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鐵路資訊

對接長珠閩 今日看廈門:海鐵聯運辟新天(圖)

2008-7-29 17:5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圖為廈門港東渡碼頭。記者何敏 攝
  開放的廈門胸懷四海,通達四海。作為我國東南沿海“近水樓臺”的廈門港,為我國東南海疆之要津、入閩之門戶,具有港闊、水深、不凍、少霧、少淤等優點,是一個天然深水良港。
  幾經滄桑,洗盡鉛華,廈門港以其獨有的優勢日益彰顯出獨特的魅力。
  近日,記者來到廈門港,采訪了廈門市港務物流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張碧水,聽他縱談廈門和贛州的海鐵聯運。
  漸入佳境
  “經過幾年的發展,廈門港海鐵聯運業務從無到有,從萌芽到初步成熟,對增強港口競爭力,活躍腹地經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睆埍趟畬τ浾哒f。
  廈門港原先貨源腹地相對較窄。這些年,廈門港采取優惠政策扶持、優化通關環境、提高服務水平等一系列措施,鼓勵港口、航運企業發展國際集裝箱中轉和內支線、內貿線中轉業務,從陸、海兩個方向拓寬輻射面。從2005年以來開展的海鐵聯運更是將廈門港尋求自我突破的熱浪推向了高潮。廈門利用鷹廈鐵路直達碼頭前沿的便利條件,開通了至江西南昌、贛州的海鐵聯運班列,為內陸貨物提供出海通道。隨著三明、龍巖等市的積極參與,海鐵聯運推動整個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的積極作用正日益凸顯。
  據了解,2004年9月,贛州市政府與廈門市政府就簽訂了《關于開展水鐵聯運合作意向書》。2005年6月,隨著贛龍鐵路正式通車,贛州至廈門鐵海聯運首柜運作成功并實現轉關運行。2006年5月,贛州至廈門鐵海聯運實現成組運輸。2007年6月,廈門港直達贛州的集裝箱班列正式開通,標志著贛州廈門鐵海聯運進入了新階段。據悉,目前,廈門港海鐵聯運集裝箱來往于贛州、南昌,分別僅需20小時和30小時左右。
  如今,廈門與贛州之間的海鐵聯運已漸入佳境。自從廈門與贛州實現海鐵聯運以來,贛州每天都有好幾車皮的貨物通過火車運到廈門,主要以礦產品、服裝、木制品、食品等為主,這些貨物通過廈門港,發往世界各地。據統計,兩地海鐵聯運,2005年完成業務量405個標箱,2006年完成業務量1214個標箱,2007年完成業務量1860個標箱,預計今年將達到3000個標箱。 
  拓展腹地
  廈門港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什么?張碧水說:“我們將突出發展集裝箱運輸,并圍繞集裝箱中心鞏固和發展海鐵聯運,從陸地、沿海、海上三方面,拓展覆蓋面更大、輻射更遠的經濟腹地,以吸引更多貨源! 
  首先,鞏固海鐵聯運,向西縱向推進。鞏固和整合優化原有業務網點,制定更優惠的政策,讓更多企業充分參與。將港口功能前移,進一步與內陸地區聯手打造“無水港”,作為廈門港的延伸。 
  其次,發展集裝箱國際中轉、內支線運輸和港內駁運業務。集裝箱國際中轉業務是廈門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廈門港未來的發展方向。為此,廈門港將加快港口軟、硬件建設,促進從集裝箱干線港向集裝箱樞紐港轉變。 
  同時,推進廈門港的基本建設。適度超前提升港口總體吞吐能力,推進深水航道和深水泊位“兩深工程”建設,使港口靠泊和吞吐能力再上新臺階,適應船舶大型化、干線化需求。
  “今年3月,廈門和贛州簽定了推進贛州‘無水港’建設的協議。今后,廈門的港口將擁有更為廣袤的腹地,而贛州的物流業也將時刻可以感受到從廈門吹來的海風。”談起廈門和贛州海鐵聯運的前景,張碧水充滿信心。
  互利雙贏
  “海鐵聯運把港口業務延伸到內地,讓內地貨物能借船出海,讓沿海港口能借路通山,實在是個雙贏的好東西!睆埍趟f。
  對于廈門港和海西腹地贛州而言,通過海鐵聯運可以實現雙贏。作為我國沿海主要港口、沿海集裝箱干線港之一的廈門港,腹地經濟總量有待進一步擴張。目前,廈門港貨源主要來自福建省,集中在廈、漳、泉等閩南三角地區。鐵路體制改革后,為廈門港利用海鐵聯運向周邊地區擴大影響力掃清了障礙。廈門港在為自身拓展內陸腹地的同時,也為內陸省份貨物提供了一條便捷的出海通道。隨著贛州“對接長珠閩”戰略的推進實施,對海鐵聯運的需求也進一步增強。 
  海鐵聯運業務的開展,直接受益者是物流企業。據記者了解,海鐵聯運讓廈門一些曾經經營慘淡的物流企業“起死回生”。實踐證明,拓展合作渠道,滿足不同企業的多樣化需求,將豐富廈門港的服務模式,提升廈門港的競爭力,海鐵聯運的供應鏈也將由此變得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并促使海峽西岸經濟區貨暢其流,運能運效全面盤活。
  一個要借路通山,一個要借船出海。互補互助的需求促成了廈門和贛州的攜手,互利互惠的合作也達成了廈門和贛州的雙贏。海鐵聯運,正在開辟一片“山海協作”的嶄新天地。(記者鐘義勇、丁天華、任仕蘭)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