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口企業規避匯率風險需求上升
2008-7-5 13:39:00 來源:華爾街日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經歷了半年多的人民幣匯率大幅波動后,中國出口企業可能最終開始接受利用金融衍生品進行套期保值、規避匯率風險的觀念。 但是金融衍生品市場產品的匱乏和中資銀行在套期保值方面的經驗不足卻讓許多出口商止步不前。
雖然中國實施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已近三年之久,但絕大部分中國企業還從未嘗試過利用套期保值來規避匯率風險。由于人民幣的升值步伐一直是循序漸進的,因此缺乏套期保值倒也不是多達問題。
這種置匯率風險不顧的態度如今已跟不上形勢了。今年早些時候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大幅升值讓出口商措手不及,本已微薄的利潤進一步下滑,有條件的企業已經轉向其他結算貨幣。隨著中國央行將匯率調整的重點從單一美元轉向一籃子貿易加權貨幣,人民幣兌歐元和日圓匯率最近也在開始走高。
但這并不表示中國企業、尤其是小型企業已經做好了進入外匯衍生品市場的準備。
電風扇生產商中山市利威電器實業有限公司(Sunway Electric Manufacturing Ltd.)總經理黎明陽(Eden Lai)表示,大多數中小企業都不具備從事遠期、掉期交易的便利條件;該公司正在考慮這一問題,但尚未作出決定;就算是大公司,如果不能準確預測匯率走勢,也會在衍生交易中蒙受損失。
今年年初以來,利威電器通過以進口商本幣結算的方式降低了匯率風險。當被問及人民幣兌其他貨幣也開始升值后又當如何時,黎仲滿說,這個問題問得好。
目前面臨的困難在于,遠期合約和外匯掉期是中國企業僅有的兩種套期保值工具。遠期合約是在當前確定未來匯率的工具,外匯掉期是將兩種貨幣的即期和遠期匯率進行互換的工具。中國還沒有開展外匯期權交易。
廣告雖然遠期合約和外匯掉期可以防范人民幣意外沖高的風險,但公司基層財務人員卻不愿染指這些金融工具,以免人民幣升值速度放慢時因支付過高的匯率而受到單位領導責問。
某歐洲大公司駐深圳財務負責人Crystal Chen表示,問題其實很好解決。
不愿透露公司名稱的Crystal Chen表示,他們希望能夠開展外匯期權業務,因為期權可以選擇是否履行合約,而沒有義務必須履行合約;眼下只能使用遠期和掉期控制匯率風險。
中國央行(People’s Bank of China)的一份調查也反應出類似的呼聲。中國央行主辦的《金融時報》報導,6月24日調查結果顯示,約30%的受訪者希望金融機構能夠提供更多外匯衍生產品。
盡管如此,仍有一些公司正在積極著手對沖匯率風險。
某大型國有銀行駐北京的交易商表示,第一季度末以來,出口商遠期外匯交易逐漸增加,現匯交易減少;盡管這種變化難以量化,但卻一目了然。
部分原因是中國央行一手造成的美元短缺局面正在終結,這種短缺曾使遠期外匯合約價格扭曲。2007年,中國央行多次下調商業銀行短期外債額度,使銀行間市場出現了美元供不應求的狀況。
該政策的副作用之一是使外匯掉期變成了事實上的美元融資工具,其引申利率反應的人民幣預期升值速度達到了預期區間的極限,完全脫離了美中利差這一理論上的遠期匯率決定因素。
Crystal Chen說,這使她兩個月沒有入市交易。
現在1年期無本金交割遠期引申未來12個月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幅度為3%,低于3月20日10%的引申波幅。
最近數月以來,具有外匯衍生交易經驗的跨國公司和大型中資企業已經重返市場。市場觀察人士表示,中型企業和民營企業也開始參與進來。
其原因在于人民幣大幅升值且兌歐元、日圓匯率也開始出現較大的波動。
從去年12月到今年3月,人民幣升值幅度折合成年率達到17%,遠遠快于前11個月的5.5%。沉寂兩個月后,人民幣在6月份再次加速升值。4月15日至6月16日期間,人民幣兌歐元升值4.2%,隨后回落2.4%。格林威治時間周四0615,美元報人民幣6.8530元,歐元報人民幣10.8707元。
這種起伏跌宕的匯率走勢似乎已經改變了企業對匯率風險的認識。
《金融時報》援引中國央行報導,企業正逐步意識到,匯率波動是一種正常的經濟現象。
但是,就算中國央行推出期權,短期內很多企業仍然無法從中獲益。這是因為中國制造業多集中在內陸地區,那里的商業銀行仍然缺乏開展外匯衍生品業務的經驗,雖然上海、北京、深圳的金融業已經比較發達。
專注于培養中國新型企業財務人員的中國資金管理者沙龍(China Treasury Salon)的秘書Adam Gao表示,衍生品的銷售應由銀行的地方分行經理負責,但他們自己對外匯風險管理也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