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行業的重要選擇:ERP和PLM雙劍合璧
2008-7-30 14:1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高成本時代,通過信息化手段優化企業管理,向管理要產能已成為機械行業的重要選擇。其中,ERP+PLM是機械行業信息化建設的重點。
在機械行業,生產成本上升已經變得不容忽視,鋼材價格的持續上升正在拉高機械制造行業的生產成本。
在高成本時代,機械制造業轉型迫在眉睫。在眾多制造業轉型的方式中,除了價格策略、延長產業鏈、收購兼并等手段外,通過信息化手段優化企業管理,向管理要產能也成了機械行業的重要選擇。
同時,眾多ERP廠商也在努力為企業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在機床行業,以上海機床、三明機床和滕州機床為代表,用友在完成內部戲稱為“三大”機床戰役后,公司的ERP-U8已經形成了一條覆蓋機床零部件加工、整床制造以及未來機床應用零部件生產等企業的全機床相關企業的信息化服務能力。
通過不斷對機床相關產業客戶服務,包括實施、升級、咨詢、維護,用友打造出與之信息化應用相適應的最佳經營管理平臺。此外,結合對鍋爐、煤機等國內大型一流機械企業服務,用友ERP已經設計出一套“機械行業最佳經營管理平臺”。
遭遇管理晉級難題
近年來,國內機械行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據了解,2007年機械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近32%,已連續第五年以超過20%的速度持續快速發展。
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機械制造工業也遭遇到了產能不足的瓶頸。于是,利用信息技術提高企業內部管理水平成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即通過實現“精細管理敏捷經營”來抓住市場發展機遇,而非通過單一投資、擴產能等手段。
但是,多品種、小批量、訂單驅動、產能瓶頸等特點,使得在傳統制造企業實施以ERP為代表的信息化時變得特別困難。
葉根平認為,機械行業信息化實施難度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是定位問題。大量機械企業內部沒有把ERP建設定位為管理問題,而是放在技術革新中去處理,這對系統的成功應用帶來了巨大的隱患。
其次,ERP在機械行業的集成應用難度比較大。按照原有的手工管理模式將企業所有業務環節包括研發、銷售、計劃、采購、生產、倉儲、財務、人事等,以及相應的管控流程等整合在同一個管理平臺上,實現對企業人財物等資源、產供銷等動作的全面集成應用,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希望通過業務流程重組(BPR),將會打破原有的平衡,會影響到實際的生產,風險較大。
第三,機械行業的信息化要實現深度應用還很困難。例如車間現場的料品管控、成本準確歸集等方面,成功實施的案例不多。如果企業的管理較為粗獷,則雖有深度應用的需求,但卻無從下手。
打造經營管理平臺
由于機械行業信息化實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難度,因此,必須有一套針對性的ERP管理軟件才能滿足機械行業用戶的需求,同時這套軟件又應該被大量行業客戶成功應用,并凝聚了本行業眾多最佳應用實踐的精髓。
在這種背景下,用友通過不斷總結實施和服務經驗,將機械行業內部最有效的應用匯集、提煉,同時借鑒其他行業最佳應用,逐漸建立了一套針對“機械行業的最佳經營管理平臺”。
這一管理平臺實現了從粗獷到細微的管理,從簡單到繁復(車間、成本、訂單全生命管理等)、從點(財務管理、供應鏈管理等)到面的全面的解決方案。
葉根平認為,U8解決方案具有全局、全員、全過程的特征,實現了車間管理、訂單全程跟蹤、模具管理、售后服務管理等內容。其中對客戶訂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售后服務管理對機械行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這一行業最佳管理平臺已在機械行業內部廣泛應用成功,并隨推廣不斷豐富自身,為機械行業客戶帶來更大的應用價值。通過用友ERP應用,在黃山金馬股份有限公司,準時交貨率從50%上升到95%以上;在佛山源田床具機械有限公司,材料購銷比從60%多下降到45%……
不容忽視的PLM
如果說ERP為機械行業提升企業內部管理做出了貢獻,那么PLM則實現了機械行業從產品設計到產品制造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ERP只是在產品生命周期的下游過程中通過跟蹤和保持營業賬目的處理信息,比如監控產品的庫存量,而不是數字化產品開發、生產、銷售及售后服務的全過程,而這恰恰是PLM所能夠提供的。
PLM不僅反映了企業設計、經營、制造各個環節不可分割的理念,更是抓住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產品創新。因此,PLM在控制產品開發流程的同時,其流程管理的思想,則讓更多部門如市場、銷售、采購等以及用戶,參與到產品研發過程中,最終實現面向客戶的產品開發和設計,從而形成一種“全生命周期”的業務流程。
制造業的轉移讓中國機械行業成為世界制造的重要一環。在沿海地區,不同廠家完成對一個產品不同零部件的生產,最后由成品廠組裝完成,這樣就存在一個在供應鏈上的協同制造問題。
這種情況下,PLM中的產品編號、圖號、工藝路線等數據信息,同樣也是ERP所需要的基礎數據之一。因此,在系統整合時,就有必要將這些基礎數據作一體化的設計。
而在設計制造過程中,由于現代企業已經廣泛采用了并行設計的方法,在產品的設計階段,就會有銷售、采購、市場、工藝人員參與設計過程。因此,在設計階段,設計人員就會充分利用ERP系統中的采購數據、銷售數據、質量數據作為重要的設計依據。
這樣一來,將PLM和ERP集成起來就成了機械行業信息化的重點,一位企業的信息主管對此深有體會:今天,當企業必須以減少成本,來提高產品的競爭力時,運用ERP和PLM,就能幫你實現。當你想以低價位的零部件取代高價位的零部件時,這些替換就可以自動更新到BOM中,同時這些訂單可以自動地傳遞給供應商。
備注:1)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業資源計劃系統,是指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以系統化的管理思想,為企業決策層及員工提供決策運行手段的管理平臺。ERP系統集中信息技術與先進的管理思想於一身,成為現代企業的運行模式,反映時代對企業合理調配資源,最大化地創造社會財富的要求,成為企業在信息時代生存、發展的基石。
進一步地,我們可以從管理思想、軟件產品、管理系統三個層次給出它的定義:
1.是由美國著名的計算機技術咨詢和評估集團Garter Group Inc.提出的一整套企業管理系統體系標準,其實質是在MRP II(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制造資源計劃”)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而成的面向供應鏈(Supply Chain)的管理思想;
2.是綜合應用了客戶機/服務器體系、關系數據庫結構、面向對象技術、圖形用戶界面、第四代語言(4GL)、網絡通訊等信息產業成果,以ERP管理思想為靈魂的軟件產品;
3.是整合了企業管理理念、業務流程、基礎數據、人力物力、計算機硬件和軟件于一體的企業資源管理系統。
具體來講,ERP與企業資源的關系、ERP的作用以及與信息技術的發展的關系等可以表述如下:
1. 企業資源與ERP
廠房、生產線、加工設備、檢測設備、運輸工具等都是企業的硬件資源,人力、管理、信譽、融資能力、組織結構、員工的勞動熱情等就是企業的軟件資源。企業運行發展中,這些資源相互作用,形成企業進行生產活動、完成客戶訂單、創造社會財富、實現企業價值的基礎,反映企業在竟爭發展中的地位。
ERP系統的管理對象便是上述各種資源及生產要素,通過ERP的使用,使企業的生產過程能及時、高質地完成客戶的訂單,最大程度地發揮這些資源的作用,并根據客戶訂單及生產狀況做出調整資源的決策。
2. 調整運用企業資源
企業發展的重要標志便是合理調整和運用上述的資源,在沒有ERP這樣的現代化管理工具時,企業資源狀況及調整方向不清楚,要做調整安排是相當困難的,調整過程會相當漫長,企業的組織結構只能是金字塔形的,部門間的協作交流相對較弱,資源的運行難於比較把握,并做出調整。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針對企業資源進行管理而設計的ERP系統正是針對這些問題設計的,成功推行的結果必使企業能更好地運用資源。
3. 信息技術對資源管理作用的階段發展過程
計算機技術特別是數據庫技術的發展為企業建立管理信息系統,甚至對改變管理思想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管理思想的發展與信息技術的發展是互成因果的環路。而實踐證明信息技術已在企業的管理層面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信息技術最初在管理上的運用,也是十分簡單的,主要是記錄一些數據,方便查詢和匯總,而現在發展到建立在全球Internet基礎上的跨國家,跨企業的運行體系,初略可分作如下階段:
A. MIS系統階段(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主要是記錄大量原始數據、支持查詢、匯總等方面的工作。
B. MRP階段(Material Require Planning)
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對產品構成進行管理,借助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及系統對客戶訂單、在庫物料、產品構成的管理能力,實現依據客戶訂單,按照產品結構清單展開并計算物料需求計劃。實現減少庫存,優化庫存的管理目標。
C. MRPⅡ階段(Manufacture Resource Planning)
在MRP管理系統的基礎上,系統增加了對企業生產中心、加工工時、生產能力等方面的管理,以實現計算機進行生產排程的功能,同時也將財務的功能囊括進來,在企業中形成以計算機為核心的閉環管理系統,這種管理系統已能動態監察到產、供、銷的全部生產過程。
D. ERP階段(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進入ERP階段后,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企業級的管理系統更為成熟,系統增加了包括財務預測、生產能力、調整資源調度等方面的功能。配合企業實現JIT管理全面、質量管理和生產資源調度管理及輔助決策的功能。成為企業進行生產管理及決策的平臺工具。
E. 電子商務時代的ERP
Internet技術的成熟為企業信息管理系統增加與客戶或供應商實現信息共享和直接的數據交換的能力,從而強化了企業間的聯系,形成共同發展的生存鏈,體現企業為達到生存竟爭的供應鏈管理思想。ERP系統相應實現這方面的功能,使決策者及業務部門實現跨企業的聯合作戰。
由此可見,ERP的應用的確可以有效地促進現有企業管理的現代化、科學化,適應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要求,它的導入,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2)PLM是一種應用于在單一地點的企業內部、分散在多個地點的企業內部,以及在產品研發領域具有協作關系的企業之間的,支持產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的創建、管理、分發和應用的一系列應用解決方案,它能夠集成與產品相關的人力資源、流程、應用系統和信息。PLM包含以下方面的內容:
★ 基礎技術和標準(例如XML、可視化、協同和企業應用集成);
★ 信息創建和分析的工具(如機械CAD、電氣CAD、CAM、CAE、計算機輔助軟件工程CASE、信息發布工具等);
★ 核心功能(例如數據倉庫、文檔和內容管理、工作流和任務管理等);
★ 應用功能(如配置管理);
★ 面向業務/行業的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如汽車和高科技行業)。
按照CIMDATA的定義,PLM主要包含三部分,即CAX軟件(產品創新的工具類軟件)、cPDM軟件(產品創新的管理類軟件,包括PDM和在網上共享產品模型信息的協同軟件等)和相關的咨詢服務。實質上,PLM與我國提出的C4P(CAD/CAPP/CAM/CAE/PDM),或者技術信息化基本上指的是同樣的領域,即與產品創新有關的信息技術的總稱。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PLM是一種理念,即對產品從創建到使用,到最終報廢等全生命周期的產品數據信息進行管理的理念。在PLM理念產生之前,PDM主要是針對產品研發過程的數據和過程的管理。而在PLM理念之下,PDM的概念得到延伸,成為cPDM,即基于協同的PDM,可以實現研發部門、企業各相關部門,甚至企業間對產品數據的協同應用。
軟件廠商推出的PLM軟件是PLM第三個層次的概念。這些軟件部分地覆蓋了CIMDATA定義中cPDM應包含的功能,即不僅針對研發過程中的產品數據進行管理,同時也包括產品數據在生產、營銷、采購、服務、維修等部門的應用。
因此,實質上PLM有三個層面的概念,即PLM領域、PLM理念和PLM軟件產品。而PLM軟件的功能是PDM軟件的擴展和延伸,PLM軟件的核心是PDM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