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隴西縣文峰鎮的一家倉儲企業里,儲藏的藥材達到上萬噸
被譽為“千年藥都”的甘肅隴西氣候干旱,降雨稀少,工農業生產受到嚴重制約。可是當地卻利用干旱的氣候優勢發展起中藥材倉儲業,促進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據一家倉儲企業負責人馬中森介紹,中藥材經銷行業有條不成文的規矩:市場價格低時購進,價格上漲時再伺機售出,因此,選擇一個干燥通風的儲藏環境成了整個經營的重要環節。而隴西縣氣候屬于干旱半干旱地區,全年降雨量400多毫米,加之光照比較充足,很利于藥材的儲藏。而經銷商在文峰每存放一件中藥材,只需每月花費8毛錢,而南方潮濕多雨需要動用空調,每存放一件中藥材每天的花費就得2元錢。因此隴西成了各大藥商的首選之地,因此也被稱為“天然藥倉”。
據隴西縣縣長魯澤介紹,在隴西,上千噸的大型倉儲企業達到了23家,中藥材倉儲容積80多萬立方米,靜態倉儲能力超過5萬噸,目前已經成為西北最大的中藥材倉儲基地。
中藥材倉儲業的繁榮不僅讓倉儲企業賺了錢,還促進了中藥材生產。隴西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各類中藥材的產量更是占到了全國的五分之一。但前些年中藥材市場大起大落,時常出現賣難的現象。隨著倉儲業迅速發展壯大,吸引大批中藥材經銷商前來收購儲藏,農民只要將藥材種出來就能夠賣出去,而且畝均純收入穩定在千元以上。除此之外,許多制藥廠家還把廠房搬到了這里,就近取材生產,直接促進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
目前,全縣中藥材產業總產值達到5.8億元,為農民提供人均純收入680元,占到了農民人均收入的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