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多部委聯防外匯異常資金 嚴查虛假貿易和投資

2008-7-28 18:1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7月19日,發改委網站公布《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外商投資項目管理的通知》(下稱《通知》)。此前的7月14日,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商務部與海關總署聯合頒布的《出口收結匯聯網核查辦法》(下稱《辦法》)開始試運行。  “對異常資金的監管,中央甚為重視。不久后,一系列針對異常資金的對策將會陸續出臺。”一位知情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政府部門:嚴查虛假貿易和投資

  近期有關部門出臺的政策,從外貿、外商投資領域明顯地加強了資金監管。

  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商務部與海關總署聯合頒布的《辦法》規定,企業出口收匯(含預收貨款)應先進入企業的出口收匯待核查賬戶。企業在通過待核查賬戶辦理資金結匯或劃出手續時,銀行應登錄出口收結匯聯網核查系統,在具體貿易類別相對應的可收匯額范圍內進行收匯核注。這意味著所有出口企業只有拿出報關單才能結匯,很多以貿易名義進入的資金不能結匯。

  7月19日,發改委網站公布的《通知》具體提出5項要求:一、嚴格執行外商投資項目核準制;二、加強對外商投資項目真實性的審查;三、落實外商投資項目分類分級管理制;四、規范新開工項目管理,嚴格各項項目核準條件;五、加強對已核準項目的監督檢查。

  《通知》指出,目前在中國的外商投資項目存在諸多問題,有的外商投資項目未經核準即已開工建設,有的未嚴格按照核準內容進行建設,有的投資者借國際資本市場波動、中國匯率政策調整之機,采取虛假合資、虛報總投資、設立空殼公司等方式,以外商直接投資的名義調入資金,并將資本金結匯挪作他用,謀取不正當利益。這些對中國經濟健康發展和國際收支平衡帶來潛在的風險。

  “《辦法》和《通知》旨在規范貿易項下外匯資金流入和流出,解決出口與其收結匯背離的問題,以及外商投資項目管理失當的問題,防止異常資金以虛假貿易形式流入內地。”一位業內人士指出,上述政策的實施,有利于促進我國涉外經濟平穩健康發展,防范國際經濟風險。

  據《中國經濟周刊》了解,除了上述兩個監管異常資金的措施,下一步,相關部門還會在服務貿易、外商直接投資方面采取一些措施,核心思路還是要保持貿易的真實性,流入資金和經濟行為的一致性。

  “中國鼓勵外商直接投資的門是開著的,但也要求外商投資企業進門以后,要做到真正是在促進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對于那些利用政策空隙博取利差和匯差的行為,政府部門將采取一些有針對性的核查手段嚴密監管。”一位知情人士對《中國經濟周刊》說。

  金融專家:異常資金博弈人民幣升值

  種種跡象表明,受人民幣升值預期和國際資本市場逐步回暖等影響,今年前幾個月,大量境外資本流入我國,中國的外匯儲備接連攀高。世界銀行6月發布的新一季《中國經濟季報》顯示,僅2008年前幾個月,中國外匯儲備就創造了新紀錄,經常賬戶盈余規模達到了3720億美元,占2007年GDP的11.3%,而其中,僅資本賬戶一項,盈余就高達900億美元,而這個數字是2007年全年GDP的2.7%。

  “國外資金現在最好的投資就是把美元兌換成人民幣,存入中國的銀行什么都不做,就可以賺取10%以上的穩定收益。”華夏銀行某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國外不少華裔都在通過國內的親戚、朋友把美元兌換成人民幣,博弈人民幣升值預期。

  據媒體報道,異常資金涌動的暗潮還波及到了香港。如果將港元兌換成人民幣存入內地銀行,將獲得升值和利差雙重收益,一時間,香港居民到深圳存款的風潮也來勢兇猛。

  據長城金融研究所所長徐滇慶分析,正常情況下,銀行居民存款每月的增加額在1500億-1800億左右。但居民存款余額從去年10月的16.3萬億元急劇上升,到今年5月已突破19萬億,7個月增加了2.7個億。

  “這些境外資本逐利特征明顯,一旦對國內市場的投資預期發生改變,將會迅速抽逃資金,到時將對國內宏觀調控和經濟健康發展都將造成一定影響。”一位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為了掌握外來資金的詳實數據,今年6月初,國家外匯管理局、外匯局地方分局發布了有關報送非居民人民幣賬戶數據的通知,要求各商業銀行對非居民人民幣賬戶余額及變動情況進行申報和補報。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國家采取這樣的措施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掌握非居民賬戶變動的情況,為下一步出臺具體政策做好準備。

  “為了治理通貨膨脹,政府采取了緊縮性貨幣政策,如果國外異常資金源源不斷地流入,實際上是增加了我國的貨幣供給,無疑會助推通貨膨脹,使我國的宏觀調控很難實現預期。”國際金融專家、中國改革開放論壇研究員王元龍博士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

  外貿專家:各部門數據須加強整合

  一位業內人士介紹說,在我國當前資本項目沒有完全開放的形勢下,如何監管異常資金,已成為監管當局關注的重點問題。

  “很多西方發達國家對數據的分析很重視,已經一步步建立起了自己的數據統計、跟蹤系統。目前,我國在數據的溝通、交流和使用方面,存在很大問題。各個部門都認為自己的數據最準確,都把數據看成自家的而不拿給別人看,到目前還沒有建立起一套很好的數據系統。這就需要貿易、海關、外匯等相關部門相互間協調起來,經常坐在一起討論、研究,不要追究是誰的責任,而是從貿易、海關、外管的角度對數據進行共同的分析和治理,做一些基礎設施的工作,形成一套長效機制。”國家發改委外經所所長張燕生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海關、外匯局、稅務等部門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特別重要,幾個不一樣的數據放在一起,就會揭示出很多問題。而國內在數據整合方面“做得特別弱”。

  早在2003年,國際金融專家王元龍在其專著《中國金融安全論》中就提出要建立防范和控制國際游資沖擊的監控體系,體系主要包括兩大部分,一是風險控制的政策體系,二是風險控制的監測體系。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反周期措施、結構政策和資本管制三種類型,通過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匯率政策、結構政策、貿易政策以及銀行監管等政策的運用及相互搭配,對異常資金起到控制作用;風險監控體系是指貨幣管理當局根據經濟環境變化,適時調整管理目標而在銀行和外匯管理部門之間建立的對跨境資本流動進行統計、跟蹤、預測和分析的有效監管體系。

  “外匯管理局的有些政策措施要通過銀行來實施,如果銀行配合不好,就算有政策,也沒有效果。現在至少要建立一個監控體系,通過網絡系統聯網監控。現在已經實行的國際收支申報系統、統計監控系統,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王元龍博士說。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