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資源和產業優勢 提升和拓展舟山開放型經濟
2008-7-31 14:0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年來,舟山市深入貫徹實施以港興市戰略,緊緊抓住國際產業轉移的機遇,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取得了顯著成效,開放性經濟的兩翼——外資和外貿攀升到了一個較高的發展平臺,成為推動我市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與此同時,我市經濟也呈現出產業競爭力偏弱、宏觀經濟易受國際環境影響等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需要我們妥善解決,以進一步提升和拓展舟山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水平。
一、 該市開放型經濟的現狀
該市“港、景、漁”資源豐富,海洋產業特色鮮明。近年來,全市深入實施“以港興市、全面跨越”戰略,經濟發展明顯加快。2007年全市GDP為407億元,增長17.0%,增速連續4年位居全省首位,連續2年位居長三角第一,海洋經濟總產出815億元,海洋經濟增加值262億元,占全市GDP比重達到64.5%。海洋是開放的循環系統,海洋經濟的最突出特征就是開放性,近年來依托海洋經濟的發展,全市開放型經濟也取得顯著成效,主要表現在:
——外貿依存度上新水平。外貿依存度是指一個地區對外貿易總額占GDP的比重,反映的是一個地區參與全球經濟的能力和經濟增長依賴于國際市場的程度。2007年,我市進出口總額為40.8億美元,GDP為407億元,外貿依存度為76.2%,比上年提高了11.1個百分點,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2.2%)。從各市地看,外貿依存度最高的是寧波為125.2%, 表明寧波產業具有高度外向性;第二位是嘉興為77.1%,第三位就是舟山為76.2%,其中出口的依存度是44.6%,比上年也上升5.6個百分點。
——對外貿易上新臺階。2007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40億美元,達到40.8億美元,增長50.3%;其中出口23.9億美元,增長47.1%,進口16.9億元,增長55.1%,三項指標均居全省各市前列,舟山外貿總量已甩開衢州、麗水逼近湖州(42.6億美元)。對外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市船舶出口額9.6億美元,增長97.5%,占全市出口比重提高到40.3%,已超過水產品成為對外貿易的第一大商品。水產品出口6.4億美元,增長0.7%,其中精深加工產品出口額占55.2%。全球貿易合作更加廣泛,對外貿易分布于五大洲156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歐美、日韓仍為我市出口貿易的主要市場。
——利用外資上新層次。2007年,全市合同利用外資總額1.9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7516萬美元,分別增長69.9%和50.2%,增幅均居全省首位。引進外資質量進一步提高,2007年全市最大的外商投資項目總投資額9700萬美元,項目平均投資規模3296萬美元,是上年的2.9倍;新批投資總額1000萬美元以上項目14個,比上年增加5個,投資總額和合同外資額均占全部項目的97%;累計引進世界500強企業5家,當年引進世界500強企業2家,其中一家采用溢價并購我市船舶企業。投資結構更加合理,新批的18家外商直接投資企業中,引進船舶修造企業8家,現代服務3家,并首次引進新能源開發、軟件開發項目和中外合資銀行。外商增資頻繁,常石集團已累計投資1.16億美元,成為目前我市最大的外資企業。
——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有新突破。截至2007年底,全市海運、船舶修造、水產加工、紡織機械等優勢行業中方境外投資額累計為3000萬美元,投資國家和地區分布于德國、韓國、越南、埃塞俄比亞和香港。2007年,我市對外勞務和境外工程承包營業額7087萬美元,對外勞務和境外工程承包外派人數6371人次,勞務合作主要分布于10多個國家和地區。
——開放型經濟成為舟山經濟的重要支撐。外貿發展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2007年,中化興中公司進口額進入全省前三位,出口額進入全省前十位,全市出口5000萬美元以上企業7家,比上年增加3家,出口額14.9億美元,同比增長2.3倍;出口1000萬美元以上企業33家,比上年增加7家,出口額19.4億美元,增長1.1倍,揚帆、歐華、中遠、常石等出口型企業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吸引外資成為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全市外商投資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8%,實現利稅占全市工業企業利稅總額的20%。
二、該市開放型經濟發展中的主要矛盾
1、該市開放型經濟的政策依托度低。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出臺了各種支持地區開放和開發的優惠政策,主要包括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的設置等。至2005年底為止,全國有5個經濟特區,52個經濟技術開發區,15個保稅區,39個出口加工區,這些大的優惠政策我市都未享受到,這與該市作為全國第九大港口的地位是不相適應的。目前,寧波的梅山保稅港區,上海的洋山保稅港區,海南的洋浦保稅港區,天津的保稅港區以及一批層次更高的港區聯動,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均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而由于政策環境的差異,我市同規模的企業、同樣的產品所負擔的成本就比這類地區高,產業的競爭力就下降。
2、該市產業內配套程度低。集中表現在該市主要產業在原料、技術、市場、服務上的配套程度低。從水產行業看,首先面臨的是原料不能滿足生產能力的窘境。舟山漁業年產量120萬噸,其中用來加工的約80萬噸,從國外進口原料的量也較小,因此遠遠不能滿足生產企業的產能。其次,該市水產品出口高度集中到了歐美、日韓市場,占全市水產品出口的90%左右,最近幾年,日韓、歐美對水產品出口設置了種種貿易壁壘,嚴重影響了水產行業的健康發展。三是水產品精深加工仍有待提高。從改革開放以來,政府通過減免稅收、各種服務一直扶持、幫助水產企業發展精深加工,雖然現在精深加工產品已占有一定的份額,但總體來看仍有待提高。從船舶行業看,鋼板、主機等原材料的價格受國際市場的影響而劇烈波動,從而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與經營。從技術配套來看,除揚帆的生產設計是在本地完成的外,多數船舶修造企業的技術人才是聘請上海、南通等地的,尤其是設計幾乎都是在上海等外地完成的。從最主要的“三機一槳”等船舶配件來看,幾乎沒有企業可以做到完全配套。同時,在對船舶企業的融資、保險、信息服務、政府服務等方面,我們也還存在較大差距。
3、產業外部配套程度低。從進口來看,該市進口額最大的是兩項,一項是以原油為主的能源,一項是以礦砂為代表的原材料,但是進口多數用于中轉而不發生加工,對地方經濟的貢獻很少。現在能源和原材料兩大進口環節中有三種模式,一種模式是約租碼頭,馬跡山是典型的約租碼頭,這種運作模式對地方稅收而言沒有什么大的利益。第二種模式是倉儲,興中岙山原油倉儲是這種模式,對地方的稅收有一定的貢獻。第三種就是物流+加工模式。我們缺乏專業的大型物流與加工企業,如果有這種模式,那給地方創造的稅收就會大大增加。再從船舶工業大量配件的進口來看,我市船舶配套的產業太少,沒有形成產業鏈,與南通、上海、大連成熟的產業鏈相比,我們船舶產業的配套程度低,整體附加值低,產業對地方經濟產出的貢獻低,產業缺乏競爭力。
4、產品的品牌率低。目前,我市水產品的品牌和技術較以前有較大提高,但船舶產品的品牌還很少。總體來看,我市在自主創新、品牌、技術等方面的開拓都還是比較薄弱的,由于缺乏自主的核心技術和核心品牌,從而削弱了我市產業的競爭力。同時,一個城市服務貿易水平的高低也是一種相對的品牌,就對外貿易而言,我市服務貿易的開放起步較晚,力量非常薄弱,而服務貿易水平的高低最終也會體現到品牌上。
綜上所述,舟山經濟呈現出對全球經濟和國際市場依賴程度高,而經濟的產業競爭力低的特點。這自然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舟山經濟發展有著極大的不確定性,受國際國內經濟大環境影響,尤其是國際經濟環境的影響太大,必須引起高度的警覺。
三、該市發展開放型經濟的主要優勢
1、區位優勢。舟山是中國最富庶經濟區上的一個點,又是西太平洋航運的中點,與釜山、高雄、香港、新加坡等西太平洋主力港口構成近乎等距離的扇形海運網絡,所以航運界很多就看中這個點,特別是修船業,多一海里去修船跟近一海里去修船其燃油費就足夠成為企業的利潤,這對于我市船舶修造業的發展,甚至對于貿易和物流的發展都將是十分有利的。
2、資源優勢。舟山“港、景、漁”海洋資源豐富,其中港口是我市最大的資源優勢,海洋、港口、海運的先天優勢為舟山參與全球商品貿易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目前,舟山國際海運占全部海運的份額還比較低,國際海運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如果能吸引國際航運企業到舟山注冊和集聚,能吸引國際大集團大企業來開發舟山港口資源,則舟山開放型經濟將有更大的飛越。從國際旅游來看,我市以普陀山為主的宗教旅游在世界上是有一定影響力的,旅游有條件成為開放型經濟新的增長點,普陀山的入境游可以吸引更多修船的國際海員、造船的船東、以及上海和長三角地區的外資人員。
3、產業優勢。船舶制造業是該市最大的產業優勢。2007年該市造船完工量占了全國的8.9%,承接新船的訂單量占全國的9.6%,手持訂單量占了全國的6.9%,而且造船的能力還在擴大,今年預計全市造船綜合量會占全國的十分之一。全國60%的造船集中在國家兩大集團(中船集團和中船重工),40%是地方造船廠生產的,也可以說在地方造船業當中我市已經四分天下有其一了。我市船舶修造企業80%以上都是出口型的,船舶修造業的發展,將極大地帶動和促進我市對全球貿易的快速發展。
四、進一步提升和拓展舟山開放型經濟的模式和途徑
1、以會展為平臺,促進舟山經濟與全球經濟的融合。會展是綜合性的對外經貿合作的平臺,具有了解行業信息、推銷產品、接洽技術、開展招商、增強合作等諸多功能。據相關部門的測算,會展帶動地方經濟的量是1比9,就是投入會展1塊錢會帶動9塊錢的GDP,最好的例子就是香港貿發局,它的主要任務就是辦會展,會展經濟占整個香港GDP的份額接近7%,會展經濟的總量接近浙江的GDP。提升和拓展開放型經濟水平,就是要以會展為平臺,促進舟山經濟與全球經濟的交融。今年,我市要著力打造中國舟山國際漁業博覽會、船業博覽會、佛教用品博覽會等三大會展平臺,并通過三大特色會展來帶動其它社會會展。
2、以服務貿易為重點,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服務貿易是舟山對外貿易的一個短腿,作為國家重點鼓勵的貿易方式,舟山發展服務貿易是有潛力的,而且服務貿易對我們地方稅收的貢獻非常大,因為三產的稅收基本上是地方的,旅游、海運、現代服務、修船等行業是今后服務貿易發展的方向。旅游的重點是放在國際旅游尤其是宗教旅游上,普陀山的今后主攻方向是日、韓、東南亞、港澳臺、上海以及長三角的外資人員,重點是拓展境外旅游市場;服務貿易的第二個重點是國際海運,要深入研究政策,尋找與香港、新加坡等地在政策、稅收、環境上的差距,使舟山成為國際航運企業的注冊地和集聚地。第三個重點在放在外資銀行、保險公司、商場、酒店、通信等開放的現代服務業上,爭取把這一塊做大,做為服務貿易新的增長點。第四個重點是修船行業,相比于造船,修船這一個行業更具有穩定性,所以要謀劃拓大、做快修船行業,在減少污染的前提下使之更富有競爭力。
3、以環境建設為突破口,創建適合開放型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
鑒于我市開放型經濟政策依托度低的現狀,首先在政策環境上,需要重點研究舟山爭取國家出口加工區的政策,目前,船舶行業布局還是比較分散,現階段可重點考慮水產品加工業搞一個物流與加工捆綁式的組合加工區,或在港北開發區包裝成一個船舶配件的出口加工區。
其次在要素環境上,要充分重視整個生產要素的建設,重點提高船舶企業、水產企業的內外部配套和整個服務業的配套水平。
在服務環境上,要推出這樣一種模式,即在分散的區域創設一種不分散而且高效的服務。首先要考慮在舟山這么分散的海島建設一個統一的口岸和關口;其次要幫助外向型的企業跟政府部門搭建一個對話的機制,使得我們的“一關三檢”、行業協會和主要企業,一年里面有幾次定期的對話,既為企業解決實際困難,也為我們政府部門隨時掌握企業的有關動態、訴求給予一個平臺。同時,根據產業發展的需要,要盡快建立和完善外經貿的預警機制,尤其是船舶產業的預警機制。
4、以拓展資源和市場為目標,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目前,舟山產業在國際上的整體競爭力是不高的,現在有能力“走出去”的產業主要是水產企業,因為經過這么多年的積累,在國際上我們的水產企業已經有了一定的競爭能力了,所以重點要幫助有條件的水產企業“走出去”,通過“走出去”來拓展我們的資源和市場。如我市正龍的魷魚絲產品在俄羅斯的市場拓展得不錯,基于現在進國內超市銷售很難的現狀,那么我們就要考慮在鞏固傳統市場的同時,要加快開發包括俄羅斯市場在內的國際上的其它市場。如我市震洋公司與福建企業合作,通過福建出去到印尼去捕魚,從而來解決原料問題。還有許多水產企業在國外設有經銷的點,這是一個方向,我們政府要幫助水產企業把這個路子走得更加寬一點,更加快一點,更加扎實一點,當然對于其它有能力“走出去”的企業也需要鼓勵。
5、以招商引資為抓手,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水平。首先,對舟山經濟的發展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千萬不要被眼前的繁榮迷了眼,舟山仍處于財富積累的階段,當務之急是加快發展,要加快發展必須依靠外力。舟山的總量是有限的,從50年代開始到現在,舟山的經濟總量占浙江省的比重一直處于2-3%之間,沒有突破3%;外貿進出口總額是40多億,全省是1768億,占的比例和GDP差不多。所以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做大經濟總量,通過招商引資,重點抓好即將投產的、在建的、在談的項目。其次,招商引資的對象不僅是引進境外、國外的資金,而且更應該是包括技術、管理、資金在內的國外資本。如金海灣集團現在在造的是11.7萬噸散貨船,就是把人家的知識產權和整個業務流程都買過來,這就不單是引進資金,還把技術都引進來了;如喜來登酒店的引進,喜來登是國外品牌,實際上就是引進管理。第 三,是要明確招商引資的具體產業方向。船舶配套肯定是一個方向,其次是服務業,包括旅游、海景房產、娛樂業、海運、港口、商貿、金融、信息軟件等,今年要重點抓好新城涉港服務業的集聚,使新城真正成為舟山的經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