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把脈經濟周期:風險的度很關鍵

2008-7-4 13:3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6月20日上午10點整。 
  秦曉與傅育寧準時出現在會議室門口,一前一后走近媒體。
  在公共場合出現時,傅育寧總是走在秦曉身后,話不多。回答問題的風格簡練、直接,與秦曉哲學式的語言風格恰巧相反。
  招商局的員工私下向記者表示,如果分別用一個詞語形容秦曉與傅育寧,他選擇“思辨和分辨”。
  “分辨”之于傅育寧,因為他總是能夠把大家最容易忽略的概念清楚而明確的表述出來。
  在招商局集團中,秦曉是個思想者,傅育寧則將其實踐者的角色發揮得淋漓盡致,兩人配合默契。
  只是這位實踐者低調至極,極少出現在媒體面前,即使被媒體團團圍住也多微笑,惜字如金。人們難以像對秦曉那樣通過他的言語和論文解析其思想體系。但6月20日的采訪間隙,這位實踐者卻難得地回答了記者數個問題。
  把握經濟周期波動
  《21世紀》:最近整個全球經濟形勢并不太好,招商局的很多業務都是周期性較強,受經濟環境波動比較大的。招商局采取什么措施規避這種風險?
  傅育寧:這些年在秦曉董事長的倡導下,招商局上下對均衡發展的理念是比較統一的,就是規模、效益、質量均衡發展。不片面地追求規模、不片面地追求質量,不為此失去發展的機遇。
  財務模型是現在用得比較經常的工具,無論是集團的層面,還是在各重要的子公司的層面,我們都有一個涵蓋五年的模型。這五年的模型包括涉及風險因素的負債表、現金流的負債倍數、投資規模、各項的預測等,放在一起平衡來看。
  招商局經歷過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對于親身經歷過這一代人來說,把握風險的意識是很強的。當然把握風險的度很關鍵,強調風險過多的時候,有時會在機遇來臨時失去機遇。
  因此,我們現在主要的做法是加強產業研究、行業研究,特別是中國經濟的研究。中國經濟經過十年的高速發展,有比較大的變化。我們感覺經濟未來一段時間的變化是比較大的,國外的經濟因素,影響的因素也變得非常復雜。這段期間加強對經濟風波、對招商局的影響,包括對我們現在正在從事產業周波的影響,至關重要。
  總結而言,從理念上、從管理工具上,從我們長期前進在這個市場所積累的經驗,以及對行業的了解,我覺得招商局可以把握好經濟周期波動,能夠不失時機的發展自己,同時規避國際經濟環境等對我們不利的影響。
  《21世紀》:港口、航運業務受世界經濟影響波動較大,招商局有沒有考慮培育新的產業,規避周期波動?
  傅育寧:我們選擇核心產業的出發點,首先是這個產業有可持續的強勁的市場支撐。你看港口、航運業背后的因素,有經濟全球化,中國又是世界工廠。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需要產品,原材料的大進大出,那么,我們判斷經濟全球化,中國經濟的崛起,伴之而來的貿易的高度發展是可持續的。
  第二個判斷是,招商局在這方面有長處。我們歷史上就是從事航運的這么一個企業,同時它也有歷史的淵源,過去它一直是交通部管轄的企業。所以我們選擇港口,希望成為一個公共碼頭運營商。我們認為,這方面,我們自己有強項,市場有支撐,長遠有可能,可持續發展。
  核心產業發展均衡
  《21世紀》:我們注意到,在招商各產業盈利貢獻圖上,顯示金融產業利潤是占了57%,然交通運輸方面占了33%,房地產占了10%。金融會不會有一點占得太多了?招商局是怎樣對三大核心產業進行均衡發展的?
  傅育寧:您要這么看,2007年金融資產貢獻大有它的一些特殊因素,2007年中國股市的暴漲,股票價值的提升,使我們的招商局基金、招商證券盈利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我們認為它會有波動的;從總資產比例上看,金融資產的比例占47%,交通運輸方面資產占39%,還是合理的。
  在利潤貢獻上,三大核心產業的盈利貢獻與其資產比例基本相當,發展比較均衡。
  《21世紀》:當年華建進來的時候對招商局的幫助很大,現在招商局的公路資產可以說股權比較分散,如果下一步整合公路資產怎么辦?
  傅育寧:秦董也好,我也好,我們在公共場合已經講過,會在合適的時候對公路板塊進行整合的,你們也知道,過去招商局在新加坡有一個上市的公司(招商局亞太),做公路板塊的,這當然都會進入到我們整合的范圍。
  《21世紀》:招商局已經開始“走出去”,進行海外投資。你覺得招商局走出去的困難是什么?作為國企,招商局的這個特殊身份在對外走出去的戰略中會因此有什么優勢或劣勢?
  傅育寧:如果說到在海外業務的困難的話,或者是挑戰因素的話,那么毫無疑問,是海外的環境,包括政府環境和經濟環境,相對國內環境來說,這些都需要我們去適應。
  作為國企走向海外,有的時候優勢是有的,比如說國家政策的支持,包括鼓勵走出去的一系列政策都會有正面的影響。但有的時候也會碰到這樣的問題,比如中海油收購美國尤尼科,會因為身份遭遇審查,最后收購不成。還有壟斷因素的持續影響,海外政府監管的環境對我們也是需要花時間適應的。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