十一五”期間,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2549萬噸減少到2295萬噸,化學需氧量(COD)由1414萬噸減少到1273萬噸;全國設市城市污水處理率不低于7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60%以上。
節能減排“十一五”規劃,雖然時間已經過半,但任務完成卻未能過半。因此,2008——2009年將是中國企業打響節能減排的攻堅戰的艱難時期。節能減排,既要企業付出成本,也要政府付出一定代價。節能減排“十一五”規劃如果落空,中國經濟的增長方式仍將會繼續沿襲傳統的“高能耗、高污染”模式!
(五)人民幣加速升值對中國經濟構成威脅
過去,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一靠“外貿”(出口型增長);二靠“外資”(投資型增長)。人民幣升值加快,一方面將會削弱中國商品出口,并給中小出口型企業以重撞,從而減少社會就業機會,降低經濟增速;另一方面加大國際游資或熱錢進入中國的步伐,在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資本項目嚴格管制的條件下,流入中國的過剩外匯最終只能進入國家“外匯儲備”,因此,流動性過剩成為不可避免。這也是現實中國面臨的現實矛盾:我們左手正在緊縮貨幣供給,而右手卻在通過增持外匯儲備投放貨幣!
此外,人民幣升值越快,則中國巨額的外匯儲備就貶值越快。這也是一個很大的矛盾!
最后小結:多災多難的2008年,正在考驗著30年改革開放的中國實力!我們相信:經過30年的經濟實力積累,中國已有足夠實力應付各種天災人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