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學發展觀推動物流配送工作發展
2008-7-29 19:1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煙草在線專稿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边@四個方面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切中實質?茖W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作為我們煙草行業來講,科學發展觀既是公司改革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也是解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公司改革發展過程中各種新矛盾新問題的基本原則。作為物流配送中心,如何把科學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勵精圖治,艱苦奮斗,在激烈地現代物流行業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我們當前必須認真思考和實踐的重要課題。
一是要增強發展意識,確保物流配送持續健康發展。實踐證明,發展是解決改革發展過程中一切困難和問題的根本出路。作為公司的物流配送中心,特別是今年進行數字化倉儲建設以來,物流配送工作已經從過去的傳統工作模式轉變為利用現代化技術,在現代化管理指導下的物流配送行為,將運輸、倉儲、裝卸、搬運、包裝、配送、信息處理等功能有機的結合了起來,形成了完整的供應鏈,為客戶提供了多功能、一體化的綜合性服務。因此,只有通過發展,不斷增強物流配送工作的市場競爭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壯大整體實力,才能有效解決當前面臨的一切問題和矛盾,才能在全國煙草物流配送行業新一輪的改革調整中爭得應有的位置,才能在日趨激烈的物流配送市場競爭中求得優勢地位。增強發展意識,必須充分調動廣大干部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振奮精神,奮力拼搏,爭創一流;增強發展意識,必須始終保持高度負責的態度,以崇高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共同承擔起公司發展的責任;增強發展意識,必須克服驕傲自滿情緒、畏難情緒,勇立潮頭,一往無前,不斷破解發展難題,持續創新發展思路。面對全新的市場競爭環境,我們要以改革發展為契機,建立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目標的協調高效的工作流程和組織結構體系,提高企業運轉效率和市場反應能力,以全新的體制、管理方式和手段,為公司發展增添生機與活力。
二要加強自主創新,提升物流配送的核心競爭力。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弊鳛闉跆m察布市煙草分公司的煙草物流中心,不僅僅是負責卷煙保管存放,進出庫,堆碼擺放等簡單活動,還負責卷煙庫存管理,信息化控制,打碼,包裝,維修等一系列環節,承擔進一步優化卷煙配送流程,有效利用卷煙配送倉儲設施,卷煙庫存合理控制以及其他增值服務職能等。這就要求行業物流管理人員不僅要了解卷煙配送,庫存管理,以及后勤保障等各環節發生的種類和數量等情況,還需進一步對物流各環節進行成本核算分析,系統掌握一定的車輛管理、火災防范,安全保衛等方面的知識。因此,必須要按照國家局明確提出的物流配送的發展方向,瞄準國際國內領先技術,結合我們公司的實際狀況,注重技術引進、創新工作,通過整合現有資源,集中優勢力量,力求在特色風格和核心技術上有所突破。特別是作為物流配送管理人員,更要認真處理各部門反饋問題,及時采取措施,進一步創新提高管理水平,優化作業流程,持續改進作業方式,提高作業效率和服務水平,切實提高物流配送管理質量。
三要堅持以人為本,深化物流配送人力資源建設。人力資源是企業的第一資源,而只有人才資源才是企業制勝的法寶。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要加大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優化配置,逐步實現人力資源向人才資源轉變。十七大報告為企業的人才工作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因此,必須要按照配送中心制定的擬制的學習計劃,堅持每周二、五組織政治理論學習,積極組織參加市局(公司)舉辦的“營銷網絡V3系統學習培訓”、“按客戶訂單組織貨源工作培訓”、“OA辦公自行動化系統學習培訓”等各類學習活動,不斷提高全體干部職工的科學文化水平和完成本職業務的能力。要發展和諧的勞動關系,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完善激勵約束機制,調動員工積極性,增強企業發展后勁為目標,以“分類管理、科學設崗、明確職責、嚴格考核、落實報酬”為總體要求,堅持市場取向的勞動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加強薪酬分配政策研究,完善工資正常調整機制,努力構建企業現代人力資源管理體系,逐步形成人員能進能出、職務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勞動用工分配機制。
黨的十七大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新舉措,是改革開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新起點。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實現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建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