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貨運:盛宴下的反思
2008-7-4 13:49:00 來源:物流天下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鄒建軍
試著想像一個圖景:一架滿載奧運器材的貨機剛剛落地,高效的地面處理團隊就將貨物從飛機上卸下,快速地通過地面配送將器材送到相應的奧運場館。這就是作為2008北京奧運物流的主贊助商UPS向人們描述的奧運物流。
有研究報告表明,與北京奧運直接相關的物流需求約為415.7億元左右;直接相關的零售餐飲的商品物流需求量大約5億元左右;直接相關的廢棄物處理費用為12.2億元,與北京奧運會相關的物流需求總量將達到432.9億元左右。
面對這樣的盛宴,UPS早在2005年與北京奧委會簽約時,就已著手規劃與布局。反觀國內航空貨運企業,卻少有舉動,不免讓人有更多的反思,我國的航空貨運將如何發展?
外企爭食
有數據表明,在2007年我國國際航空貨運中,有76%的貨物是被UPS、FedEx等這樣的外航運走的,國內航空貨運企業僅占了24%。2008年的6月,南方航空終于宣布了將與法航-荷航集團旗下的AirBleuLimited公司成立合資貨運航空公司的消息。
至此,我國三大航空集團都會擁有獨立的貨運航空公司,再加上海航的新華快運、深航的翡翠航空、上航的上海國際貨運,以及由航空貨運代理組建的長城航空、銀河航空、東海航空、友和道通等,總數達10家以上。
在這些航空公司中,不乏國際大航空公司漢莎航空、大韓航空、新加坡航空等的身影。那么這些合資公司又是否有效地分享了對方的航線網絡和營銷網絡?是否有效地提升了貨運業務的經營水平和運營效率呢?翻開2007年幾家合資公司的業績,從那平平業績中,得到的答案應該是肯定的,這些合資公司并沒有從對方獲得更多的幫助!
因此,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我們究竟該如何發展自己的貨運業?事實上,不管是合資也好,獨資也罷;不管是與本土公司合作也好,還是與外資合作也罷,一個根本的問題,還是市場問題。那么,這就不得不問了,市場是什么?為什么那么多的貨運公司都發展不好呢?顯然,這就需要從航空貨運業自身的發展趨勢與屬性說起了。
如何走好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發展,傳統的點對點航空貨運模式已逐漸失去其競爭優勢,取而代之的是那些能夠提供綜合物流服務的航空貨運公司,如UPS、FedEx、大韓航空、漢莎航空等。他們不但能夠提供點對點的簡單貨物運輸,還能夠實現貨站綜合服務與地面派送服務,在很大程度上已實現了綜合物流商的角色扮演,甚至是完全的第三方角色的扮演,如UPS、FedEx等。這就要求,我們的航空貨運企業在發展上必須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銷售網絡:從我國對外經濟交流的特點來看,我國是個典型的航空貨運始發地市場,有著豐富的貨源,市場相對較大。因此,對于所有的航空公司而言,并不會擔心從我國出發的航班載運率問題。但是,反過來,當我們從目的地返回時,卻不得不面對市場匱乏的問題。在歐美航線上,我們的航空公司經常面對的是30%以下的回程載運的困境。這也是在國際航線上,我們存在弱勢的主要問題。因此,對于我國的航空貨運企業而言,發展的重要問題,就是在對方尋找戰略合作伙伴,建立自己的銷售網絡。這就意味著,與一個有著同樣航線的競爭對手建立合作關系,并不能改善銷售弱勢問題。
派送網絡:在以信息化、網絡化為主導的市場經濟中,時間是航空貨運競爭的關鍵因素。同樣的航程、同樣的飛機,肯定不能分辨競爭者之間的優勢與劣勢。只有快捷、高效的地面派送網絡,才是競爭者之間區分高下的有力手段。這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可達性與通達性問題。航空貨運典型的網絡經濟特點表明,龐大的地面網絡是航空貨運企業完善航線網絡的重要因素。UPS與FedEx等這樣的航空快遞公司,之所以能夠在市場競爭中取得絕對的優勢,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在于他們擁有高效的地面派送網絡。這樣的網絡,不但可以實現貨物的快速分散,同樣,也可以實現貨物的快速聚集。
綜合服務:在專業化成行的時代,人們對航空貨運的需求已不是單純的運輸,而是集倉儲、配送、分揀、包裝等物流作業于一體。早在2008年年初,在上海浦東機場的貨站,就開始有代理企業為遠在大洋之外的英國客戶按照配送的要求完成分揀、包裝業務,以便貨物運達后的直接派送。而UPS也早在2005年就提出了商務協同的概念與服務方案,并有了自己的銀行與結算中心,從而可以為客戶提供量身定做的全方位服務方案。
因此,對于國內的航空公司來說,貨運發展的關鍵并不在于與誰合作,而在于運營管理觀念的轉變。運用現代物流理念與供應鏈管理的手段,實現國內貨運與國際貨運、空中運輸與地面運輸的有效銜接,實現企業與客戶、始發地市場與目的地市場的統一協調,從而獲得更好的運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